APP下载

基于德国双元制的中职汽车维修类专业改革探索

2019-11-27河南省经济管理学校宋鹏程马春阳

汽车维护与修理 2019年10期
关键词:技能中职培训

河南省经济管理学校 宋鹏程,马春阳

当前我国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专业校企合作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学校选派教师到企业参与生产实践活动,企业与学校签订协议开展订单培养,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校承担专业课教学、实训指导等。然而这些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力还是与企业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基于上述情况,结合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探索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模式的改革,以使学生的职业能力真正能够与企业的需求对接,达到毕业即可上岗的目标。

1 德国双元制简介

德国双元制是一种职业培训模式,要求参加职业培训的人员(培训生)必须经过两个场所的培训,一是职业学校,在该场所主要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二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要让培训生在企业里(真实工作环境)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德国双元制体制下的学生称为培训生,在企业里负责培训培训生的技术人员称为培训师,培训师有专职和兼职之说,专职的培训师最多可带16名培训生,兼职的最多可带6名培训生。在职业院校一个班级最多32人,超过32人必须分成两个班级。

2 德国双元制教育与我国中职教育在汽车维修类专业方面对比分析

(1)学生学习目的性不同。德国职业学校的培训生学习目的明确,在培训生确定专业前,不同行业的企业会通过到学校宣传、协会组织企业进行集中推介,企业也可邀请学生到工作场所参观,来让学生充分了解所要从事的职业现状。就汽车维修类专业而言,如果学生对修车感兴趣,可提出申请,在通过企业面试之后,双方签订3年半的培训合同,学生的身份就会变成培训生的身份,此时培训生会领取企业发的工资在企业和学校进行学习,在合同开始的前6个月,如果培训生对所从事的行业不感兴趣,那么培训生可重新选择行业。如果在这前6个月培训生没有因为兴趣原因终止合同,那么就意味着培训生在合同期的后半段时间里要通过各种考试,如果没有通过考试培训生需要重新选择行业,数据显示除因培训生自身身体原因外,基本没有这种情况的发生。

德国的这种职业教育可以理解为先择业,再就业和学习,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培训生的学习目的性强,积极性高。而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则是先学习后就业,而且绝大多数学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往往对这个行业一无所知,自己选择专业的时候随大流现象比较明显,通常都是看身边的同学和朋友选择什么专业,一些没有主见的学生则都是由家长来为他们选择,这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就业的概念,缺乏对行业的了解,更谈不上兴趣。

(2)企业的观念与参与意愿不同。德国的法律对企业参与职业培训(教育)有明确的要求,而且还有监督部门,同时企业本身对培养培训生也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尤其是那些百年品牌的企业集体感、荣誉感更强。有些新的企业由于条件有限不具备培训资格,但这些企业还是积极努力争取拥有培训资格。德国的法律更加注重保护培训生,在培训合同期满后即使培训生不愿意留在培训他的这个企业工作,企业的培训师也会在鉴定意见上如实填写培训生在企业的真实表现。因为企业认为他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即便不在他这里工作也会去其他的企业工作,只要能为国家、为行业培养人才,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行业的发展进步做出贡献,一切都是值得的。

我国的企业虽然法律也要求其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但很多企业还是不愿意承担培训的成本和风险,担心员工掌握技能后跳槽到其他企业,担心培养出的学生不到自己的企业就职。同时由于缺乏第三方监督机制,企业也要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即便有些企业参与了,由于缺乏培训学生的制度体系,也只是走个过场。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想得更多地是学生能为其创造多少价值,而不是想着能把学生培养成为一名技术人才。

(3)企业参与职业培训的内涵不同。国情的不同导致了企业参与职业培训的逻辑关系和内涵不同,德国职业培训(教育)的主体是企业,职业学校是为企业服务的。在汽车专业中企业培训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修理厂的培训,一个是跨企业培训中心的培训,两者负责培训的内容是有法律指导的。培训生在接受企业培训和学校培训时,所学内容衔接合理,学习方式主要为交叉学习,企业的培训计划和学校的框架教学计划中的学习内容是同步的,培训生在企业进行某一技能点的学习后紧接着就会在学校进行这一技能点相关的理论学习。

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是学校,中职的汽车专业教学普遍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表面上看既有理论又有实践,会让人觉得和双元制相似,其实不然,教学中的实践和真实维修还是有本质区别的。虽然现在很多学校都在加强校企合作,但在校企合作中企业只是在扮演接受学生在最后半年实习的角色,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上没有与学校的教学内容相衔接,同时也没有专业的培训师对学生进行培训。

3 借鉴双元制进行中职汽车维修类专业改革探索

(1)给学生创造机会了解所学行业现状,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现在所有的中职学校在正式开始学习前都要参加军训,时间一般为3周~4周不等。如果抽出1周军训的时间并增加1周的时间来组织学生到不同的企业参观,增加学生对行业的认知,在正式开始学习前对那些想要调整专业的学生进行探索性的调整,这样就能在大的方向上保证学生有学习的兴趣。合理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职学校培养的是技能人才,注重动手操作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汽车维修实操教学中最有效的、最实用的教学方法就是四步教学法,在四步教学法中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巩固练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对学生所学的技能进行巩固,使学生能够让自己认识到确实学到了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2)激发企业参与度,转变企业与学校的合作观念。校企合作的方式灵活多样,究竟选择哪一种,各学校应根据自身专业的特点,结合实际情况选择能提高学生技能的合作方式。同时在合作的过程中要让企业感觉到学校的教育可以满足企业的一些需求。例如校方为维修企业免费提供一定的经营场所及技术上的支持,或者鼓励有车的教师到合作企业进行车辆的维修,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形成互惠互利的长效合作机制,同时给合作企业优先选择毕业生的机会。如我校的AYEC班,班级的建制规模就与德国的职业学校规模相一致,以一种新型的方式进行合作,安排学生4天在校进行专业理论学习,1天在企业进行有目的性的参观,这样学生在企业进行参观的过程中会了解到哪些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解决在专业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渴望,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又很想把所学知识应用到解决专业实践中所存在问题,激发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欲望。学校的学习可以弥补企业实践理论的匮乏,企业参观学习又解决了学校学习与行业脱节的弊端。

(3)建立标准化、职业化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接轨。现在各个中职学校汽车专业所用的教材种类繁多,没有统一的标准,专业课教师应走出去进行企业调研,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企业对车辆维修工的能力及知识体系的要求,毕业生在企业工作过程中的知识技能短板和发展瓶颈等。邀请汽车维修企业的技术人员及同类院校的专业课教师合作开发教材并统一使用,定期对教材进行知识更新。采用行动导向一体化教学,始终围绕“为什么这样做”及“怎么做”来开展教学,“为什么这样做”可以解决理论教学需要,“怎么做”是围绕企业典型的案例来进行实践教学,“为什么”和“怎么做”不可分割,相互支撑。学校应适当改变日常教学计划,补充企业方面的培养计划,将汽车维修企业的经典案例有针对性地引入到实践教学中来。

(4)注意不同专业方向在技能培训方面的差异。在中职学校汽车维修类专业中,机电与钣喷有很大不同,一个需要系统的理论知识做技术支撑,一个偏重实践与经验。对学习机电维修的学生而言,如果能够熟练排除一辆车的某一故障,那么他可以对同一类型车辆的同一故障进行排除,但如果换其他车型的同一个故障,则不能保证他可以顺利排除故障。这就需要在学生的技能培养时,既要增强理论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学习,又要注意增加学生接触不同车型的机会。但对学习钣金或者喷漆的学生而言情况则不同,就钣金专业而言,如果学生掌握了一种类型钢板材质的车门维修,那么同类材质的所有车型都可以进行维修。喷漆亦是如此,一旦掌握了一种类型油漆的喷涂方法,那么用这种类型油漆的所有车型均可对其进行喷涂。所以机电维修方向和钣喷方向在校企合作的方式、技能培训的分工等方面也是要有所区别。

猜你喜欢

技能中职培训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系列报道(七)
课程思政视域下中职体育教学改革初探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会议·培训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