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叙夹议夹叙夹议,读有所感读有所感
——读后感五步走
2019-11-27秦陈
秦 陈
读后感,顾名思义,就是读完一些文章后的感想。好的读后感是对原文本的深入解读甚至二度创作,如何写出这样让人眼前一亮的作文呢?别急,迈开“叙”与“议”两条腿,齐步走!
第一步:以题点睛
读后感的拟题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拟题,如“读《水浒传》有感”,平实客观,但稍显单薄乏味。另一种是将前述的直接拟题作为副标题,再紧扣主题,提炼出一个词、一个短语或一句话作为主标题。如“爱,永不衰老的力量——读《草房子》有感”,耐人寻味,让读者透过这一文眼直击全文的灵魂,成为点睛妙笔。
第二步:简述原文
“感”不是凭空产生的无病呻吟,需要对文本较为熟悉,有“读”方有“感”。同时为了让未读过此文的读者找到代入感,需要叙述一下原文,可以是故事情节、角色资料、作者生平等。与记叙文的“叙”要求细节突出、过程详尽不同,读后感的“叙”要求言简意赅、有的放矢。与本文中心思想关联不大的内容大可一笔带过,甚至不提。
第三步:精选感点
从洋洋洒洒数万字的丛书到短小精悍的“豆腐块”,都会带给读者丰富的阅读体验。而这百般感受如果一一道来,必将使文章臃肿不堪、漫无中心。与其这样蜻蜓点水,不如只掘一井,选择最有感触的点,如一个情节、一个人物或一句话,留待挖深挖透。这儿要注意,选择的感点应与简述的原文内容有所联系,不可脱节。
第四步:联系实际
我们不必拘泥于对文中感点的就事论事,而应更具开放性地借题发挥,由此及彼,联系实际。可以是引经据典,以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典故为佐证,阐明自己的观点;也可以是来自生活的鲜活事例,将自己的经验教训与作者的切身体会结合起来,显得自然真切,更具感染力。
第五步:撞钟收束
“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结句是行文思路的终点,宜简洁明快、干脆利落,并给读者咀嚼回味的余地。读后感的结句可以前后呼应,重申感点;可以提出期望,发出号召;也可以采用“后记”的形式,对某个问题提出发人深思的看法,引发读者更深层次的思考。不管哪种结句,都应与前文自然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