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是为了不教”之语文四课型教学
2019-11-27施筱锋
施筱锋
一.尝试四课型教学法的原因
早在二十世纪,教育家叶圣陶曾提出“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观点。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在现今的语文教育中,达到这种教学效果的少之又少,其中出现不拿课文和教材作为例子教的亦或是教学目标单一化,杂乱化等。“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2]现在的大多数语文教学并没有发挥教材是个例子的这种观点,往往学完了一篇课文就转而学习下一篇,使学生得不到类似数学题目这种例子的练习,那么学生的知识也就无法很好的得到巩固和迁移。其次教学目标单一化,杂乱化现象也比较严重,教学要设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设置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还是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亦或是一本书的教学目标,或者是几篇课文设置同样的目标还是每篇课文保持自己的目标,这样既费时而且教学效率也低下,学生在各种教学目标的禁锢之下也很难发挥自身的创造力。
二.四课型教学法流程及例子
四课型教学没有固定的一种模式,虽然基本形式相同,却是灵活变化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是既有其基本规律,而具体的方式方法又灵活多变的教书育人艺术。任何教学模式都不能模式化,模式一旦成为一种固定不变的程式,也就失去了生命力。”[3]
四课型的类型一般情况下可分为:准备、导学、自学、活动。
1.准备
此环节在所有环节开端。主要包括(1)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教学目标;(2)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学习方法;(3)让学生预习。预习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容易忽视的一个环节,教师往往一节课上完之后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但是能够在下节课抽查的教师又寥寥无几。叶氏不把预习看作是可有可无的项目,相反,他把预习规定为“练习阅读最主要的阶段”。为什么?因为“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能力并形成习惯。而能力和习惯的养成,不能靠教师的讲解,必须靠学生自己运用心力。”[4]预习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也就占据着重要的地位;(4)教师试讲,向学生展示学习课文的方法,让学生在试讲中学习课文,并且领悟方法。
这一课主要还是老师讲为主导,在学生预习之后,教师在辅助去讲,根据学生的预习程度来适当的控制讲课的难度。老师亲身示范,给学生做出榜样,引导学生去学。
2.导学
第二个阶段的导学课,主要着眼于以下几点。(1)引导学生确定本课程的学习目标;(2)引导学生寻找适合的学习方法;(3)帮助学生完成一系列目标;(4)学生的疑问解答。
此课主要从准备课的教师教为主导转而成为以学生为本位的教学思想,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但也不是无条件的让学生一味地去自学探索,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目标的错误,及时予以改正,学生具体的情况,我们也要具体分析。
“叶圣陶历来强调,一个称职的国文教师同时必须是一个熟谙青少年心理特点的心理专家,是一个善于“扶”又善于“放”的“引儿学步”的善导者,是一个不被凝固的程式所拘囿而能够按照各个学段学生的特点灵活地处理教学环节的能动的指挥员。这些观点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的基本精神和要求。”[5]导学课的这种模式切合了叶老的这一教学思想。
3.自学
第三次课,自学课的时候,老师可以把学习的时间大部分交给学生自己了,这时候老师不再去引导,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学生自己设置学习目标;(2)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方法;(3)教师负责解答;(4)学生选择想要研究学习的课文;(5)教师进行答疑;(6)教师检查学习的效果。
在这一堂课中,教师让学生放开了自己学,但是教师也必须去现场答疑,并且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最后下课前进行抽查或者进行检测来确定学生学习的效果如何。这一步骤进一步发展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本位论的教学思想。
4.活动
最后一个步骤就是活动课。活动课不是意义上的让学生去操场或者室外自由活动放松心情,宗旨是为了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和学习方法。这节课的模式就比较多样化,我们可以采取讨论的方式,设置在学生预习和教师引导之后。“叶氏明白地说:“上课的活动,教学上的用于称为讨论”。也就是说,上课的主要方式就是讨论。”[6]活动课设置讨论这个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也可以设置一些辩论赛,演讲这些等活动来帮助学生巩固提高。
三.四课型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例:以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童年趣事)为例。
本单元主要是以记叙文为主,单元标题为童年趣事。
1.准备:(1)用PPT展示本章节的学习目标;(2)点播学习记叙文的学习方法;(3)教师示范讲解-以《百草园到三位书屋》为例子,体会鲁迅回忆小时候在三位书屋的那时候的趣事;(4)让学生预习第二单元的科目,也是一种快速的预习,主要了解文章的主题大概写的内容。
2.导学:这节课教师可以把一部分的学习权力返还给学生,学生开始成为学习的主体。(1)学习《月迹》,引导学生确立学习这篇课文的目标;(2)学生自学;(3)老师在走道,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4)学生遇到问题,老师解答。
3.自学:这节课教师把所有学习的权力返还给学生,学生完全成为学的主体。老师放任学生去自学,学生自己去选择学习的课文,选择学生的目标,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学习课文,自己选择学习的方法,教师只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答疑,最后进行适当的检验。一节课不行也可以下一节课继续自学的步骤,自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4.活动:活动课的类型可以有很多,可以选择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对自己选择的方法进行讨论,从而探讨哪种方法更适合记叙文的学习。让学生对文章中记叙的事件进行讨论,探讨作者的思想感情。如若觉得对方的方法或者表达有不足的地方,学生可以自行上讲台进行辩论。
四.四课型教学法的特点
1.课程中又包含课程,教学目标中包含教学目标
四课程教学法,听名字是分四节课完成一个教学任务。但是每节课也是包含了一个教学任务,导学课就完成了导学的任务,然后四节课融合在一起完成了一个大的任务。四个课程可以看做是单独的四个课程,也可看做各一节课。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一节课上也可以出现准备、导学、自学、讨论这些教学步骤,但往往准备和讨论这两个方面就被忽略了,至于导学部分其实也被教师上成了传统意义上的以老师为主体的课堂,学生学习的本位论被忽视了。四课型教学法可以在一个礼拜里完成一个教学轮回,也可以在一个学期内完成,一节课也可以称之为一个模式,我们可以用一个模式上几节课在进行下一个模式的训练,也可以上完一节课直接进行下一个模式,这都是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任务来安排。四课型教学法不过是把这些步骤用四节课甚至更多的课来分批完成,从而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2.立足课文、立足单元的模式
四课程教学法—课文模式。在一个单元中的几篇课文,我们可以把第一篇用准备课的方式去上,第二篇用导学课,以此类推,按照这个模式一个单元一个单元的下去。
四课型教学法—单元模式。这个模式把单元看做一个整体,比如第一单元用准备课,第二单元就用下一个方法,以一个学期为一个轮回。
到第三个学期,学生已经习惯了这种教学方法,已经养成了预习、自学、讨论的好习惯,这时候教师不再是以教书为重点,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解答问题。这恰好也达到了叶老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思想,使学生养成了学习的好习惯。
3.增加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建立良好的生生关系和师生关系
四课型教学法导学的部分,教师带领学生学,教师回答学生的问题,这里边大量涉及到学生和教师的互动,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讨论课上主要是学生之间的探讨,学生和学生之间一起学习切磋,无形之间建立深厚的同学友谊,形成了良好的生生关系,也有助于学习的积极性和班级团结。
4.完成了以教师为主体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转变
四课型教学法从一开始的准备,教师为主体来示范学习的步骤,让学生学习。到导学课学生逐渐转入学习的主体,到自学课学生完全成为学习的主体,是一个教师从稍放到全放的过程,把学习的权力交还给学生,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四课型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使学生在“听”、“说”、“读”、“写”能力上得到充分均衡地提高,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