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后服务的现状调查研究
2019-11-27王海燕李国峰
王海燕 李国峰
一.问题提出及概念界定
(一)问题提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家长对小学生放学后存在一段无人看管的时间而烦恼,造成小学生课后托管问题的出现,被称之为“三点半难题”。到目前为止我国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主要是各类培训托管机构,他们以营利为主,教育质量出现诸多良莠不齐,缺乏管理和安全问题。当然一些像上海、南京、北京等城市已经有“放学看护”等方面课外活动来缓解,但仍然诸如滁州这类地区也存在“四点半难题”。因此,开展滁州市小学生课后服务现状的调查研究是必要的。
(二)概念界定
关于课后服务的概念,本研究主要界定为“城区中小学课后服务应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后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保障学生课后服务安全,同时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担当,统筹规划各类资源和需求,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形成课后服务工作合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
二.调查过程
1.调查目的。了解滁州市小学生课后服务的现状,结合调查结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为滁州市小学生课后服务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2.调查工具。参考相关学者的调查问卷,结合滁州市小学生课后的学习情况和教育环境,主要围绕“教育内容、学习环境、课后服务类型、家长对课后服务了解情况”四个维度,制定家长和学生问卷。对低年级学生,则事先编制符合该年龄阶段的理解能力的访谈提纲,来进行详细了解。
3.调查对象。本调查以滁州市第二小学、紫薇小学、琅琊路小学的学生家长为调查对象,分别给学生发放问卷为35份,35份,30份,家长一共45份。
4.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法。本调查随机抽取滁州市三所小学100名学生和45位家长作为研究对象,为了保证回收率,采取的是随发随收的方法。抽取100位学生和45家长为施测对象。在调查中13位小学生不参加课后培训辅导,回收80份学生问卷,有效问卷59份,有效回收率73%,回收家长问卷45份,有效问卷45份。
(2)观察法。观察托管的教师与学生课上的表现,如教师教学目标的把握情况、方法的整体使用情况,以及小学生在课堂实践里的表现,记录到最直观的材料。
(3)访谈法。通过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样本,对部分家长进行访谈,了解家长对课后服务的看法和目前所出现的问题。
三.调查结果及原因分析
(一)教育内容的现状
调查显示,滁州市小学生课后教育内容主要有辅导班学习辅导、晚托班、兴趣特长爱好班,其中参加数学、英语辅导的小学生占57.6%,参加课外阅读的小学生占30.5%,而参加兴趣特长爱好班的小学生仅占11.9%。由此可见,教育内容形偏于学习辅导,学生参加的教育内容单一,且家长注重培养小学生学习,并非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而选择。根据调查发现家长的文化水平高低、经济能力等影响小学生参加的教育内容。大多数家长关注学生学习和成绩,较少家长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发展爱好。而辅导班、培训机构更多是满足家长的需要,而非考虑学生身心发展需要。
(二)学习环境的现状
调查表明,滁州市课后服务工作质量不高环境较差。有62.7%的学生认为学习的环境不好,桌椅、光线较差。其原因是目前滁州市课后服务工作投入资金较少、师资力量不足和监管力度不强,虽然政府发布相关课后服务政策,但实施力度较弱,而教育环境是至关重要,环境是学生的第三位老师,也是传递教育内容的媒介,影响学生学习效率、身心健康。
(三)课后服务类型的现状
参加校内辅导的小学生仅有10.2%,参加社区辅导的小学生有37.3%,而小学生参加私人辅导小学生有52.5%,可见校内课后服务工作发展不完善,通过询问得知校内课后服务工作较薄弱,虽然校内有良好的硬件设施,但当前课后服务工作处于“政策真空阶段”学校对于实施校内课后服务很难入手。而且据调查有些学校无校内课后服务平台,一方面原因是学校是否愿意开展小学生课后服务,另一方面原因是学校对课后服务存在认识误区。社区课后服务一般是社区组织公益性辅导,是有组织者和志愿者组成,且课后服务的质量也有待改进与提高。滁州市民办的课后服务据调查多且杂乱,如一个培训机构有语、数、英、美术的同时也有舞蹈和钢琴形成多而不精。
(四)家长对课后服务了解现状
在调查访问家长过程中发现,一些家长对课后服务工作认识和了解不当。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压力也随之增加,越来越多的城市出现了双职工,双职工的家长一边担心自己的工作,一边想着孩子学习教育等问题。因为家长下班时间和小学生放学时间不匹配,出现了学生无人看管的难题。届时家长选择培训机构时往往关注收费情况、离家远近、老师学历和教学方式等,对小学生兴趣、学习环境、老师教学质量不过多关注。由此可见部分家长并不了解课后服务的相关内容或对课后服务工作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问题。
四.滁州市区开展课后服务工作思考与建议
通过调研,小学开展好课后服务工作是建设和谐文明社会之重,家庭和睦之需。因此,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应是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领导是关键、投入是基垫、制度是保障。根据滁州市课后服务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建立规范形式多样的课后教育内容
当今课后服务工作的现状很明显偏向于知识性的学习,家长注重对小学生的学习辅导,课后服务培训俨然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和补充,是学生完成课外作业和巩固课堂知识的主要场所。这一内容取向与政策的规定之间是有着明显矛盾的,在安徽省教育厅下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推进课后服务工作常态化、规范化,满足学生和家长不同需求,因此,在课后工作的服务内容上应逐步实现从单一的学习辅导到多元化发展的转变,建立规范形式多样的教育内容,并且需改变家长的观念意识,让家长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需要,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二)提供良好的小学生课后学习环境
目前为止我国课后服务、托管等工作比较混乱,导致教育环境也良莠不齐。然而教育环境对于学生发展是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影响学生学习效率和身心健康的发展等。首先,滁州市教育监管部门对当地的课后培训机构、兴趣培训班等教育环境提出标准要求,并严加监管。其次,课后培训机构的主管、以及兴趣培训班的老师注重小学生学习环境创设。课后服务培训中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的开辟、探索各种教学方式,为学生制造出较好的学习环境,使教学过程充满丰富性、趣味性和综合性。促进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小学生的身心得到更健康、更和谐的发展。
(三)加强对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认识和支持
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是指公共教育管理部门为了满足受教育者的需求和家长的需求,在一定公共教育政策的规范下,形成的教育公共服务决策、供给、监督、评价等系统的综合体。相对其他形式的学生课后服务培训机构,公立学校具有严格的办学资质、天然的资源优势以及坚实的群众信任度,是举办课后服务的最佳场所。加强对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认识,政府、教育局主导的公益性小学生课后托管项目主要是以公立学校为依托的主体,利用学校场地、设施、师资等先天优势,开展公益性和基础性的课后托管服务,在满足家长对课后服务需求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政府作为推动小学生课后服务制度建设责任的主体,应当加强对学校课后托管的支持,同时校外课后服务则需开展具有主题、特色的辅导培训,并且有关部门予以监管。呼吁我国教育部门可以鼓励学校承办课后服务、托管等,解决关于我国城区出现“三点半”难题。
(四)增强家长对课后服务工作的正确认识
通过媒体、宣传等形式提高家长对课后服务的正确认识,加强家长对小学生课后教育观念,并且政府、学校、社区等进一步对家长宣传增强家长对课后服务工作的正确认识,树立正确的小学生课后服务意识,让家长了解到课后服务工作对孩子的教育作用。然而无论何种形式的课后服务工作,都需要经费提供运营支持,若定位为校内课后服务的公益性小学生课后服务,政府设置“补助”,同时对学校实施公益性的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各学校教育资源不尽相同且供不应求,在大幅度增加教师劳动基础之上,也涉及教育公平问题,增大其他衍生教育问题的发生率。对于校外的课后服务工作提出教育内容应符合家长选择多样化、优质化。教育环境应让家长认识到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