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造肉”的真相

2019-11-27

作文中学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人造肉肉类血清

随着细胞培育技术的兴起,科学家们设想并发明了一种“人造肉”技术,据说可以大大增加肉类产量,且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过大压力。那么,“人造肉”究竟是什么?

“人造肉”的技术原理

“人造肉”采用的是细胞体外培育技术。

细胞体外培育技术,指的是从生物体内取出组织或细胞,将其放置于模拟的体内生理环境中,在无菌、适当温度和一定的营养条件下,使其生存和生产。

科学家利用这项技术,从动物体内提取肌肉组织,从中分离提取得到肌肉细胞和脂肪细胞,并将其肌肉细胞放置于血清中进行培养。血清中富含肌肉细胞生长分裂所需的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肌肉细胞利用这些营养成分,可在血清中迅速生长、分裂,并连接成细长的肉丝状物质。这时,再在其中加入适量的脂肪细胞,可使肌肉细胞与脂肪细胞交联形成类似肉类的组织,这即为通过细胞体外培育技术制备得到的“人造肉”。

“人造肉”与普通肉的区别

1.形态。“人造肉”的形态不是常见的完整块状,而是呈肉糜状,因此其作为食物的烹饪形式多为肉饼、肉丸、肉条等。除此之外,其色泽、口味也比正常的肉类要淡很多。

2.营养成分。由于“人造肉”为人工培育,营养成分比普通的肉类更为可控。在培育的过程中,人们可以通过控制加入脂肪细胞的多少,调节成品肉中的脂肪含量,从而培育出更适宜人类各种需求的肉质。

除此之外,人们还可以通过控制加入脂肪的种类来调控成品肉的功效,如若在肉的培育过程中用欧米伽3脂肪酸替代普通脂肪酸,则食用此类肉对心脏的保健效果要比普通的肉更好。

3.产量。“人造肉”的产量高出普通养殖业39倍。据科学家介绍,理想情况下,通过“人造肉”技术,仅通过1小块牛肉组织就可培育出10000公斤“人造牛肉”。

“人造肉”的弊端

“人造肉”受技术限制,目前还存在着一些缺点,若要大规模发展,仍需经过一些深入研究。

1.成本高。目前培育得到的“人造肉”,单价高达4800美元/千克,远非普通消费者所能承受。

2.实际操作存在难点。“人造肉”的制作过程属于精密的细胞培育,在培育过程中,细胞对环境中的渗透压、温度、酸碱度、二氧化碳浓度都有着十分精密的要求,且细胞培养液非常容易受到杂菌(如酵母菌、霉菌)污染,从而导致产物制备失败,若这类肉流入市场被人食用,则很有可能造成食物中毒。

3.实际监管困难。由于“人造肉”刚刚兴起,有关监管部门对于其属性的划分尚不明确,现有的监管法规也不适用于“人造肉”。去年11月,美国正式建立了实验室制造肉制品的商业监管框架,这是世界首次。

猜你喜欢

人造肉肉类血清
波黑肉类进口远超出口
《肉类研究》核心期刊宣传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3D肉类打印机
血清GAD、ICA及C-P联合检测对Ⅰ型糖尿病的诊断价值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喘憋性肺炎婴幼儿血清维生素A、D与肺功能的相关性
MEAT 2.0
人造肉也有高盐高油风险
“人造肉”或将被端上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