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豫剧对外传播研究
2019-11-27曹锦秀
曹锦秀
一.引言
2017 年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中外人文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豫剧传播已经超越了传统的演出模式——现场演出的时空限制,利用互联网平台,以音像形式推广到世界各地;翻译作为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媒介,豫剧英译能够辅助目的语接受者理解与欣赏其文化内涵,促进中国文化传播。但是,目前关于豫剧外译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着眼于豫剧电影《清风亭》的英译字幕,主要探讨中国特色文化词句的翻译,从文化词、价值观念等方面分析译文特点,为提升豫剧影响力做出努力,促进中华文化对外传播,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二.“文化词”的翻译
文化词是指蕴含社会文化意义的词语,受到民族心理、社会风俗与变革等因素影响。文化词在语言中比较常见,如称呼语、习语及与风俗相关的词语等。翻译时,译者的第一个困难是对原文的了解……同样,译者还得深入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不仅如此,他还要不断地把两种文化加以比较。他在寻找与原文相当的“对等词”的过程中,就要作一番比较,因为真正的对等应该是在各自文化里的含义、作用、范围、情感色彩、影响等等都相当(王佐良,1984)。那么豫剧《清风亭》是如何处理文化词的翻译呢?
1.称呼语
豫剧《清风亭》形成于清代,剧中对“大夫人”及“二夫人”的称呼分别译为“Madam Senior”和“Madam Junior”。当时一夫多妻的社会陋俗尚未废除,而第一位明媒正娶的妻子称为“大夫人”,接着是“二夫人”,“三夫人”等,并且大夫人在家中的权势高于其他几位。如果采用直译法,“二夫人”应译为“The second wife”,从字面来看是合乎情理的,但是译文并没有将文化因素考虑在内。在英语中,“Senior ”与“Junior ”体现了长幼尊卑的差别,因此将“二夫人”译为“ Madam Junior ”更符合中国文化背景。
其次,“先生”一词有多层含义,包括年长有学问的人、老师、先祖、致仕者、文人学者、道士等。在豫剧《清风亭》中,张继保劝其父时说:“爹爹,那人家都有当官的爹,连先生都让三分,你去了人家也不怕。”此处的“先生”是指“老师”,因此在英语中的对等语为“teacher”,而不是等同于“sir”一词。
除此之外,剧中其他的称呼语翻译如下:
称呼 老伯 张伯伯 刘员外 状元(爷)老爷 小少爷
英 译 Old Uncle Uncle Zhang Landlord Liu Number One Scholar Master Young Master
2.习语
习语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常用在一起并具有特定形式的词组,其含义一般不能从习语的单个字词进行推测。成语、俗语、格言、歇后语、谚语、俚语等都属于习语。习语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和特殊的文化底蕴,因此,翻译时既要理解源语言的文化内涵,又要用目的语巧妙地“传神”、“达意”。在豫剧《清风亭》中,习语的翻译如:
原文1:这二牛拉犁,与我同耕(庚)。
译文:Just as old as me.
中文的习语“二牛拉犁,与我同耕(庚)”,是指两人年龄相同,英语中改变了源语言的形式,采用意译法,译为“Just as old as me”,符合语义。
另外,周桂英寻子不见,以为孩子已经死亡时,说:“黄泉路上咱母子偕”,这里的“黄泉”不能从字面理解为“黄色的泉水”,而是代指阴间,“黄泉路”则意为通往阴间的路,代指死亡,因此,周桂英想要表达的意思是:就算是死,我也要陪着儿子一起。所以“黄泉”译为“netherworld”(阴间)符合原文所表达的真正含义。
3.风俗
风俗是指同一在社会文化区域中人们共同遵守并沿袭下来的行为模式,不同的风俗习惯体现了各地区文化的独特性与多样性。比如,在中国传统节日里,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有吃元宵、赏月、赏灯、猜灯谜等习俗。豫剧《清风亭》中,张元秀夫妇赏灯后唱道:
原文2:十五观灯飘雪花。
译文:At this snowing Lantern Festival night.
剧中的“十五观灯”是指农历正月十五晚上观赏花灯,此处并没有采用直译,而是结合中国元宵节译为“Lantern Festival night”,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
原文3:这白布上边写的是红字,这就是血书呀。
译文:Red characters on white cloth.It is a blood letter.
豫剧《清风亭》中的血书并不是书,而是指的是周桂英用血在写下字的布,说明自己是被迫抛弃儿子,并期待好心人收养其子等情况。在中国,写血书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社会现象,用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决心等。在这里,“血书”并未直译为“blood book”,将其译为“blood letter”(用血写的字),符合语境。
三.价值观念
价值观念是指人们在对政治、道德、金钱等事物的价值进行主观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主观看法。价值观念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如社会制度、宗教文化、地理环境等。中国典籍的外译不是一个简单的文本转换问题,而是事关中国文化是否真的能够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带来新的途径和新的价值,也涉及到中国能否平等参与世界文明对话的重大问题(周新凯 许钧,2015)。
1.封建礼制
在中国封建制度中,等级观念严重,强调长幼有序,尊卑有别。《清风亭》中,二夫人出身“寒门小户”(a humble family),而大夫人的父亲在朝官居吏部,按照仆人周小哥的说法,平日里老爷尚怕她三分。清朝的吏部,沿明制而设,为管理文职官员的机关,剧中译为“the Ministry of Official Personnel Affairs”,从该官职的作用进行解释翻译,可以采纳。但笔者认为此处增译“in feudal China”更为妥当,译为“the Ministry of Official Personnel Affairs in feudal China”。因为吏部是中国一种古代官署,如今已被取缔,采用增译法在说明官职功能的基础上,具体指明朝代,保证译文表达清楚明确。
2.宗教影响
宗教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伴随着社会发展出现。古时由于对宇宙的未知探索,人们认为现实世界存在着一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对其产生敬畏及崇拜心理,并逐渐演化为宗教或宗教仪式。佛教思想在豫剧《清风亭》中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二夫人周桂英为寻找下落不明的儿子“拜神求佛占过课”;周桂英在感激张元秀抚养自己的儿子时说“老伯你犹如九天菩萨到,救儿命养儿大恩比天高”,该剧多次提到的“神”、“佛”、“九天菩萨”等佛教用语,由此可见宗教文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之深,以上三处均译为了“Buddha”一词。
原文4:为找儿我拜神求佛占过课。
译文:In order to find my son I have worshipped Buddha.
原文5:老伯你犹如九天菩萨到,救儿命养儿大恩比天高。
译文:Saving and bring him you are the true Buddha for me,old uncle.
另外,在张继保拒绝与养父母相认时,贺氏愤然回道:你不怕坏了良心心肺烂,你不怕五雷轰顶了你不义男。其中,“五雷轰顶”一词蕴含着中国文化特色,旧时人们相信因果报应,认为做了坏事的人会遭到上天的惩罚,在此处译为了“Buddha will strike you to death by lightning”,体现了封建社会的宗教文化与迷信色彩。
四.结语
中国应该有这种文化自信,表达自己的声音,在世界上建立中国的对外话语体系,以便在世界文明与文化的交流中减少误解,加深互相的理解(周新凯 许钧,2015)。在探究戏剧外译的过程中,既要理解中华文化内涵,深度结合本民族文化特色与价值观念,也要了解中外文化差异,在戏剧外译时务必做到精准、贴切。在促进中外交流的同时,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国精神,推动中国良好国际形象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