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小学教材《道德与法治》回归生活化

2019-11-27姜钦霞

名师在线 2019年2期
关键词:优点道德与法治法治

姜钦霞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实验学校附属小学,江苏海门 226100)

引 言

在小学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道德与法制课程的内容。小学德育教材《道德与法治》的内容比较贴近生活,并通过漫画、故事等形式,深入浅出地阐述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

一、捕捉身边生活案例,提升学生对生活的整体感知

在一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中,通过“季节”这个自然时间的线轴,串编了与学生一年四季相关的自然事例。例如,上册中编写了《美丽的春天》一课,展现了亲近大自然、春游踏青、清明节祭扫等内容。课文中摘取了春天这一季节的代表性植物和动物的生活习性,让学生设身处地感受到身边的季节变化,从而获得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体验。

在《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校园中的号令》一课中,围绕“铃声”这一学校制度的象征物,让学生明白时间的概念和一日的作息规律。在《课间十分钟》一课中,组织学生回忆课间十分钟的生活事件,引导学生在课间十分钟,自主安排玩耍、如厕、喝水、准备下节课的学习等活动之间的顺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

二、区域和场所培养学生的空间感

小学生从三岁开始,主要活动空间由家庭转入学校。空间不仅是学生生活的具体区域、场所,它更是塑造学生位置、处所经验的实践场域。对学生来说,离开自己的原生家庭进入学校,学校是其进入秩序化生活空间的第一个场所。对初次进入这一空间的学生而言,这是一个陌生的、难以适应的生活空间。如何让学生真正进入学校空间,尽快适应学校的生活方式、学校的人文环境?《道德与法治》教材围绕学校空间所特有的活动安排作息时间表,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往等内容,以此为学生的学校生活“定位”,形成学生学校生活的空间感。例如,在一年级教材中,开学第一课就是《我是小学生啦》《校园生活真快乐》两个单元,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小学生了,要讲礼貌、守秩序,遵守学校生活常规;帮助学生熟悉和适应学校生活,让学生学会利用学校中的设施来解决自己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学校生活带来的乐趣,喜欢上学;让他们了解上学的意义,引导他们适应并喜欢上学;引导他们有礼貌,爱惜新书,动手制作课程表,适应学习环境。而在学校这一空间场域中,“学习”无疑是首要且典型的活动[1]。

三、认知日常生活小事

吃、穿、住、行等平常行为就是学生的日常生活构成,家庭、学校、社区等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和交际场所。因此,教材围绕这些生活内容组织细小的、平常的生活事件。通过这些平常性生活事件,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生活的细小之处、奇异之处、惊异之处,在细微的事物上体会生活的不同凡响。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主要通过以下一些方式构建平常性生活事件[2]。

第一种是通过日常行为或生活中的普通小事,引导学生认知日常生活的细小、微末之处也有丰富的内涵,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真实联系。例如,在他人给予零食时,家长应该引导学生说礼貌用语。在超市购物时,让学生认识商品及商品的价值,这些生活行为包含了“买东西的学问”,日常所需的鸡、鱼、肉、蛋等都涉及之前的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

第二种是以“拟人化”的方式,给日常生活中的垃圾桶、厨房垃圾、餐桌上的饭菜等这些没有生命的事物加上人的喜怒哀乐,以熟悉的口吻和喜欢的形式,让学生关心身边事物的出现、消失的过程。例如,在校园的草坪上插上一块醒目的牌子:小草也有生命,请勿践踏;让学生观看视频动画《垃圾“臭臭”的一天》,通过这样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常识。

第三种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真正体会生活。例如,让学生走进消防中心,学习消防安全知识;让学生走进广播电台,了解电波声音的原理;让学生走进医院,认识婴儿神奇的发育过程,等等。再如,通过调动学生的眼、口、鼻等感官系统,引导学生认识交通问题的存在,如看一看,交通路口的红绿灯与家里的电灯有何不同;闻一闻,去医院时,消毒水的气味与厨房的气味有何不同。走进生活,发现生活,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交通拥挤、空气污染等环境卫生这样的问题是真实存在的,而不仅是单纯地从书本上获取这些知识[3]。

第四种通过问答和想象,激发学生对生活的兴趣,如让学生想象自己家乡村庄的历史渊源,自己的家乡为何叫现在的名字,为什么在五月初五端午节那天人们要举行赛龙舟的活动,在清明节要举行祭扫活动等,让学生感知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民俗、传统节日的由来、历史典故等。通过漫画的形式讲述去世界旅行的“奇奇”的故事,它所到之处皆相同,所看之景皆相似,世界一点也不好玩,从而让学生明白“不一样的你我他”这样的生活才是真实的生活,才是五彩缤纷的世界。利用教材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没有公共设施将会对他们的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如果没有广告生活会怎么样。

学生生活世界的发展是缓慢的,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没有十分突然的变化。因此,编撰一套适合学生的“会说话的教材”,必须从学生生活中来,到学生生活中去。教师应关心学生日常所想、所思,在学生的行为中提炼学生所需,寻找德育教材和学生的连接点以及学生生活中的新问题、新现象并及时反馈。

在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我的优点和不足》一课中,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意识到只有正确认识自己,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才能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引导学生观察P6 的四幅图,前三幅图从不同的角度指出了什么是优点和不足,第四幅图没有明确提出优点和不足,而是提出问题“爱开玩笑爱管闲事是优点还是缺点”,旨在告诉学生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是善意的就是优点,如果是恶意的就是缺点。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无论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好与坏,都要认真倾听,并真诚感谢对方,通过这样照镜子的方式,了解自己,了解别人。

结 语

上述这些道德与法治课程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为编写一套真正适合学生生活的教材提供了意见与建议。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与改革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才可能不断接近学生生活所需,指引学生的生活学习,从而为学生的道德提升以及教师的道德教学提供更好的服务性参考。

猜你喜欢

优点道德与法治法治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让“游河南”更惬意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学生的优点单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12星座之优点大集合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食疗有何优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