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体育与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融合发展研究

2019-11-27

少年体育训练 2019年5期
关键词:俱乐部青少年体育

何 静

(黄山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黄山 242700)

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对学校体育事业十分重视。1990年,政府颁布《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指出: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等。2012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颁布,强调应充分认识加强学校体育的重要性,推动学校体育科学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016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身全面发展的意见》,指出强化学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1999年,国家体育总局提出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以下简称“俱乐部”)的工作思路,主要培养青少年体育兴趣和爱好,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在学校体育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的过程中,有各自的优势也有各自的局限性,如何使两者有效结合,是当前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1 学校体育与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1.1 两者的有限性

自学校建立以来,学校体育就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家长及很多社会人士对学校教育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认为学校教育是最主要的教育,从而出现了“过分学校化”现象,杜威曾批判过这种现象。期望越大,失望就越大,很多社会现象的出现,人们首先会从学校教育上找原因。不可否认学校教育的确占有很大的地位,但是一定要用客观的态度去对待它,因为学校教育演变而来,自身也具有很多的局限性,我们应该为学校教育“祛魅”。首先,教育主体具有有限性,其中包括教师施教和学生受教的局限性。其次,教育时空的有限性,学校是一个具有导向性和目的性的人为设置的一个小社会,具有特定的历史性和时代性特征;学校教育资源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教育资源的载体形式主要是非生命载体形式和生命载体形式,非生命载体主要是物质设施,生命载体主要指教师以及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等。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自出现以来有了很大发展,数量从起初的500个发展到现在近万个,创建范围也从原来的经济较发达城市向经济发展城市发展。但是我国青少年俱乐部发展不管是从自身的发展速度还是与国外的发展进程相比,都相对落后,而且有很大制约性。一方面,很多人对俱乐部的了解不够及还持有“重文轻武”的观念,很多家长不主动将自己小孩送人俱乐部,导致很多俱乐部的发展需求不多。另一方面,俱乐部作为社会公益性组织,在俱乐部创建最初2年会获得国家资助,但是一旦脱离国家的扶持,尤其是在俱乐部本身缺乏“造血能力”的情况下,俱乐部无法增添体育设施,导致恶性循环。俱乐部主要有5种依托方式,即学校、体校、体育中心、单项协会和社区。相对学校,其他4种依托方式有很大缺陷:体校主要是运动员训练和青少年锻炼对场馆使用的矛盾;依托体育中心的俱乐部会员相对松散,不利于组织;依托协会的俱乐部在很多情况下自身缺乏体育场地,经常会租借场地,导致成本提高;依托社区的俱乐部开展活动时间不均且力度小。

1.2 学校体育是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的重要渠道

早在19世纪,德国就出现学校体育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合作的现象 ,德国中小学的课外体育锻炼主要通过这两者合作来实现,而大学的体育教育和体育锻炼全部由俱乐部来完成实现。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自2000年创建至今虽然只有近20年时间,但是也有很大贡献。刘沛、秦文、张宏分别以北京市、山东省、西部地区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显示,其中以学校为依托单位的俱乐部分别占64%、68%、75.6%。以上事实证明,学校已经成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的重要场所。

1.3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促进学校体育的平衡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身体各方面机能都在生长发育,仅仅依靠学校体育课上的体育活动远远满足不了学生身体成长的需求。通过参加俱乐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活动量,促进其身体全面发展。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可以作为学校体育的补充和延伸,丰富项目选择的多样性。但学校往往受场地、师资的限制,无法个性化发展,所以学生在体育课上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后,可以继续参加俱乐部活动,从而提高自己的体育技能,使学生的体育专业化成为可能。

2 学校体育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融合发展的可行性

2.1 目标的契合性

张学良曾经提出德、智、体、美、群“五育并重”的教育方针,也明确指出:体育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健全的身体是智育的载体 。这些论述说明体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性地位。1950 年,毛泽东提出“健康第一”的指示,初步确定了学校体育的发展理念。1990年国家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指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 1999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道:“学校体育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通过学校体育体系,针对学生进行体育干涉,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健康,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1999年,国家体育总局提出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工作思路,这是一种具有社会主义公益性特征的组织形式,并明确指出俱乐部的主要任务是以培养青少年体育兴趣和爱好,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增强青少年体质等。2016年,国家“十三五”规划指出,加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建设,广泛开展丰富多样的青少年公益体育活动和运动项目技能培训,促进青少年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掌握一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

学校体育和俱乐部都是强调“健康第一”“体育为健康”“以人为本”“终身体育”等理念,以使祖国的下一代能拥有健康的体质,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掌握体育技能,并形成终身体育观念。

2.2 项目的丰富性

俱乐部的活动资源丰富。在刘沛对北京市98所俱乐部的研究中显示,包括田径、篮球、乒乓球、游泳、足球、跆拳道、武术、羽毛球、排球、柔道等30多个大项50多个小项,经常开展的运动项目有20余种,其中53%俱乐部都有田径这个项目,48%俱乐部有篮球这个项目。桂祝对贵州省48个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进行深入研究发现,田径、篮球、乒乓球、排球、跆拳道、羽毛球、足球、棋类、健美操、武术、体操等为长期开展的运动项目,其中田径占总项目中的83%,篮球占总项目中的79%,乒乓球占总项目的68%。可以看出,俱乐部这些常设的运动项目和学校体育的运动项目有很大的相似性,而且这些运动项目在学校中也较为容易开展。所以,学校体育活动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活动有很大的相通性和兼容性。

学校体育的活动时间和范围是有限的,以学校为依托的俱乐部可以组织学校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课之外的体育活动,如参加各种培训和体育赛事,带领学生体验冬夏令营,增加学生的活动量,丰富学生的活动内容。

2.3 内容的互补性

学校体育属于生活教育,“学校体育”包含于“生活教育”,有其特殊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同样属于生活教育的一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校体育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作为生活教育的不同教育形式,有着不同的教育优势,如果能充分发挥二者的合力,青少年体育将会有很大提高。

学校体育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有机结合,能够使两者取长补短。一方面,学校体育的“祛魅”将会得到进一步提高,能够合理地接受其他教育形式,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俱乐部融入学校,学校的体育活动会更加丰富多彩,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另一方面,俱乐部以学校为依托方式,会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从而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和影响;能够转变学生甚至很多家长“重文轻武”的观念,提高体育活动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俱乐部的会员会更加集中,活动形式会更丰富、频率更高;同时,学校和俱乐部合作,可以充分利用和丰富师资力量和场地设施,提高利用率。

3 学校体育与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融合发展的策略

3.1 改善对俱乐部的态度,提高对俱乐部的认识

虽然目前俱乐部的主要依托方式相对来说是以学校为主,但是从绝对数量上看俱乐部在学校的发展还是很缓慢。不管是学校领导还是非专业教师,甚至有些专业教师对俱乐部的态度都是比较消极的,没有用正确的观念去对待。根据社会心理学理论,态度形成主要由3个方面:第一,对待事物特点的认知;第二,对客体的情感;第三,对待客体过去和现在的行为的倾向。目前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发展缺乏肥沃的土壤,在某些层面上来讲它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所以导致很多人包括学校对俱乐部既缺乏感性的经验,又缺乏理性的认识,甚至还由于我国体育课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处于不平等待遇,俱乐部也被歧视看待。

为了改善对俱乐部的态度,提高学校、教师、学生对俱乐部的认识,首先要鼓励学校与俱乐部进行直接的交流和接触,因为接触是改善态度的一个重要前提;多组织合作一些校内校外的活动形式,让学生直接感受到其中的乐趣,让教师能够体会俱乐部带来的“锦上添花”,消除社会固有的“重文轻武”思想;组织学校教师、学生参观那些已经形成以学校为依托的模范俱乐部,提高学校与俱乐部融合发展的勇气和信心;在学校开展有关俱乐部的讲座和专题研讨,强调俱乐部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意识。

3.2 提高俱乐部自身建设,正确选择合作对象

我国俱乐部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方面还不完善,正在探索中。要不断丰富俱乐部的内容和形式,俱乐部内容不仅可以有田径、篮球、乒乓球、排球、羽毛球、足球、体操等这些常设项目,而且可以发展当地特色,将当地的体育传统项目和学校体育发展建设结合起来,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身体,而且可以学习继承传统文化。在当前形势下,将每所学校和俱乐部合作还有难度,所以俱乐部一定要合理选择对象进行合作,可以将俱乐部集中落实在设施较好的学校中:一方面,设施资源丰富,稳定且集中;另一方面,设施较好的学校一般情况下和俱乐部融合发展持有积极的态度和热情。当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学校的设施都在完善,越来越多的学校与俱乐部的合作发展是必然趋势。

3.3 相关部门、机构要共同努力,改善两者合作的环境和条件

我国俱乐部是体育彩票公益金资助创建的,是在国家“主持”下产生的非营利组织,现状比较尴尬。国家在俱乐部创建前2年会进行资金资助,但是之后俱乐部就要自负盈亏,虽然我们在强调从“大政府,小社会”转变到“小政府,大社会”,但是这种转变不是一蹴而就,这就凸显出了国家对公益事业发展扶持力度的重要性。所以,俱乐部在“断奶”之后,有关部门的政策扶持,对俱乐部来说是雪中送炭。鼓励学校积极与俱乐部融合发展,有关部门制定鼓励政策,制造良好的合作环境。如果有社会的支持、相关文件的规定,两者的合作会更无顾虑,也会更加和谐。

3.4 完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管理体制,实现特色发展

相对于欧美等一些国家,我国的俱乐部起步晚,现在还属于初步发展阶段,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经验,但欧美等一些国家俱乐部已经发展得很成熟,如美国的教育把初、高中学生体育运动的参与程度作为学生最重要的择优标准之一。受到学校、社会的高度重视,这样的教育保证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坚毅自信的性格。日本体育少年团是学校体育俱乐部的形式之一,是日本规模最大的青少年体育团体,主要目的是使更多的青少年尽情享受体育的乐趣,培养学生自主、自立的精神。所以,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相对成熟的俱乐部体系,结合我们本国的国情,进行学习运用。当然毕竟每个国家国情不同,如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教育体系、文化背景等差异都很大,所以在现实过程中,我们要取长补短,走“本土化”道路。

4 结 语

学校体育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不仅有利于扩展学校体育以及学校教育,丰富学生的学校体育活动,而且能解决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教育资源短缺问题,有利于提高俱乐部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猜你喜欢

俱乐部青少年体育
关爱青少年的胡耀邦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我们的“体育梦”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