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增强小学生体质的学校体育工作研究
2019-11-27郝志晓
郝志晓
(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三小学 山东 威海 264200)
本文对增强小学生体质的学校体育工作进行了系统性研究,主要探究了我国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小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现状及成因,并结合美日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小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启示对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如何促进小学生体质健康提出了若干建议。发现我国应该在树立“健康第一,应试第二”的指导思想、切实提高小学生体育课教学质量和优化体育基础设施装备上做出改善,以提高我国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1 小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现状
1.1 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时间严重不足
中小学都存在体育课时量不足的现象。在体育教学中,小学生身体活动的强度和时间不够,体育教师基本不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身体素质训练,导致学生的体质不能得到有效提升。同时,体育课堂教学秩序散漫,有的体育教师在集合整队慢跑几圈后就进行“放羊式”教学,更有甚者连课前的准备热身活动都省去,这样长此以往,增加了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受伤的风险。应试教育下小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将学习精力主要集中在了文化课学习上,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日渐消退,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也慢慢降低。
1.2 学校体育基础设施不够完备
中小学体育基础设施一直是困扰学校体育发展的一个薄弱环节,地方教育财政没有明确各小学教学经费如何划分,但学校领导层对体育的重视肯定明显不如文化课,体育设置一直处于长期缺乏的状态。虽然近年来,我国中小学体育基础设施和装备也有所改进,但是由于我国基础教育受众面较广,学生人数居多,体育基础设施人均占有率仍然不足,特别是在偏远地区的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的相关投入几乎为零,远远满足不了体育教学和课余体育活动的要求,这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
1.3 学校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不够浓厚
西方从小学到大学都十分重视学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这对影响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外时间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少,体育设施的利用率较低。研究发现,大部分的小学没有对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提出明确的要求,也没有安排体育教师参与后非体育教学时间的体育指导,致使学生缺乏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良好意识,更谈不上形成学校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而良好的学校体育文化氛围能有效地对学生产生影响,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吸引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
1.4 学校体育教学缺乏创新
当前,学校体育教学存在机械化、形式化的现象。而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正处于一个需要引导的阶段,在这一时期,体育教师应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利用科技化的教学手段进行创新型的体育教学,这样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意识。随着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借鉴西方先进的体育教学理念之后,形成了一些新的体育教学理论,但是仍有一部分体育教师没有认识到教学改革的重要性,没有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应用到体育教学实践中去,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经验式、传统式的教学手段,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主锻炼的能力,导致学生在体育活动上的参与度不高,甚至有的学生抵触体育课和课余体育活动。
2 小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现状成因
2.1 小学体育师资不足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物质资源十分匮乏的情况下,从中小学到大专院校,各个学科的师资都严重不足,这也包括了体育教师师资的匮乏。经过多年的发展,教育资源得到了极大丰富,这也包括了体育师资的壮大,但随着新一轮高校扩招的影响,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下降,体育教育工作者难以适应新时代的体育教学要求,主要表现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严重不足,致使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和课外体育的有关要求难以落到实处,这也反映了近几年我国小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结果为下降的事实上。
2.2 小学体育教学大纲陈旧
体育教学大纲是根据体育这门学科的课程体系和相关要求,以文件的形式规定了体育课程的目标、内容和评价手段。它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性刚要,是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教学的准则,对促进小学生体质健康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的中小学还在使用陈旧的教学大纲,而新的教学大纲早已对新时代的学校体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课程大纲扩展为5个目标领域,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又在5个领域下各自分为6个水平目标。新课标把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作为开发体育的心理与社会功能和把身体健康作为体育课程的目标,对体育教学内容、方法、教学评价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2.3 学校体育安全问题阻碍小学生体质健康发展
近年来,随着中小学体育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体育活动的安全问题日渐成为影响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体育活动本身存在一定的风险性,而学校体育工作在开展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安全保障制度,使得这一风险被扩大化。而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平安健康地度过一生,校园体育事故的频发也让部分家长产生了担忧,从而在孩子参与体育锻炼和课余体育活动的支持力度上大打折扣,甚至有的家长严禁孩子参加体育活动。频发的体育安全事故也使得一些原本开展效果很好的体育活动从校园里被踢出,我们很难再看到铅球、铁饼、长跑、体操的跳山羊、跳箱和单双杠等能够培养学生协调与判断、耐力与挑战、勇敢与坚毅等能力的运动项目了,转而是一些没有技术含量的绕圈跑,这对激发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起到了负面作用,也不利于小学生体质健康发展。
2.4 应试教育使得小学生体育教学沦为形式化
尽管近些年来,教育部大力提倡开展素质教育,但是仍有一些中小学以素质教育之名行应试教育之实。小学生课业负担较重,压得学生和家长喘不过气,快乐体育没有让学生快乐起来,终身体育终身不下去,减轻学生负担的口号喊了又喊,各类强制性文件也下达了,然而部分中小学依然我行我素。体育教学在中小学中变成形式化,从上到下,管理层不够重视,体育教师在实施过程中敷衍了事,学生也是漫无目的地进行着所谓的身体锻炼,而这一现象导致的不良影响对学生体质发展来说犹如噩耗。
3 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小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启示
3.1 树立“健康第一,应试第二”的指导思想
各级学校部门应该根据国家《体育健康课程标准》确立“健康第一,应试第二”的统一思想,学校高层和体育教师都应把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放在首位,深刻地认识其重要性,将这一指导思想落到实处。作为学校层面,中小学被认为是促进小学生体质健康的最重要战场,体育课和课余体育锻炼作为培养小学生健康的体质的重要手段。例如,美国主要是通过课程平台建设,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兴趣,日本主要通过搭建有利环境,唤醒学生内在的对体育运动的需求,主要通过宣传手段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同时来督促学生参加体育运动。
3.2 切实提高小学生体育课教学质量
小学生年龄小,还是要通过学校体育课程来进行体育基本技能和知识的学习,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至关重要。体育教师在课堂中要学会将创新型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方法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体育教学,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组织形式,切实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美国和日本在基础教育上的投入并不比高等教育差,特别是对师资和新型教学课程研发的投入,其中也囊括了体育教学理念。体育教师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在学生身上,不仅体现在课堂上的45分钟,也包括了课前准备和课后总结。再结合全面开展的校外和课后体育活动进行体育指导,使得学生能够全方位、宽领域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对提高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3.3 优化体育基础设施和装备
体育基础设施是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必要物质基础,是体育教学环境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体育基础设施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学的内容和规模大小,因此,各级学校应该加大对体育运动场地和器材的投入,同时也应该加强对这些基础设施的定期保养和维护以减少开支。为了体现因材施教的方针,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重点采购一些使用率高的器材和设施,以满足学生们的重点需求;也应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和内容,优化教学设备的使用。例如,美国和日本特别注重新型体育教学设备的研发,我国发达城市的中小学中经常可以见到来自日本和美国的体育教学设备和用具,而这些设备的材质普遍并不昂贵,但是实用性极高,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4 结 语
身体健康是每个人都不可或缺的,对处于发育初期的小学生更是尤为关键。我国小学生存在参与体育锻炼时间不足、学校体育文化氛围欠佳、基础设施落后和体育教学缺乏创新等现象。因此,我国中小学应借鉴美国和日本的先进经验,从思想的源头抓起,在体育教学的质量上做出切实改进,逐步改善师资不足和不佳的现状,加大对体育基础设施的研发和购买力度,真正地增强和改善我国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推动我国人才强国建设贡献一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