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情境阅读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2019-11-27刘玉芳
刘玉芳
(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大桥省善希望小学 广东 韶关 51200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可见学生语文素养低。特别在农村小学生中,由于受办学条件、家庭教育的影响,小学生入情入境地阅读少,读不起兴趣,读不出感悟,导致作文能力低,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我作为农村小学的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巧用情景阅读法培养提高农村学生的语文素养,效果良好。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1.结合课堂教学,引发情境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十分贴近生活,适合小学生的阅读。教师要根据课文情节的发展、内容的需要,有意识地把学生一步步带入课文描写的相关情境,使课文中的情境再现在学生的眼前,一环环引人入胜,丰富了学生阅读情绪,引发情境阅读兴趣,达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例如,教学《倾斜的伞》这篇课文时,我和学生分别扮演丹丹和外公的角色,通过雨伞的两次倾斜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从阅读文本中悟出亲情的可贵。我还借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真正进入文本情境感受人物的形象和思想,这样既在阅读中渗透德育,又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2.巧用故事音乐,诱发情境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情境阅读,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例如典型的榜样、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音乐欣赏、旅游观光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因为小学生都爱听故事,听故事时个个聚精会神,两眼闪烁着愉快的目光。我们可以配乐讲故事,以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讲故事,让他们在成功的喜悦中体会到阅读带来的乐趣。听者,也可以感受到阅读给予的魅力。还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优美和谐的音乐、生动活泼的图像,把学生进一步带入美妙的艺术境界中,从而引发阅读的欲望和兴趣。例如教学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古诗词时就可以利用音乐使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体会感情,感受意境。例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离别伤感的古诗对这些从未离家的孩子来说,是很难体会分别的那中伤感的滋味,如果教师用语言来讲解,学生实在难以情境阅读。这个时候,我凭借音乐其独特的感染力来使课堂充满了那种离愁别绪,给学生放纯音乐《送别》,在凄凉婉转的音乐中,学生很快进入诗的意境,渲染了学生的阅读情绪,阅读兴致也随之提高了,最后熟读成诵。因此,巧用故事音乐,诱发情境阅读兴趣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所在。
3.自主选择读物,激发情景阅读的兴趣,渗透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课外阅读的面和量都做出了要求,要求学生广泛地涉猎书籍报刊,阅读各种类型,各种体裁,各种风格的作品。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一个小学毕业生的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00万字。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就要从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读物,一般来说,要根据自身的兴趣和健康心理来选择。人是有思想的动物,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如果教师强迫他们去做一件事或看一本书,其阅读主动性不高,很难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只有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他们的阅读兴趣才会最浓,也才会读得最好。教师在学生情景阅读被激起后,再把学生带入情境后,让学生自己自主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故事,文章等,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然,我们还要通过有选择的读书方式来扩大自身的知识面。教师要从小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身的读物,使学生变被动阅读为自我需求,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与课文配套的扩展阅读,例如让学生读儿歌、童话、科普知识、历史故事等。可见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极大的作用。
当我们的情境阅读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时,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与提高就会落到实处,学生有了坚实的语文素养和宽广的语文学习空间,语文学习才会让学生感到快乐和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