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2019-11-27李莹莹
李莹莹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达埔中心小学 福建 永春 362600)
1.渗透政治思想教育
我们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塑造一代新人,培养一代新人,去建设两个文明的新世界,这是当前极为重要的战略任务。阅读教材每一篇课文都有鲜明的思想性。《大纲》里讲到,语文教学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它具有两性:一是工具性,二是思想性。这门学科的政治思想教育,是凭借阅读教材,在字、词、句、篇的教学中进行的。每教一篇文章,就要指导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字、词、句、篇,通过这些语言形式来理解其所表达的内容和思想,在语言文字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思想教育。这就说明语言文字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任务,思想品德教育也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二者都重要。还说明,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孤立地进行,而要在语言文字教学中相机渗透,二者是有机结合的,相辅相成的。当然,我们反对不顾思想内容的纯语言文字的教学,也反对脱离课文,架空的分析思想内容。总之,语文课的思想品德教育要从教材实际出发,要根据课文中固有的思想内容在阅读教学中进行。
2.重视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从“读书百遍,其意自现”这一句话便可知我国古代的教学方法对诵背十分强调,但在我们的眼中这似乎十分落伍,实际上古人这样做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只有读熟了课本才有可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在过去和当前的教学中,阅读教学往往是教师事先设计好问题,学生被动回答的过程。学生自己想的东西很少。这就使学习陷入被动,不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
语文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时注意力稳定性大多较差,而大声朗读能使他们保持注意力的稳定,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思维、理解和记忆。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无论哪种表达,都要求做到用词准确、生动,语句通顺、连贯,句式灵活、多样,内容具体、清楚等。
另外,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可以积累语言材料,把握各种句式,学到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将会促进说话、作文能力的提高。因此,在讲授新课文之前,都要充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使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3.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
从阅读心理看,阅读是期待产生,期待实现,同时产生新的期待这样一个不断推进的心理矛盾运动过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从接受到读物的第一个信息时,他的阅读思维活动就启动了。他要对这个信息进行询问、作出猜测、产生期待。正是这种询问、猜测、期待,成为阅读活动得以自主、自由进行的内驱力。教师有热情,学生才会被感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的煽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让他们带头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同时,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倍加珍视和把握学生情感活动的脉搏,使其随着阅读过程的推进得到强化。
小学生还处于儿童时期,其感情总是处于运动的状态,他们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开始转向课文本身的语言,老师应从学生的面部表情、朗读的声调、发言的措辞,敏锐地觉察到情感的浪花正在学生心头涌动。教师要适时牵住学生的情感纽带,引导他们去感受、去体验,学生情感的波纹必然会渐渐地涌动起来。如教学《月光曲》中描写《月光曲》的内容时,通过图片、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月光曲》的意境,从而进行感悟、欣赏,再从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走进茅屋弹奏——即兴创作的情感变化中找出贝多芬创作的灵感和激情,使学生用整个心灵去感受美妙的《月光曲》,驰而神往,激起孩子极大的兴趣,拨动他们的心弦。
4.给学生提供自由阅读的空间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对于阅读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个性化阅读正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开放学生阅读的时间和空间,还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阅读方式和学习伙伴的权利,珍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同时注意价值取向的一种有效阅读方式。
初带三年级,我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阅读缺陷,学生的阅读见解很匮乏,他们一味地消极追随,没有自觉地参与;只有他人的观点,没有自己的创见;只有被动的接受,没有主动的发现;只有虔诚的信仰与顺从,没有平等的交流与对话。学生的随声附和,人云亦云,造成思想上的僵化,思维的退化,品质的惰化,道德的伪化。学生盲从于教师,屈服于权威,少有怀疑和批判,造成学生人格上的多重缺陷。
这一现象让我深深反思,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在顾及文本的倾向性和已确定的价值的同时,多听取学生的阅读意见,对一些学生提出的天马行空的、价值虚无、思想混乱的意见及时予以评判和澄清,只有这样才不会给我们的语文教学蒙上尘埃,不迷失多元解读的正确方向。比如在教学《去年的树》,学生解读为对人类破坏环境的控诉;对未来环境恶化的预示……如此种种,数不胜数。多元解读虽然具有很强的创造性,但是这一切都应该立足文本,立足文本历经时间冲刷而积淀下来的主流文化价值。因此在肯定学生的阅读意见的同时,笔者教育学生《去年的树》只有从忠贞不渝的友情这个角度去解读,才能真正彰显文本的价值和文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