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焊工实习的教学质量提升分析
2019-11-27王延平
王延平
(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技工学校 山东 潍坊 261000)
前言
焊接技术存在极强的操作性,可谓是焊工必不可少的技能之一,同时也是一项难以掌握的技能。一般而言,焊接技术的应用场景各不相同,条件时好时坏,故而要切实掌握该技术,不但需要足够的耐心,也应具备较多实践机会。此次研究主要对技校焊工实习的教学质量提升进行了探索、讨论,望以此为技校今后开展焊工实习教学给予相应借鉴。
1.明确目标,产生兴趣
实质上,技校学生不管是整体素质抑或者知识基础、认知水平都与普通学校的学生具备较大差异,其大多成绩不好,方进入技校获取相应文凭,并捎带着学习一门技术。在此背景下,大多数学生都比较抗拒文化课,对于专业理论课不够重视,再加上其知识基础较差,较为懒散,故而上课时难以集中精力,最终不具备较好的学习效果。而焊工技术却是一项专业技术课,需要大量的实践操作,如此便需学生端正态度,积极参与技能实训。故而,身为实习教师,便需在学生最初学习该课程时,促使其明确目标,引发其学习热情。同时,学校也需位于实习动员大会中表明焊工实习的价值,从而为其进入社会工作奠定基础。
2.学生需明确技能操作的重点
2.1 观察能力。焊工实习期间,教师应促使学生明确实习操作的技能要求,对其领会动作要领加以引导,强化其观察能力。要知道,不一样的训练内容均具备不一样的观察重点,譬如气焊,何为熔渣?何为熔池?...教师需在学生实践操作时让其充分掌握。
2.2 练习运条。学生经由细致观察,便能大致了解电焊的形式,而后便能练习运条。对焊条应用期间,需经由温度控制对熔池中的气孔、铁渣进行排放,以确保焊接质量,且能让焊缝流畅优美。教师需促使学生经由实际操作明确此类理论知识要求,而后让学生重复训练,直至学生明确所有焊工规范要求。
3.教师需落实实习指导
具体可从如下几点开展工作:
3.1 统一授课。焊工实习期间,技校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应凸显实践操作技能的重点,为学生给予把理论知识变换成操作技能的平台与机会。应促使学生动手之前把所学重点、技术要领等充分掌握;实践期间,教师需耐心讲述关键知识技能,特别是示范操作时应严谨规范,严格依据分解动作流程,详细授课,并基于实际情况多次演示,以确保学生明确要点。
首先,需知晓学习专业技能的意义。焊工实习教师应对该技术在金属加工等行业的应用进行介绍,促使学生明确焊接技术的应用价值与存在的必要性。最近几年以来,伴同经济发展,工业规模持续扩张,较多设备的结构愈加繁杂,焊接工作量愈来愈大。譬如,重达万吨的游轮焊缝长达100多千米,电动汽车将近五千余个焊点等,如此繁重的焊接任务需专业焊工人才方可完成。故而,焊工实习阶段,其需勤加练习,以为之后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并经由富足的经验积累变为栋梁之才,以彰显人生价值。由这一层面而言,学生应在入学阶段便知晓焊工学习的目标,以抱有满腔热情进行学习。
其次,对焊工专业理论知识精简,授课时不要长篇大论。实习教师应着重讲述技能操作要领、规程,对学生实践期间所遭遇的各项问题细致分析。
最后,确保安全知识培训落到实处。实习教师需与焊工技能特征衔接,进行针对性安全知识授课,尤其是容易出现事故的地方,着重讲解。
3.2 实操演示。实习教师对相应操作技能演示期间,应将演示、讲解并重,对重要动作多次示范、对比。譬如气割,对割枪点火期间需把火苗面向地面,不能面向人或者物;切割时应检查身体姿势是否规范,不能随意站立等,经由此方可确保工作安全及效率。
3.3 实习训练。焊工实习教学阶段,教师应对操作要领细致讲述,并进行演示,要将准备工作落实,监督学生有无佩戴好手套等确保安全性;装置电焊条切忌不得装反,焊芯在外的一边必须置于焊钳的凹槽中,交流弧焊机电流必须适当,通常以120A最佳。在准备工作完成以后便能进行实践,引弧较为注重流程,具有直击法、划擦法两种,但后者更具实用性。由于多数学生首次实践较为紧张,故教师应先讲述划擦法,由简入难,以减缓学生的紧张感,并增强其学习兴趣。
运条是确保焊缝合格的最佳方式,教师需手把手教授,而后依照学生个体特征教学,以确保学生可单独完成表面匀称的鱼鳞状焊缝。
4.学校需确保考评工作落到实处
成绩的考评可以说是技校焊工实习教学的核心节点。经由该项工作的进行,能确保学生明确技能要领,并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为保障学生均可于专业技术要求契合,技校需按照国家人力资源等部门提出的技能等级规定,设定焊工实习课程考评标准,从而对学生技能等级予以评定。
实习课开设前,教师便需将考评标准下达到学生手中,以让起具备充裕的时间准备,以便实习完成后即时考评,考评期间必须严格依据规定行使。最终,把考评结果量化公示,以便学生发现自身不足并将其改进。
5.结束语
概括而言,此次研究对技校焊工实习的教学质量提升进行了相应研究,望以此为技校焊工实习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给予相应参考,从而给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