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于永正老师学语文
2019-11-27河南省济源市下冶镇中心学校李国武
河南省济源市下冶镇中心学校 李国武
于永正老师在四十年的教育生涯中,积极投身语文教学改革,致力于启迪学生智慧、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创造天赋等方面的研究,形成了“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情趣、重习惯”的教学特色。他坚持实践“言语交际表达训练”,在全国语文教学方面影响较大,成绩斐然。于老“大道无痕”的教学艺术体现出“真实、朴实、扎实”的特性,没有哗众取宠的张扬,没有高深莫测的理论,所有这些都来自日常教育教学生活的用心思考和总结。
一、用心钻研教材,准确解读教材,是其教学艺术的“关键内功”
“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什么是教学艺术?于老指出:就是高明的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乐学、易学,使知识得以掌握,能力得以培养,智慧得以启迪,情操得以陶冶……总之,是让学生能有所得。于老认为,一个教师首先要熟悉教材。教学艺术来自对教材的准确把握,因为要上好一节充满艺术魅力的课,首先取决于执教者对所教内容的准确把握和到位解读。“这法儿那法儿,不钻研好教材就没法儿。”于老在备课时,拿到课文,首先要读。哪怕是教过多遍的课文,仍然坚持这一做法。朗读课文是备课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读的同时查字典、词典,把拿不准的字的读音、特殊字的笔顺一一落实,绝不想当然;每个新词都查查词典,不能有半点含糊。于老一直认为:课文的“味儿”是读出来的,是“煮书”“煮”出来的。讲解使人明白,但有些单调和苍白,朗读使人感受,是丰富和生动的。朗读是读者赋予作品以生命。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需要,是理解的需要,是靠有声的语言思维的。于老在备课时,从来不先看教学参考书,而是一遍一遍地读,一直读到自己满意,读到文章就像自己写的,就像写自己的事。他总认为,只看教参,没有自己的思考,就从来没上过令人满意的课。聪明者不但要“善假于物”,还要“善假于人”。每当遇到读不懂的问题,就和同事们一起读;好多高明的方法就是和同事们一起“读”出来的。只有教师钻出味儿来,才能教出味儿来,学生也才能学出味儿来。语文课堂教学要给学生留下形象、情感,要做到“意文兼得”。细想:于老师在范读课文时,哪一次不是读得有滋有味,声情并茂,如泣如诉呢?
二、坚持以生为本,致力素养提升,是其教学艺术的“主要法宝”
于老说,教学艺术是由师生共同创造的。课堂教学的精彩不是因为老师的表现而精彩,而是因为学生的收获而精彩。要使教学真正成为艺术,需要下功夫研究学生。于老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要“目中有人”,“教案”装在心里,眼要看着学生。课堂上,要做到百分之三十的精力
思考设计,百分之七十的精力关注学生学情。在课堂上,多数情况下,掌声不是送给老师的,而是送给学生的。在执教《七颗钻石》时,于老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先让孩子们默读,再带着问题和思考高声朗读,教师整篇示范朗读,重点句段反复导读。如此这般,力求让学生带着美好的感情读出文章的味道,让声音给孩子带来形象和情感。在讲授学生不懂的词语时,于老不是架空理解,而是让孩子们结合上下文的具体“语境”来体会。于老坚持耐心细致地指导学生书写,还勉励孩子们:书是读出来的,字是写出来的。于老在课堂上,所有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为起点,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逐步培养其学习语文的能力,关注其未来发展。
三、做到心中有爱,注重课堂细节,是其教学艺术的“锦囊妙计”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有言:“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是激励、唤醒与鼓舞。”于老指出,教师面对的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一个个鲜活的学生不仅需要知识,而且需要理解和尊重,需要肯定和激励。具体到每个人最需要什么,这就需要老师的观察和了解,需要和学生进行密切的接触和交流。共性的就是人人需要理解和尊重,教师只是一味笼统地说“爱学生”是不够的,因为“爱”比较抽象。对学生而言,更重要的是需要理解,没有理解,便谈不上真正的爱,因为“爱是理解的别名”。于老的教学艺术也体现在课堂教学的细枝末节上。在于老的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他努力“蹲下身子”,一笔一画,一板一眼地正楷板书;每每孩子们有精彩的表现,便与其热情握手,甚至紧紧拥抱。还以《七颗钻石》为例,为让孩子到位地理解“小姑娘”忍住难耐的口渴“咽唾沫”的细节,他便亲自站在学生面前做“咽唾沫”的动作;有孩子提出不理解小狗因口渴“舔净”一滴水的描写,他便让理解其意的孩子到同学们面前,做小狗“舔净”水的动作。不难看出,于老真正做到了“俯下身子”,以儿童的视角来看世界。这些教学细节无不彰显着他“扎实”的教学艺术。
四、提倡大量读写,坚持读写结合,是其教学艺术的“终极目标”
于老在《教语文其实很简单》中,总结出学习语文的规律就是“大量读写,读写结合”。他一再强调:小学语文,姓“语”,姓“小”。教学中要扎扎实实读书,在读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语,在评价中体会遣词造句的匠心,学会用“两只眼睛”读书,一只看到纸的正面,一只看到纸的背面。十二岁之前是背诵的最佳时期。还明确指出,语文作业要简化,要安排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作业:写字,读书,作文。适当做些探究性的作业,倡导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在他的课堂上,经常看到让孩子们说感想,谈体会,有时也鼓励孩子把想说的话写出来,这些都是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无形中就提高了孩子的写作水平。对孩子的成长进步来说,真可谓是“功莫大焉”。
于永正老师教学艺术的精髓,可谓是“大道至简,成法自然”。这需要广大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用心去学习实践反思,努力上出“简单、真实、朴实、扎实”的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