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支架式阅读,构建魅力语文课堂
2019-11-27江苏省如东县河口镇景安小学丛有莉
江苏省如东县河口镇景安小学 丛有莉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阅读“支架式”教学理论运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好地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拟定了范围,既做到了“不越位”,使得点拨和启发恰到好处,又避免了“不到位”,缺少应用的引导。因此,在阅读实践中,教师要如阵阵微风,吹动学生的思维之帆,帮助学生运用这些“支架”学会自主学习,从而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一、巧用支架式阅读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以老师讲解阅读方式、技巧,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完成阅读任务为主,阅读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氛围死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以及完成任务式学习让阅读教学陷入困境,学生的答题技巧有所提升,但学习积极性、课堂活跃程度不够,语言思维、自主阅读等无法提升。对此,老师应该巧用支架式阅读教学模式。
教师在设计阅读教学课堂时,可以运用问题将阅读内容相互串联起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通过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了解内容,逐渐深入发现文章富含的情感以及教育意义,发现文章结构、节奏变化等等。以《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为例,老师可以设置如下问题:(1)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文中讲述了徐悲鸿什么时期的故事?故事的发生地与主要人物都有谁?(3)从外国学生以及徐悲鸿身上你看到了什么?你的体会感受如何?哪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4)文中你认为优秀的词汇、语句有哪些?通过层层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文章结构以及基本内容,通过带着问题的方式有目的地自主阅读,从而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阅读思维,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从而全面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
阅读不仅关系到学生当下语文阅读能力以及成绩考核,更重要的是对学生一生获取知识、拓宽知识面、终身阅读习惯都有着重要影响,老师应该通过支架式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二、运用支架式阅读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深入阅读
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侧重于文章结构、词汇、语句、写作手法、文章主旨等的教学,导致学生对于阅读内容的了解仅停留于表面内容,对于文中蕴含的思想情感、作者的表达意愿等都没有深入了解,缺乏自主深入阅读、思考过程。对此,老师巧用支架式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挖掘阅读内容富含的多种元素,培养和形成敢于质疑的精神,能够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
在教学《艾滋病小斗士》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然后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文中人物以及从其身上学习到的精神,老师不设定标准答案,而是通过开放式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并从中深入思考每个人物的性格、闪亮点。有些学生选择养母,因为其善良、仁慈,有些学生选择小主人公,因为其坚强且敢于发声,而更多人呼吁关爱艾滋病人,有些学生选择安南等,因为他们关爱每个生命……对于每个学生给出的答案都表示肯定,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同时通过相互分享的模式,帮助每个学生都深入了解文中的每个人物。
支架式阅读教学模式中,老师通过点拨,设立一定范围,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自由阅读、想象,引导学生不局限于文章表面内容以及主旨内容阅读理解,而是深入了解文章的方方面面,提升教学效果,同时也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
三、运用支架式阅读教学模式,提升学生阅读实效
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实施满堂灌教学,学生接受的教学模式都是机械式、单一式的,这存在两点问题,一是学生丧失学习主体地位,导致学习积极性下降,二是学生学习状态、习惯、基础不同,相同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接受程度不一。而支架式阅读教学中,老师只是一旁引导、点拨,学生占据主体地位,且老师未规定阅读途经、方式,学生可以选择自己习惯、喜爱的阅读方式,可以由粗到细地阅读,也可以细嚼慢咽式阅读。
以《伊索寓言》为例,老师在设计教学时,不规定阅读内容,学生可以选择阅读课文,也可以自主选择其他伊索寓言中的小故事,不规定阅读时间以及速度,只设定阅读范围,规定阅读时间是两节语文课,在第三节课上设立分享会,学生自己到讲台上讲述寓言故事,包括文中故事概要、主要人物以及选择讲述这个故事的缘由。
这样的教学模式更为小学生所接受,因为他们还处于爱玩天性散漫的年龄,阅读兴趣的培养比阅读方式的训练更为重要,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掌握内容、自主选择阅读内容,有利于树立阅读兴趣、信心。
总之,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阅读“支架”,是一种具有鲜明针对性的预设。教师要充分相信“支架”对于学生阅读学习的积极作用,促使学生自己去文本中汲取营养,获得深刻的感悟,从而在“支架”的辅助下获得阅读的深入,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