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中小学教材建设
2019-11-26胡宪锋张振
胡宪锋 张振
[摘 要]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教育,其核心内容是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方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加快推进国家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中小学教材建设提供了新的行动指南。中小学教材建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导,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理解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坚定文化自信,着力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到中小学教材建设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之中,以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支撑。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材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19)10-0117-05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9.10.020
“教科书是政治的产物,它必须按照国家制定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进行编写,除了传授专门知识和技能外,还负责传递甚至是塑造国家意识形态”。[1]教材建设作为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它是事关国家未来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治国理政的新高度对中小学教材建设的重大问题进行了一系列阐述,系统回答了为什么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为新时代的中小学教材建设指明了新的方向和要求。新时代中小学教材建设必然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南,在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基础上,结合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本质规律,明确新时代中小学教材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以期能够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到中小学教材建设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之中。
一、新时代中小学教材建设的行动指南
(一)新时代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指导思想
“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核心的东西是教育指导思想、教育指导方针”[2]。指导思想明确规定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培养人等方面的内容,它为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根本的遵循,对未来教材建设起着指导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最先进的指导思想,它为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根本的遵循。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習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全面深入分析国内外的形势变化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理论问题。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是新时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指明了方向。
(二)新时代推进中小学教材建设的着力点
明确教材建设的内涵是有效地推进教材建设的关键着力点。关于教材建设,不同的学者存在不同的认识。有学者将教材建设简单的概括为“为建立和完善教材这一特殊的知识系统而进行的一系列工作”[3]。有学者则认为,教材建设是指“教育主管部门、高等学校、出版单位和广大教师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所从事与教材有关的各种工作的总称。其主要包括教材的编写、评价与选用,教材内容的优化与更新,优秀教材的推广与使用,教材形式的多样化以及教材的印制与发行等”[4]。还有学者认为,教材建设既涉及教育外部,又涉及教育内部;既涉及不同的学科问题,又涉及教学心理领域;既有科学求真问题,又有技术革新与美学意义;既有理论探索问题,又有实践问题;既有教与学的问题,又有管理的问题;既包括教材的自身建设问题,又包括教材的教学工作;既有教材的研制问题,又有教材的出版发行问题等[5]。总体而言,教材建设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教材本体建设。主要包括教材内容的选择、组织结构、呈现方式等方面;二是教材制度建设。主要包括教材的编写、审定、出版和选用等方面。其中,教材本体建设是教材建设的核心内容,教材制度建设则是实现教材本体建设的制度保障。新时代,加快推进中小学教材建设,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贯穿到中小学教材的本体建设和制度建设中,以此充分保证党和国家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
(三)加快推进新时代中小学教材建设
教材的意识形态属性强,具有重要而特殊的育人功能,它对统一国家意志,维护国家的稳定,具有积极的作用,是传播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重要工具。可以说教材建设的有效程度,以及对指导思想的凝聚程度能够有力的避免多元文化主义的冲击,增强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在中小学教材建设过程中,我们要有一套核心的共同的指导思想和一系列的政策和原则规定,能渗透国家主流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知识,使中小学教材建设能沿着一个正确方向健康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发展到了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为我国各项事业发展提供遵循的根本指导思想。为此,中小学教材建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标准,对照当前中小学教材建设的现实,从而发现中小学教材建设中存在的差距、问题和薄弱环节,从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高度,坚定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方向和工作遵循,着力推动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深入发展,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
二、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新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根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新要求,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站在历史和时代高度,对教育的性质、任务、发展战略等都方面做出了概括和总结,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一系列带有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新时期教材建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导向,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历史地位、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定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针对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十九大报告又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将教育作为民族复兴的基础工程,开启了教育发展历史的新征程。2018年,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新时代新形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6]。新时代,教材建设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的挑战,如国家如何通过对意识属性较强的语文、历史和道德与法治三科统编教材的统一编写、统一审定和统一使用,以把握国家在教材建设领域的事权等问题。作为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小学教材建设如何站在新的历史高度,重新定位中小学教材建设在国家改革发展中的价值功能和历史定位,充分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发挥教材的育人功能就成为中小学教材建设的一个重要议题。
(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新任务
社会主要矛盾是指社会众多矛盾中存在的最主要的矛盾。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发展,关系到教材建设的突破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必然会影响到教育工作中主要矛盾的转变。其中,在教材领域具体表现为“中小学师生对优质教材资源的需求与教材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7]。社会主义矛盾的转换必然为中小学教材建设提出了新的任务。例如,教材建设如何适应新形态的数字化教材建设的需要,为广大师生提供立体化、系列化和多样化的教材资源,以丰富的教材资源满足中小学师生对多样化教材的需要。可以说,新时代要中小学教材建设如何通过加强教材体系建设和教材体制机制的建设,为孩子们搭配好精神食粮,提供更多正能量,以充分满足广大师生对优质教材资源的需求,成为中小学教材建设的一个重大任务。
(三)坚定文化自信的新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坚定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战略目标,是中华民族真正实现复兴的内在条件和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要坚定中國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就是要坚定文化自信”。[8]十九大报告指出,为了实现文化自信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尤其是教材建设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地融入到各种类型和各个层次的教材体系中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厚植学生的优秀文化基因就成为新时期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时代问题。对此,中小学教材建设要根据我国独特的历史、文化、国情,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中华文化的主体性,坚守中国文化的话语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就成为中小学教材建设的重点内容。
(四)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新期待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家制度建设面临着新的要求。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讲话中谈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9]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的提出明确了改革朝什么方向奋斗、在什么地方聚焦、于什么环节着力的问题[10]。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有关会议、考察八一学校等重要场合,多次强调要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使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体制机制改革是教育改革的“牛鼻子”,也是实现中小学教材制度建设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当前,教材建设的四梁八柱已经搭建起来,如何进一步完善教材编写、审定、出版发行、选用引进等各项制度就成为教材制度建设的一个重大需求。对此,作为国家改革重要组成部分的教材制度要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教材体制机制弊端,完善科学规范的教材治理体系,形成高水平的现代教材治理体系和教材治理能力就成为中小学教材建设的热点问题。
三、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新路径
教材建设主要包括教材的内容选择、组织结构、呈现方式以及教材的编写、审定、出版和选用等方面。新时代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教材建设的新路径就要站在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围绕着教材目标建设、教材内容建设和教材制度建设三个方面出发,寻找新思想与教材建设的连接点,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到中小学教材建设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中,加快推动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深入发展。
(一)在教材目标建设上,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价值追求
教材建设中的各项活动都与教材建设目标相关联,教材建设目标为所有的活动提供了唯一合理的理由。党的十九大最突出的历史贡献之一就是确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教材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标准,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终极目标,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材体系。具体而言,一是要在中小学教材建设的目标上寻找总目标的结合点,经过多层次的目标分解和转化之后,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总目标分层次、分阶段地融入到各级各类的体系,保证不同学段和类型的教材建设都在一个统一的思路指导之下进行。二是分层探索不同类型教材建设的具体目标,探索不同学科教材融入新思想的内在规律。小学阶段的教材建设主要以活动体验实现教育目的;初中阶段的教材建设遵循以生活指导与知识、理论学习并重为目标;高中阶段的教材建设则以知识学习为主,兼顾学生生活活动体验为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新思想与教材建设目标的深度结合。
(二)在教材内容建设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材体系
建设什么样的教材体系,实质上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也是国家事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总要求。教材体系建设实质上是国家树立文化自信,也是树立教育自信的基础和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中小学教材建设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建设什么样的教材体系,核心教材传授什么内容、倡导什么价值,体现国家意志,是国家事权。”[11]中小学教材建设要坚定文化自信,将文化自信的具体要求贯穿于教材体系建设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教材体系在结构上包括纵向衔接和横向关联两个方面。要将文化自信融入到中小学教材体系中,就要实现文化自信在教材体系中的纵向衔接与横向融合。一是要整体规划教材建设,研究制订传统文化进教材的指导纲要,作为相关教材编修审的重要依据,在此基础上系统设计教材建设的目标任务、内容要求和途径方式,将文化自信有机融入到教材编写的全部过程和各个方面。二是以文化自信为主题或课题,构建以文化自信为核心的跨学科概念体系或实践模式,实现跨学科教材之间的深度融合。文化自信内容丰富,涵盖马克思科学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传统文化等各个领域,教材体系建设要寻找到各个领域内共同概念、主题和活动的融合点,为文化自信充分融入教材内容提供一个整体的、综合的理论框架,加强学科与学科之间以及学科内容之间的有机融合。三是依据核心素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考虑不同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水平,定位不同学段中文化自信的表现期望和内容要求,系统设计教材的内容和活动,以促使不同阶段教材建设依次递进和有序过渡。
(三)在教材制度建设上,完善教材管理体系
在教材制度建设的过程中社会政治对教材发展具有直接的作用,这种直接的作用一般是通过国家和管理活动来实现的。尤其是宏观的教材管理制度直接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教材管理制度的发展水平。要充分发挥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作用就必须完善对教材目标、过程和结果的管理,以刚性的制度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落到实处。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完善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进一步明确了教材制度建设的方向。基于此,新时期必须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材制度建设,推进教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第一,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教材建设具有强烈的价值导向性和政治规范性。教材建设要始终坚持一定的方向、立场和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質是我国教材制度改革最鲜明的特点。当前和今后的教材制度建设都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为根本指导思想。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一切工作的前提。要在党的旗帜下,按党的主张、意志和使命进行中小学教材建设,牢牢把握党对教材建设领域中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二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党的十八大提出:“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教材制度建设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三是认真借鉴吸收国外教材制度建设的经验。要大胆借鉴国外教材建设的先进经验,并对国外先进的教材制度建设经验进行创造性地转化,使之变成我国教材制度创新发展的重要经验。
第二,要推进教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教材治理体系的现代化的实现一定是在既定国家教材制度框架下展开的,并与国家教材制度体系保持内在的有机统一。要推动教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必须扎根于我国现实教材制度体系之中,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教材制度的优越性。在宏观层面上,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制度支撑,关键是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与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深层融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社会主义制度、政策和规章体系的方方面面。为此,一是抓好教材宏观管理,发挥国家教材委员会的统筹功能。加强教材管理,国家教材委员责任重大。国家教材委要抓好顶层设计,制订教材发展规划,组织一些重点教材的编写、审查,对教材编写进行研究,跟踪监督教材使用效果。同时,国家教材委员会要重点管理好中小学三科统编教材,保证统编教材的统一编写、统一审定和统一使用。二是加强教材整体管理,搭好教材组织框架。教材管理涉及多个领域和多个环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完善国家教材管理制度,要抓好教材管理基础建设工程,加快构建起决策、执行、咨询、研究四位一体的运行模式,把组织框架搭建好,形成现代化的教材管理体系。三是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人才队伍是编好教材的重要保障,教材建设要制订教材编写人员准入的标准,把好人员入口关,并加强对教材编写队伍的培训,着力建设一支以专职的教材编写队伍为主、有经验的优秀教师和各学科的专家参与的高素质教材编写队伍,为教材建设提供坚实的人力保障。
参考文献:
[1]M·阿普尔等.教科书政治学[M].侯定凯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20.
[2]李国钧,王炳照.中国教育制度通史第8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2.
[3]吴本陵.高等工程教育论丛 第2卷[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5:609.
[4]李进才.高等教育教学评估词语释义[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146.
[5]曾天山.教材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7:1.
[6]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809/t20180910_348145.html,2018-9-20.
[7]刘学智,张振.改革开放40年基础教育教材制度改革的回顾与展望[J].课程·教材·教法,2018(08):27-33.
[8]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
[9]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EB/OL].http://www.wenming.cn/djw/specials/peiyu_hxjzg/gcls/201403/t20140307_1789780.shtml,2018-9-20.
[10]袁贵仁.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中国高等教育,2014(5):4-11.
[11]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责任编辑:王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