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生活化探析
2019-11-26刘文超
刘文超
【摘要】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教学水平的大幅提升,小学数学属于小学阶段的基础性课程之一,并对后续的学习会产生深远影响。通过数学学习能够实现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下教师需要对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在实践中要重视小学数学与生活的深度融合,让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逐渐转变为生活化教学。本文针对小学数学“实践與综合应用”的教学生活化进行探析,在对当前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的前提下讨论如何实现生活化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与应用;生活化教学
之所以开展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就是为了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让小学生认识生活中的数学,进而强化小学生在生活中的问题解决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将生活化作为基本原则,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寻找生活与教学的契合点,实现课堂中生活情境的创设,让课程开设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一、 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小学教学中对学生应用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培养格外重要,在教学中通过生活与数学的融合能够让课堂教学得到强化。但是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两者融合还有待提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较多。
1.教学模式落后
到目前为止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仍然是以灌输式教学为主,教学围绕数学理论知识展开,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相对较低。小学生的性格非常活泼好动,对有趣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但是由于思维能力还未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在对事物进行认知时具有较大难度。我国在教育方面长久以来所采用的都是应试教育,课堂教学都是教师单一方面知识的传授,学生的学习过程非常被动。这就使得教学活动有效性不足,教师讲课费劲心力,学生却无法把握教学重点,也无法将数学知识应用在生活中,在沉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会对数学学习产生厌倦心理,进而滋生出抵触情绪,不利于数学教学的持续性发展。
2. 讨论环节缺乏
小学生在逻辑思维能力上还有待提升,因此在数学学习中需要启发性引导,在学生相互交流讨论中就能够实现相互间的启发与引导。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常常忽略学生的讨论环节,教师认为学生大多利用这些时间来闲聊,并没有研究与数学相关的话题,有些教师因此直接取消了学生的讨论环节。这就使得学生的思维无法得到最大化的发展,教师也无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找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不利于教学内容和进度的及时调整。
3. 缺少实践教学
小学数学课程的学习内容大多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中数学知识的研究与探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带领学生进行教学实践,以此来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深度。就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来说,实践教学的受重视程度还有待提升,很多教师在对“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认知上存在片面性。在很多教师的理念中认为小学生理解能力较差,实践教学并没有意义,学生在实践中是无法对理论进行验证或总结的,因此取消了实践教学部分。还有些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时流于形式,只是走过场,并没有让实践教学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二、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生活化教学的特点
1. 实践性
数学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以及分析性,这就使得这一科目的抽象性非常显著。对于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来说绝大多数教学内容都是照本宣科,学生的学习受到严重限制。如果能够实现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生活化教学,就能够将课程教育与实际生活相关联,充分体现出教学的实践性。借助这一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模式,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能力,并实现生活中的数学学习与数学观察,实现数学知识的探索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2. 开放性
学习数学需要学生能够发散自己的思维,并用质疑的态度来完成,因此,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应当贴近这一原则,用科学的形式展开数学教学。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一贯沿袭了数学的严谨性,在教学中过分强调公式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对公式进行记忆并用公式解决数学问题,这就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陷入了固定思维,对数学中需要探索的知识无法用研究探索的方式来解决。在教学中应用“实践与综合应用”生活化教学就能够实现学生思维的发散,借助开放的题目设置以及方法带领学生对问题进行不同角度的探索与研究,这就能够实现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进而做到数学学习中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让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3.灵活性
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大多是按照课本完成教学,教师的备课工作也完全遵循课本的内容,这就使得教学活动较为刻板,学生无法在学习中发散思维,养成良好的数学创新能力。如果能够采用“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生活化方式完成数学教学,就能够将生活知识与数学教学相融合,让学生打破固有思维,参与更多元化的实践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更具灵活性,学生的思维也能够变得更加活跃,在生活中能够实现数学的创造性应用,进而实现数学知识的巩固与强化。
4.趣味性
数学课程的抽象性决定了该课程学习起来相对较为枯燥,学生需要与数字以及数学符号进行沟通,在理解时有较大难度。如果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方法合理性欠佳就会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被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而“实践与综合应用”的生活化教学就让这一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被充分地的调动起来,通过实践活动的融入改善了学生对数学刻板的认知,学生对数学知识会更感兴趣,进而营造出轻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实现学习效率的提升,在充满趣味的教学中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也会变得更加顺畅。
三、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生活化的“实践与综合应用”
1. 将生活作为教学切入点
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起来较为困难,面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很多小学生都倍感枯燥。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在正式教学开始前融入必要的思维引导工作,通过贴近生活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对课程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中的除法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在讲课前提出与生活相关的问题:假设妈妈去超市买糖果,用30元钱买了6斤糖果,回家后爸爸问一斤糖果多少钱,你能计算出来吗?通过生活化问题的提出就能够让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并对接下来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有助于学生在下面的学习中集中注意力,进而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2. 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数学学习的目的就在于对生活中的相关问题进行解决,因此“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就应当将生活化作为核心,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生活中常见情境的再现,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讨论学习,减少学习的强制性,实现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在此过程中还能够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实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灵活应用。例如在学习“升与毫升”时,教师就可以对生活中的场景进行模拟,让学生作为消费者与售货员进行液体物品的单位研究,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准备不同容量的饮料,让学生感受到“毫升”与“升”之间存在的差距。这就能够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保证,进而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践能力的提升,改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消极认识,打破学生对数学枯燥乏味的固有认知。
3.强化知识与能力的转化
小学数学课程的学习除了要积累丰富的数学知识,构建完善的数学体系,还需要实现知识与能力之间的转化。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在完成当天数学课程教学之后,教师还需要重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对所要布置的作业进行深入分析,在作业设置上除了常规性练习还需要增加開放性练习内容,拓展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程度,并通过作业的完成感受到生活中充满数学知识,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例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后观察家里的挂钟,并用24时计时法来完成时间转换;还可以安排学生用尺子丈量身边物体的长度,并用适宜的单位进行表示,这就能够实现书本知识向应用能力的转化。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会在生活中下意识地代入数学学习,提升自身的数学应用能力。
四、结语
在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生活化教学的研究中,教师需要重视自身认识的提升,从思想上认识到数学教学中实践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对以往的教学进行分析总结,改进自身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在实践中还需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性,将数学与生活进行有机结合,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通过认识数学、感受生活、学会创新、提升能力,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参考。
【参考文献】
[1] 高祯祯.浅谈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生活化[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0(3).
[2]卢美玲.基于小学数学的教学生活化研究[J].才智,2016(25).
[3]王彩云.教学生活化,课堂互动化——浅析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学周刊,2016(27).
[4]霍菲.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以“数学活动”为主线[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