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日战争时期天津人民运动

2019-11-26马亚丽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抗日战争天津

【摘 要】 本文概述了1937年天津沦陷后,天津在日寇统治下的惨状;论述了天津文艺界、新闻界、商界以及各界爱国人士参与天津的抗战,与侵略者展开的激烈斗争。概括了天津人民抗战在全民族抗战中的重要作用:在抗日战争中体现出伟大的民族精神;直接威胁和动摇着日军的殖民统治;为抗战部队提供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援。

【关键词】 抗日战争;天津;人民运动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 日本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同时,中华民族也打响了抗战的第一枪。7月29日,北平沦陷,孤军奋战的天津守军为避免全军覆没,不得不忍痛撤离。7月30日天津沦陷,天津人民的噩梦开始了……

一、天津沦陷后的惨状

日本占领天津后,把其作为进行侵华战争的战略基地,对天津人民施行残酷的殖民统治:

1、进行军事侵略,建立伪政权

为更好的控制中国,日本除通过武力迫使政府签订对自己有利的不平等条约外,还大力推行“以华制华”的政策,建立适合其殖民统治的政权和组织。1937年9月23日成立的“伪平津治安维持会”、1937年6月25日设立的“天津特务机关”等,都是日本建立的用以欺压奴役天津人民的组织。

2、进行经济掠夺,攫取经济权

天津作为华北地区重要的工商业城市,俨然成为日本经济掠夺的重点。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各大财团相继投资纺织、面粉、造纸等行业,大肆攫取中国经济。在1937年冬,侵略者为掠夺军粮,更是阴谋圈占天津近郊农田,开辟农场,大肆侵占天津人民的利益。

3、进行文化侵略,推行毒化政策

在天津,日本把青少年作为奴化教育的重点。1938年12月,天津日伪通令学校彻底取缔旧教科书,不准使用旧版中国地图,改用东京时间作息,添授日语课,派日本教官到中学任教,颁发统一校训:“反共灭党,努力文化,拥护政府,复兴东亚。”[1]他们还鼓励中国人吸食鸦片,至1938年12月,天津俨然已成为日本在华北制造销售毒品的基地。

4、强征华工和慰安妇

1942年2月12日,日伪出动100余人对宝坻县东部进行扫荡,抓走200余名青壮年,其中100余人被押往伪满洲国充当华工。1944年为补充军妓不足,天津日军防卫司令部司令官派其副官长樱井到天津伪警察局要求强征妓女200人到郑州去慰劳日军。[2]

5、制造系列惨案

日本为加大对华北的侵略,大肆屠杀天津人民,制造系列惨案。1938年蓟县爆发规模空前的抗日民族大起义,引起侵略军的疯狂反扑。扫荡途中,他们无恶不作,将374名手无寸铁的老百姓于上仓州河桥上残忍杀害。[3]这是日本在天津制造的最大惨案――上仓惨案。此外,日本还以各种借口,制造了“东沽港惨案”(1938年7月28日)、“花峪惨案”(1941年1月16日)等一系列惨绝人寰的屠杀案件。

日军惨绝人寰的殖民统治,给天津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天津人民同仇敌忾,在党的带领之下,同侵略军展开激烈的搏斗。

二、天津人民抗战

在日寇的铁蹄践踏之下,天津社会各界人民万众一心,共同御敌,为天津抗战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1、文艺界的抗战

日寇的野蛮行为引起全国军民的愤恨,天津文艺界的有识之士,以宣传抗日为己任,各尽其能,投身全民族抗日救亡运动中。

“九·一八”事变后,天津颇有影响的永兴国剧票房,毅然宣布停止活动一年作为对日军的回击。1932年淞沪事件发生,正于天津演出的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于3月6日联合京剧名角在北洋戏院举办募捐义演。8日,京剧四大旦之一的雪艳琴,在春和大戏院举办慰问上海将士义演。

1937年4月电影演员陈波儿、崔嵬等到天津西郊王兰庄帮助农民排练抗日名剧《放下你的鞭子》。

1937年4月中旬,歌唱家刘良谟由绥远到天津,讲靖晋绥战局,教授“救国进行曲”“救中国歌”等抗日歌曲。

天津文艺界有识之士,大力宣传抗日,为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动员抗日发挥了重要作用。

2、新闻界的抗战

1937年9月《高仲明紀事报》创刊。它以宣传坚持抗战、反对妥协投降为己任,及时报道了平型关大捷、太原保卫战、台儿庄大捷、徐州保卫战、武汉保卫战等战争发展局势,让人们及时了解战争动态,大大鼓舞了抗战士气。

1937年11月27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天津分社社长陈纯粹在法租界发起成立天津市新闻记者抗日救国会,决定出版《吼声》报和《长城》《民众阵线》两种周刊,以宣传抗日。

据1938年底统计,在天津出版发行的大小抗日报刊至少有30余种。[4]类似于《商钟》半月刊(1941年11月创刊)之类的更是数不胜数。这些报刊杂志大都及时报道中国人民抗战的发展态势,积极宣传抗日、呼吁抗日。

3、商界的抗战

中国的妥协并未换来日寇的退让,他们变本加厉,更加肆无忌惮的向中华大地发起猛烈进攻。爱国的天津商人也开始行动起来。

为援助淞沪战役,1932年3月成立的天津救国基金委员会承载着支援淞沪会战、救援天津抗战的双重任务,“为国难期间筹办慰劳救济各事发起集金”。[5]为征募反日救国基金,商会成员王文典建议商人自动减餐。尽管筹集数目有限,但天津商人这种爱国行为当给予肯定。

2月19日,天津《大公报》发表了“淞沪战争中,天津商界畅销日货”的文章,[6]揭露天津商人大批订购日货的事实。一时间,全国各处的责难纷至沓来。面对天津商会频频警示和社会各界的谴责,部分日货商人公开表示“毅然收市,从此不再从事日货生涯。”[7]

面对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双重考量,部分天津商人能够经得住考验。他们不唯利是图,怀抱爱国之心,坚守民族底线,支援各方抗战。

4、人民的自救

1937年7月29日,天津东站装卸工人发现一辆列车装载着向日军补给的大米、头盔等,于是向日军抡起大刀。附近村民闻讯,迅速赶来助阵。他们翻越铁丝网,拿铁锤撬开车门,能拿的全部拿走,不能拿走的就全部砸烂,让日军也不能再用。[8]

1937年9月,天津西郊农民为阻止日军南下,故意破坏津浦铁路,使他们停滞不前。与此同时,还趁机袭击他们,缴获万发子弹,并留下字条“中国人民不是好惹的”。 [9]

1937年11月天津成立华北人民抗日自卫委员会。在团结社会各界人士,开展敌后游击战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天津也由此成为指挥冀东暴动的中心。

1937年9月,天津学校大都被抢占为兵营。耀华学校校长赵君达充分利用本校地处英租界,能够按时开学的条件,在校内成立“特别班”,收容失学的学生。

民族危亡之际,天津人民不畏侵略者的强权,各显神通,或直接或间接参与斗争,以微薄之力支援天津抗战。他们不怕流血牺牲,誓死保卫家园的精神,给全国人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三、天津人民抗战的伟大意义

党领导下的天津人民抗日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主义政治运动,这是因为这场运动中包含了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两个重要因素,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在天津的殖民统治。

1、天津人民在抗日战争中体现出伟大的民族精神

党领导下的天津人民抗日斗争史体现出抗日军民不怕牺牲、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的崇高精神,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兼容并包的民族气度。面对日本侵略者带来的灾难和危机,天津人民迅速团结起来,不分年龄、性别、党派和职业,各界人民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他们或直接或间接参与斗争,最大限度调动一切人力物力,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宽容、包容的民族气度。

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面对日本疯狂进攻和连续自然灾害的双重不利條件,天津人民不畏艰难,体现了历经磨难而信念愈坚、饱尝困苦而斗志愈高的坚强性格和伟大精神。这种精神激励着他们积极争取抗战胜利,也必将继续成为天津走向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2、天津人民抗战直接威胁和动摇着日军的殖民统治

天津沦陷后,日寇力图把其作为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物资补给中心以及联系本土的海上门户,大力推行“以战养战”、“以华制华”的政策。

天津人民凭借深处敌人殖民统治之下的地理优势,不懈斗争,使日本侵略军不得不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来维护它在占领区的统治。沦陷区内部不停的骚扰,使日军焦头烂额,难以将更多的兵力调集到与中国抗日军队斗争的前线,为中国军队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争取了时间。同时,天津人民抗战一定程度上直接动摇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殖民统治的基础。

3、天津人民为抗战部队提供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援

天津人民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使士农工商团结起来,组成与日本侵略者抗争到底的巨大力量,给日本以有力得打击。

天津人民依靠其地域优势,不仅为抗日根据地提供大量物资和技术型人才,有效的帮助抗日根据地的建设;还积极与中国抗日部队联系,不停送出有关战略、战役等方面的情报,对抗战的胜利做出巨大的支持。抗战过程中,不停有游击队被发展成正规军,不断壮大抗日队伍力量,为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奠定基础,提供后备力量。

天津沦陷后,天津人民不停向日本军发起斗争,其规模虽小,但积少成多,使日本有生力量逐渐削弱,给其带来最直接的打击。天津人民的抗战与正面战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斗争相互配合,直接动摇着日本的殖民统治,对中国全面抗战的胜利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注 释】

[1][2][3][4] 天津市地方志编辑委员会办公室编著.《天津通鉴》(上卷)[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262+277+260+262.

[5] 市商会救国基金会昨成立[N].大公报,1932-03-05.(07).

[6] 本市依然畅销日货[N].大公报,1932-02-27(7).

[7] 天津市档案馆.天津商会档案汇编(1927-1937)(下册)[G].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

[8] 中国共产党天津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津沽怒涛:天津人民抗日斗争史话[m].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57-58.

[9] 罗澍伟.天津史话[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14.

【参考文献】

[1] 天津地方志编修委员会办公室.天津通鉴(上卷)[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2] 罗海燕,翟朋.抗战时期天津文艺副刊研究:以《庸报》为中心[J].社科纵横,2016.31(10).

[3] 周石峰.亦“民”亦“商”:淞沪抗战时期天津商人的双重面相[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7(01).

[4] 俞志厚.一九二七年至抗战前天津新闻界概况[J].新闻研究资料,1982(04).

[5] 崔丽敏. 抗战前天津《益世报》文艺副刊研究(1915~1937)[D].天津师范大学,2008.

[6] 甄光俊. 抗战时期的天津艺人[N]. 天津日报,2010-08-15(005).

【作者简介】

马亚丽(1994—)女,山西临汾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猜你喜欢

抗日战争天津
守护天津卫 “疫”线显担当
天津之旅
9月历史大事记
《天津之眼》
论抗战时期的“夫人文学奖”
孩子们的抗日战争
孩子们的抗日战争
天津宝成博物苑
初次在外过夜
大雾蒙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