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与多重人格
2019-11-26
2019年夏天最火爆的电影是?《哪吒之魔童降世》!沒有之一!那撼天动地的炸裂特效,那令人热血沸腾的命运之战,还有那亦正亦邪、颠覆世上一切哪吒形象的人物……想不吹爆这部电影都不可能!不过,你可知道,这部电影表面上看是一部热血剧,其实在它暴跳如雷的外表下,潜藏着一个心理学的隐秘故事……
这个哪吒有点怪
哪吒是中国神话传说中最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之一,在很多时候他的大名甚至可以与孙悟空比肩,是中国古代神话中战斗力数一数二的少年英豪。一般来说,世人心中熟知的哪吒形象,都是一个儿童或者少年,唇红齿白、满脸英气,手持火尖枪,脚踏风火轮,英姿勃发,不怒自威。
可是,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哪吒完全打翻了这一经典哪吒形象。在这部动画片中,哪吒是一个“人不人、妖不妖”的魔童,他看起来是个长不大的儿童,但是浓重的黑眼圈和乱七八糟的獠牙暴露了他恐怖的一面。更别提他没事儿挂在嘴上的口头禅:我是小妖怪,逍遥又自在,杀人不眨眼,吃人不放盐……
啧啧,这是一副什么德行呀!这还是我们熟悉和喜爱的那个哪吒吗?
人家也是没办法
话说回来,我们觉得这个哪吒有点……怎么说呢,恐怖?没办法,这是剧情决定的。这部《哪吒之魔童降世》动画电影讲述的哪吒故事,是一个脱胎换骨的全新故事:
原始天尊将混元珠炼化成了一颗灵珠与一枚魔丸,分别代表正义和邪恶。本来的安排是让灵珠投胎到陈塘关总兵李靖的儿子身上,却被申公豹偷梁换柱,将魔丸投入了李靖夫人的胎中,而将灵珠拿去给了被天帝软禁在海底的龙族,投胎成了龙王的儿子敖丙。于是,哪吒一降生便魔气纵横,充满了巨大的邪恶力量。
随着年龄的增长,哪吒心中希望做一个好人,但体内魔气终究压抑不住,最终化身成魔,险些毁灭陈塘关。好在最终哪吒的个人意志战胜了天性,在与敖丙的大战中保住了陈塘关,并成功破除了被天雷毁灭的命运。
可见,在《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部电影中,哪吒本心向善,可以说是妖魔的身体里住着一个善良的孩子,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过电影之后依旧对哪吒喜爱有加的原因。
亦正亦邪是怎么回事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哪吒有时候善良,有时候邪恶,在最后决战时大暴发,出现了变身作战的情况,而且变身后的哪吒似乎完全不受自己意识的控制,呈现失控状态。
这时候,我们可以说哪吒分裂成了两个人!这种情况与心理学上的一种经典病例十分相似,这就是多重人格。多重人格多表现为一个人身上显示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角色”的人格特点,简单说就是一个人时而是张三,时而又是李四。这些不同的人格角色还都有自己固定的行为习惯和思考方式,有对自己生活环境、成长经历的记忆和认知,都是“活生生”的人。
而且,多重人格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当一个人的某个人格出现时,该人格就会完全控制这个人,彻头彻尾地体现完全不同的另一个面貌。换句话说,就是当张三出现时,他就是张三,绝不会是李四,也不会是张三与李四的合体,而且张三干的事李四绝无可能记得。
致命ID
多重人格的故事很多电影都讲述过,其中最为经典的一部叫作《致命ID》。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有11个人格的多重人格患者如何被自己杀死的故事。这个人的11个人格中,有一个是极端邪恶的,这个邪恶的人格一个接一个地用各种方法杀死了其他人格,最后,仅剩一个邪恶人格的患者真正成了一个杀手,杀死了为自己诊疗的医生和一位司机。
多重人格真的有这么邪乎吗?在科学家看来,这种多重人格是不是有点过于夸张了?其实不是,真实世界中的多重人格病例可能比电影还要夸张呢!
24个比利
《24个比利》是一本纪实传记,这本书出版于1981年,作者在书中详细记录了一个叫比利的人从童年到1979年因抢劫等罪行被法院审判的经历。书中的比利,本名威廉·斯坦利·米利根,1955年出生于美国迈阿密,在1977年,他因为犯罪而被警方逮捕并接受审讯。而最为令人惊诧的是,法院最终判他无罪,但需要接受严格的心理治疗,原因就是他拥有非常复杂的多重人格分裂症。
最初,医生诊断判定比利拥有10个不同的分裂人格,但在后续进行的治疗中,医生又发现了另外的14个人格。在这些人格中,有高中生,有小女孩,有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有骗子,有无线电专家,有英国少年,有纽约暴徒,有女性黑社会,有喜剧演员,有花店员工,有老师,有流浪的犹太人,还有澳大利亚狩猎专家……林林总总,十分多样。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故事结局还算是皆大欢喜,通过情感的感化,哪吒最终控制住了自己体内的魔性,顺利地完成了从魔到人的转变。那么,多重人格分裂症患者该如何治疗呢?一般来说,多重人格的出现是因为从小受到惊吓、虐待等引发的,也就是说,当恐惧、悲伤的情绪超出了一个人的承受力,那么就需要另一个或多个人来分别承受。所以,对待多重人格分裂症患者,需要像哪吒的父母、师父那样,全心全意地用情感去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