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常态下的财政支农政策
2019-11-26朱小绪
朱小绪
摘要:财政支农政策对于农业发展起着推动和引导作用,尤其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逐步进入到了新常态,工业经济发展存在创新驱动力不足的现象,第三产业发展仍然离不开第一产业好第二产业的支撑,而农业作为第二三产业的支撑,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应当怎么样对财政支农政策进行健全和完善,不断提升农业的基础性地位,为新常态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驱动力成了很多人员关注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对这些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分析与探究,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新常态下完善财政支农政策体系的对策。
关键词:新常态;财政支农;政策体系;基础性地位;驱动力
财政支农政策是国家扶持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新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全面性分析,根据市场发展的现状构建科学化的财政支农政策体系,全面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引领和杠杆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一、财政支农政策的概述
1.财政支农政策的含义
财政支农是国家为了进一步对农业经济进行扶持,促进农村实现良好快速发展,提升农民收入而制定的财政性支出,包含通过财政政策实施的各种经济行为。具体来看,财政支农政策依据方式不同分为几个形式:第一,直接财政补贴形式。这种形式是借助于政府的转移性支出,采用财政补贴的形式对外部市场环境做出干预,使得农业发展中的供需结构以及资源配置得到有效改变,从而对农业发展有关的市场进行科学化调节,推动农业经济的健全持续发展。第二,财政直接投资形式。这种形式是通过拨付财政资金,直接对农业生产环节进行投资,从而推动农业生产,促进农产品供应水平全面提升。这种形式是应用范围较广的财政支农措施。第三,从财政税收政策方面向农业经济倾斜。是根据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引導性较强的财政税收政策,促进政策发挥更强的导向性作用,从而对农业生产活动进行引导,为农业经济的更好发展提供有利作用。
2.财政支农政策的理论基础
第一,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该理论是可持续发展在农业领域中的重要体现。当前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推进, 虽然农业发展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整体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然而不可避免地受到环境、资源、人口等方面的限制,因此农业受到了关注。在现实农业发展中,由于人们将农药、化肥等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作为重要特征,对经济效益以及产出过于强调,而不注重环境和资源保护,这就会导致农业生产过程中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日益显著,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而财政支农政策的目标是推动农业实现良好快速发展、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因此需要沿着经济可持续、生产可持续、生态可持续这一思路,构建绿色化为导向的,与现实经济发展情况相适应的财政支农发展策略。
第二,供给学派理论。近年来,我国主要农产品供需已经开始从过去的紧张状态逐步向平衡状态转变,加之国内消费结构转变,更加凸显了我国农业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集聚了各种类型的供给约束。三大需求主要指的是出口、消费和投资,而供给侧则是相对于需求侧而言的,其将土地、劳动力、技术等作为主要代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的是从农产品供给的角度入手,对各种类型的农业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促进农产品供给结构得到更好地优化,不断提升农产品的供给数量,满足消费者需求。国家所实施的财政支农政策就是从这一视角出发的,其与该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关联性。
二、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农业发展的重视度不断提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农业发展,围绕支农政策出台了多个文件,促进财政支农政策的良好实施,这对于我国农业经济的长远发展带来了较为有利的作用。具体来看,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发展现状如下:
1.财政支农方面的投入实现了稳定增长。近年来,随着政府对财政支农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各个地区的财政支农投入资金总量也处于快速增长的状态中,总量不断扩大,且年均增速较快,这从很大程度上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随着财政支农投入的不断增长,用于农业经济发展方面的资金更多,这就能够改变传统农业经济发展资金不足的现状,可以在农业经济发展方面引入更多的现代化设备,促进农业发展水平与效率的全面提升。
2.构建了相对科学化的财政支农补贴体系。随着财政支农补贴政策的深化实施,其补贴的范围更大,而且补贴形式也开始改变,不再局限于传统单调的补贴形式,逐步向多样化形式发展,特别是对农业以及农民的直接补贴力度更大。另外,各个地区政府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构建了相对较为科学的财政支农补贴体系,对支农补贴的每一个步骤和环节都进行了有力约束与管控,这为财政支农政策的更稳定、有序落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财政支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随着财政支农政策的良好实施,农业发展的成效更为明显,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水平不断提升,现代种植基地也处于有效增加的状态中,农业产品的供给能力有了较大范围的提升,农业收入水平日益提升,这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良好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从这些方面来看,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实施对于缓解社会经济的现实困难起到了有利作用,其对于国家的持续健全稳定发展意义重大,实施成效较为显著。
三、新常态下推动财政支农政策更好实施的对策
当前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实施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对于引导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提升农民收入等都带来了有利作用,然而其在具体实施中也存在诸多不足,比如在农业投入方面的总量还相对不够,存在资金投入与农业发展增速不协调、不匹配的现象;财政支农的资金投入结构不合理,投入重点不显著、直接补贴较多等,与农业产业发展相关联的支出项目,如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科技发展等方面的投入远远不够;财政支农管理较为分散,存在各个部门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等现象。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才能够为财政支农政策的更好落实奠定基础。因此,本章节针对我国新常态下财政支农政策的不足提出对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为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更好实施提供有利作用。
1.有效增加财政支农在农业投入中的总量。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发展迅速推进,因此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总量也应当随之增加,如此才能够与农业产业发展的现实情况相适应。就当前的情况而言,我国资金投入与农业产业发展增速不符合的现象依然存在,尤其是基层农业投入资金来源基本上是依靠上级投入,影响了其总量的提升。因此我国政府应当积极对这方面的现象进行缓解,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增加财政支农在农业投入中的总量。
2.优化财政支农的资金投入结构。政府应当对财政支农资金进行统筹与整合,清理与农业生态化发展不符合的内容,使财政资金逐步退出这些领域,而将资金分配到更加有需求的方面。还要进一步盘活存量资金,对专项资金进行清理与整合,对不同环节的资金运用状况进行跟踪,确保资金能够被运用在“刀刃”上,为农业经济的更好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还要支持农业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对节水高效、旱涝保收、高产稳定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力度进行增加,为农业发展夯实基础。另外,还要提升农业科技发展方面的支持力度,为这方面投入更多的资金,更好地对农业新科技进行引进,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
3.做好财政支农管理。为了推动财政支农政策的更好落实,切实提升农业发展的水平,政府应当做好财政支农管理,构建健全的管理对策体系。比如,要求各个地区的政府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构建财政支农管理小组,对该方面的责任进行有效划分,小组成员负责财政支农实施方面的监督,对各个部门相关的人员进行监督,推动其更好地行使自身的职权,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保障。还要针对每一项财政支农政策进行责任的详细划分,避免存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等现象,理清财政支农管理职责,促进该方面的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结束语
财政支农政策是当前我国政府针对农业经济发展所实施的重要政策,通过财政支农政策的实施,为我国农业经济的良好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这能够更好地发挥农业的基础性作用,不仅能够保障人民生活的稳定有序,而且还能够为第二三产业的有效发展打好基础。然而从当前的情况看,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实施还存在一些不足,无法为农业经济的更好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因此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为财政支农政策的良好落实奠定基础,不断推动农业经济的长远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晶.新常态下我国财政支农政策与金融对接问题研究[J].农业经济,2017(03)
[2]崔萌.新常态下财政支农政策研究——以山东省茌平县为例[J].山东财经大学,2016(05)
[3]浙江省财政厅课题组.浙江省建立绿色生态为导向的财政支农政策体系研究[J].理論研究,2017(10)
[4]李艳玲,吴发凯.新常态下财政支农政策研究[J].产业经济,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