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站起来体育的使命与担当
2019-11-26刘纯献刘盼盼
刘纯献 刘盼盼
摘 要: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研究中华民族站起来中国体育的使命与担当的意义不仅仅是对有关事件和人物的追根溯源,更重要的是构建系统的历史观念和挖掘体育的价值内涵。研究认为:为扫除民族体质的羸弱,清除民族精神的萎靡,体育成为炎黄子孙的新觉醒。中华民族站起来体育的使命源自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是先进文化的代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民族站起来体育的担当体现在:高举起一面爱国主义旗子;锻造了一面建设体育为了工农大众,发展体育依靠工农大众的镜子;唱响了一支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的曲子;开拓了一条助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路子。中国体育的使命与担当见证了历史,也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
关 键 词:中国体育;体育使命;体育担当;中华民族;站起来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9)05-0020-07
Abstract: To know the future, we must know history first. Studying the significance of sports missions and responsibilities for the Chinese nation to stand up is not only to trace related events and characters, but also more importantly to establish the systems historical conceptions and to explore sports value connotations. The authors drew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in order to wipe out national fitness weakness, and to sweep away national spirit debilitation, sports became the new awakening of the Chinese people; sports missions for the Chinese nation to stand up originated from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al inheritance, the spreading of Marxism,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being the representative of advanced culture, and the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sports responsibilities for the Chinese nation to stand up were embodied in the followings: held up the flag of patriotism; forged a mirror of building sports for the masses of workers and peasants, and developing sports by relying on the masses of workers and peasants; sang a song about building a new great wall with our flesh and blood; opened up a way to promote country prosperity, nation rejuvenation and people happiness. Chinese sports missions and responsibilities have witnessed history, and have become a part of history as well.
Key words: Chinese sports;sports mission;sports responsibility;Chinese nation;stand up
“歷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1]。中国的体育史,是一部艰苦卓绝的奋斗史。要真正理解认同艰苦卓绝的含义,就必须弄明白中国体育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今天的中国体育是从昨天的体育发展过来的,明天的中国体育是从今天的体育传承过去的。把中国体育放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中去认识和定义,历史悠久的中国体育史,从来没有过哪一个百年像最近一个百年那样功能凸显与使命担当,如果把中国体育放进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历史空间来把握考量,内涵丰富的中国体育史就是一部民族救亡史。“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2]。中华民族站起来时面临内忧外患叠加、亡国亡种压顶的现实,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中造就了中国体育的使命与担当。
1 中华民族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体育历程
1.1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体育发展趋向
鸦片战争既标明着中国近代史的发轫,又是“天朝上国”遭受不堪回首的灾难的开始。1868年,英租界外滩公园上竖起“华人与狗不准入内”的牌子,“东方病夫”源于1896年10月17日英国人主办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登载的英国人撰写的文章,这些都成为难以磨灭的中华民族饱经帝国主义欺凌的标志性记忆。多少进步人士为强国强种振臂高呼、规划愿景,为中华民族复兴励精图治、不屈不挠。外敌的虎视眈眈,内部的重重危机已不可能再使中国社会循环往复地重现“改朝换代”的二十四史的历史逻辑,而要不遗余力地寻找掣肘实现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与人民富裕的原因。于是,众多仁人志士在挖掘中国贫弱根源时,国民体质的羸弱成为众矢之的。
第一次鸦片战争还未爆发,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就大声警示世人,国民体质的衰弱已严重影响兵源的素质,羸弱之旅何能阻抗虎狼之师[3]。林则徐的话绝非危言耸听。早在1835年就有估计,在中国已有200万人吸食鸦片,有达官贵人吸之,有黎民百姓从之,甚至军队官兵也大有人吸。鸦片附体不仅戕害身体,而且蹂躏精神,滋生种种罪恶又毒害社会。此情此景印证了魏源所说:“今则蔓延中国,横被海内,槁人形骸,蛊人心志,丧人身家,实生民以来未有之大患,其祸烈于洪水猛兽”[4]面对这些丑恶现象,很多人因精神麻木而习以为常,只有饱蘸爱国良知的林则徐、魏源在撕心裂肺地大声疾呼。深谙古今中外均注重体育的严复,深知支撑世界历史上希腊、罗马、突厥、哥特等民族曾雄霸世界的是强壮高大、英勇善战。练身院曾遍布古希腊罗马学校。就连古代中国,庠序校塾常备武事,壶勺(shao)之仪常设,射御之教常练。在严复的脑海里无论劳心者还是劳力者,无论是冷兵器的应用还是火器的使用,强壮的体魄和刚毅的精神缺一不可。面对民力已苶、民智已卑、民德已薄,严复一针见血地指出:“贫民无富国,弱民无强国,乱民无治国。”他尤其对吸食鸦片和女子缠足深恶痛绝,充分认识到个人与民族的体质、活力与进取精神对于奄奄一息的国家的重要性的时候,站在提高个体、种族甚至国家竞争的高度首先提倡鼓民力,就是主張尚武以弘扬体育精神,以实现“形神相资,志气相动,有最胜之精神而后有最胜之智略”,引导很多进步人士达成了国民之素质为国力之基础,强国民之体力为强国民之基础的共识。强种以强国、强种以富国的战略抉择成为时代热点。在强种路径的选择上,以教育为本成为共识,把教育分为三宗,虽然提倡体育、智育、德育三育并重,但能把体育排在首位,毕竟寓意深远。提出教育的切入点必须首先抓好民力这个根本,才能站稳改善民族体魄的制高点。
《新青年》第1卷第2号登载了陈独秀关于《今日之教育方针》,文中说:“余每见吾国曾受教育之青年,手无缚鸡之力……他日而为政治家,焉能百折不回,冀其主张之贯彻也;他日而为军人,焉能戮力疆场,百战不屈也;他日而为宗教家,焉能投迹穷荒,守死善道也;他日而为实业家,焉能思穷百艺,排万难,冒万险,乘风破浪制胜万里外也。纨绔子弟,遍于国中;朴茂青年,等诸麟凤。欲以此角胜世界文明之猛兽,岂有济乎!”1917年24岁的毛泽东以署名“二十八画生”在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第3卷第2号上发表《体育之研究》,“国力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的忧国忧民心情溢于笔端。可见体育在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心目中地位非同一般。
“更有意思的是,《新青年》第1卷从第1号到第5号中,曾先后向读者隆重介绍了数位外国军界名流,如德国之麦刚森将军和兴登堡元帅、法国之霞飞将军以及欧洲七女杰。而被推崇的中国人只有一位,这位既非思想家、教育家,又非政治家、文学家,而是大力士霍元甲。乍一看,煞是好笑,我堂堂中华岂无达者贤人乎?!再而仔细一想,觉得有理:凸出霍元甲及其精武精神,也是旨在宣传陈独秀的主张嘛”[5]。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体育发展趋向表现在,体育启开了封建愚昧之蒙,开始影响中国人精神世界深层的变化,人民思想解放的浪潮开始奔腾不息。民主精神的焕发,平等意识的迸发,使很多人清醒地认识到长在自己身上的脑袋和双膝绝不能再发挥为磕头而准备着的功能,而且应该充分发挥为思索为前进而准备着的作用。正是由于这些理念的引导和实践,中国接纳并引进了现代体育的概念。也正是由于这些践行铺垫,中国现代体育的发展始终不忘改善国民体魄的初衷。
1.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体育发展趋向
“19世纪强加给中国的一系列条约、协定和治外法权条款,使人们清清楚楚地看到:不仅中国作为一个国家地位低下,而且中国人作为一个民族同样地位低下”[6]。在积弱积贫的旧中国,靠少帅张学良解囊相助的8 000银元,刘长春1932年7月8日从上海搭乘邮轮,于奥运会开幕式前一天7月29日抵达洛杉矶。他作为中国唯一的参赛运动员,算是回答了中国什么时候能够派运动员参加奥运会的著名的“奥运第一问”。人们不会忘记在洛杉矶纪念体育场的纪念馆里珍藏着这样一幅世界地图,在标明所有参加1932年第10届奥运会的国家时都染成了绿色,唯有中国却被切掉了一大块,辽阔的中国东北大地被染上包含屈辱的白色。
刘长春在奥运舞台上第一个展现的不仅是中国体育健儿的身姿,而且还矗立了一个个人、民族和国家是牢不可破的命运共同体的警示牌。1932年11月1日,创刊近30年、久负盛名的《东方杂志》向全国各界知名人物(包括柳亚子、徐悲鸿、郑振铎、巴金、俞颂华等)发出约400多封征稿信,请他们描绘梦想中的未来中国什么样,还请他们谈谈个人生活中有什么样的梦想。鲁迅先生在《听说梦》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很少有人梦见建设这样社会以前的阶级斗争,白色恐怖,轰炸,虐杀,鼻子里灌辣椒水,电刑,……倘不梦见这些,好社会是不会来的,无论怎么写得光明,终究是一个梦。”[7]当时,整个中华民族在水深火热之中,人民岂有美梦可做?在苦难与辉煌的双重历史演奏中,个体的中国人必然魂牵梦萦中华民族整体的际遇。
无情地扣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东亚病夫”帽子真实地记载了屈辱带给炎黄子孙身心的蹂躏,但屈辱却给中华民族灌注了坚强,屈辱点燃了民健国强的热望。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明确指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8]民族的文化体现的是民族精神,科学的文化代表科学精神,大众的文化彰显以人为本的精神。中国体育的民族性主要反映出中国体育精神能够成为中华民族世代繁衍、生生不息的內驱力,成为中华民族奋发图强、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支撑,成为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牢固纽带。民族化在体育的内容和运动形式的选择以及推动方式的运用上,条件艰苦、物资匮乏的根据地和解放区,全民动手、因地制宜、土法上马是最佳选择。中国体育的科学性更多体现在先进文化的科学精神。这种精神的本质要求是理论与实践的知行合一。在求真务实中反对迷信,在与时俱进中拒绝愚昧,在贴近时代中求生存,在贴近现实中求发展,在贴近人民群众中站稳脚跟,1941年毛泽东为《解放日报》体育专刊题词“发展体育运动,提高人民体质”,十分科学地阐明了发展体育运动与增强体质的辩证关系。中国体育的大众性展现了先进文化牢记为工农大众服务的宗旨和宽广的工农大众情怀,既源于工农大众的生活实践,又彰显工农大众的需求意愿,时刻把握工农大众在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中的激情,以明确前进的方向;时刻吮吸工农大众革命生活实践酿造的丰富营养,以获得取之不尽的力量。在充分保障工农大众与战士的体育权益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体育形式、运动方式贴近工农大众的实际需要和生活条件。
一撇一捺写成人,一生一世在做人,一撇是筋皮骨、一捺是精气神。体育既强壮筋皮骨又提振精气神。尤其是当时头戴“东亚病夫”帽子的炎黄子孙,强壮筋皮骨和提振精气神都不可或缺,而且应只争朝夕。
2.3 体育使命源自中国共产党是先进文化的代表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就扛起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重担。要彻底铲除造成中华民族悲惨命运的罪恶根源的大决战惨烈悲壮史无前例。而中国共产党汇聚人民力量、凝聚人民智慧的本领高强,在史无前例面前依然是有为担当。
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发展体育使其成为汇聚工农群众力量推翻三座大山强大爆发力的源泉,中国共产党创新性转化体育使其成为凝聚工农群众拥护党的领导凝聚力的先进文化。用人类最先进的思想文化结晶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不仅完全做到在客观上代表工农群众的体育权利和体育要求,而且主观上在把握历史进程中因势利导,使体育顺应历史发展大势,立足时代进步的潮头,忠实地代表工农群众的根本权益。苏维埃政府就曾明确规定:“体育运动,应在工农群众中开展,发动群众经常做各种运动,强健身体。”[9]99
充分发挥体育强健体魄的功能。革命战士的战斗力和爆发力来自强健的体魄,不仅能够吃大苦耐大劳,而且可以克敌制胜。战争环境残酷无情,伤病缠身保障医疗条件简陋不堪,如果没有强健的身体,枪炮未响就会战斗力自然减员。在如此恶劣环境里,用体育磨砺强健体魄,革命者就会养成浩然正气和坚定理想信仰,涵养与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而绝不会被敌人所吓倒,工农群众就会义无反顾鼎力支持正义的事业,因为,帝国主义之所以敢在中国肆无忌惮就是把握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病根。费孝通先生就非常推崇体育弘扬的个体与集体同心同德的拼搏进取,“T e a m w or k 则是从球队内部队员之间的关系来说的。各个队员要能各守岗位,各尽全力,密切配合,不存个人突出之心,步步从全队整体出发,顾全大局。这两条其实是人类社会赖以健全和发展的基本精神”[13]。“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李大钊十分注重“人体的健全,全在身体与精神保持平衡调剂的发展”,他酷爱野游、登山、散步等体育活动。在狱中,虽备受酷刑,但始终严守党的秘密,大义凛然,坚贞不屈。1917年6月在《青年进步》杂志上发表《学校体育之研究》论文的恽代英在狱中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大义凛然、气贯长虹。有74%英勇就义雨花台的烈士受过高等教育;有70%的视死如归的渣滓洞的英灵出身富裕之家,证明了信仰的力量。无论是革命、生产、战斗需要的凝聚力、爆发力和战斗力都需要强健的体魄作支撑,离开了它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如此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革命战争年代,广大的红军指战员和根据地的工农群众结下浓厚的体育情结就不难理解,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就等于增加了革命战争的胜算,革命战争胜利的概率增大,意味着创造新世界的曙光就在前面。
2.4 体育使命源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840年的鸦片战争带来的不仅是灾难深重,而且强国富民成为炎黄子孙最根本的利益,民族振兴成为历史要求。历史的眷顾赋予体育肩扛强国富民、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不仅衡量体育能否成为炎黄子孙世代传承、生生不息的基因内存,而且检验中华民族奋发图强、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宝藏。
在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毛泽东就曾十分明确提出要努力普及体育运动,其目的为了增强军民的体力,担负起圆满完成国民革命的艰巨任务。向体育要战斗力的诉求转化为从井冈山到延安,从革命根据地到广大解放区的工农大众和广大官兵持之以恒把体育运动与军事训练无缝衔接的必由之路。它强力支撑“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14]。
就在1908年天津第6届田径运动会举行闭幕式的当天,当主办方用幻灯片放映奥运史上历时最长的第4届伦敦奥运会(1908年4月27日开始至10月31日结束)的盛况之前,南开学生发出了著名的“奥运三问”:中国什么时候能够派运动员去参加奥运会?我们的运动员什么时候能够得到一块奥运金牌?我们的国家什么时候能够举办奥运会?看似忧国忧民的莘莘学子关心的是奥运会,实际上唤醒的是中国各民族爱国一家、奋发图强的觉醒意识;期待的是同仇敌忾、以雪国耻,投身于争取民族强盛的滚滚洪流的到来;编织的是中国各民族连接成生死相依、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近代落伍历史寒彻骨髓,中华民族的复兴赋予了体育使命担当。中华民族站起来时,体育之所以受到工农群众和战士的高度认同,正是由于它以体育的形式寓意着他们的不懈追求和努力奋斗。在中华民族站起来时体育能够履行好培育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的使命,就在于体育的生命力在很大程度上展现在它成为了革命战争年代的精神旗帜,成为了工农群众和革命战士的价值取向,融入了工农群众和革命战士的行为方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丰富了体育使命,而且引领体育成为推动历史进步的强大动力,牢固地熔铸于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爆發力之中。
3 中华民族站起来体育的担当
3.1 中国体育高举起一面旗子
在中华民族站起来时,中国体育高举起一面鲜艳的爱国主义旗子。其纯洁度高表现在爱国是一种无私奉献,经过了体育的锻造,枪林弹雨中没有等价交换,生死关头没有讨价还价。中华民族的复兴高于一切,只要是祖国需要,就应该是无条件、无保留的奉献。其高尚性强体现在爱国是一种无比高尚的尊严,经受了体育的磨砺,一切懦弱退缩都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勇敢、坚强和忠诚。其神圣感浓展现在经过了体育的熏陶,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放弃选择、抛弃抱怨,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生于斯、长于斯,无论祖国是贫困还是富强,是受人欺侮还是蒸蒸日上,都不离不弃地倾情热爱她。这面鲜艳的旗帜引领、召唤、鼓舞着中华儿女舍命相随,将体育的力量嵌入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脉,推动一个已经山河破碎、濒临亡国亡种的国度豪迈地走向独立,奔向富强,实现复兴。
3.2 中国体育锻造了一面镜子
中国体育的担当锻造了一面建设体育为了工农大众,发展体育依靠工农大众的镜子。旧中国的政治腐败与经济贫困必然造成体育落后,而体育仅为少数人服务的制度设计加上体育场地设施的匮乏,使工农大众参加体育活动权利与条件丧失殆尽;外国人又长期把持着组织体育竞赛的权力,低的可怜的竞技体育水平使仅有的3次参加奥运会没有一个项目与决赛结缘。而中国共产党不但挖掘体育蕴藏的先进生产力,而且把体育打造成汇聚工农大众力量的助推器;不但把体育培育成先进文化,而且使体育绽放凝聚工农大众智慧的花朵,无论体育是先进生产力还是先进文化,它自始至终都代表工农大众的根本利益和反映他们的诉求。在中国共产党的精心培育下,把中国体育锻造成为一面承担历史使命、彰显民族精神、代表工农大众利益的镜子。这面镜子检验体育的主导权,照亮体育的人民性。
3.3 中国体育唱响了一支曲子
中国体育的担当唱响了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的曲子,它昭示着当中华民族处在生死攸关的最危险的关头,鼓舞着炎黄子孙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救亡图存的革命斗争。中国体育之所以能够履行好先进文化的担当,就在于它不仅能够强壮炎黄子孙的血肉之躯,而且能够鼓舞中华儿女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迅速切换成与敌人血战到底的精气神,以自强不息,弘毅自励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它能够锤炼用血肉之躯组成的人们的品格,“先天下之忧为忧,后天下之乐为乐”;它能激发用血肉之躯组成的人们的创造,那就是用血肉筑成的新长城,摧不垮、打不烂,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最有安全感。这支曲子矗立起中华民族精神史上的里程碑,成为中华儿女坚强信念和革命勇气的传奇,使体育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向心力和凝聚力之中。
3.4 中国体育开拓了一条路子
中国体育开拓了一条助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体育之路。世界上能有哪个国家的体育像中国体育那样深深嵌入民族复兴的历史年轮?又有哪个国家的体育在民族遥遥领先两千年后突然坠入“国破家亡、民不聊生”后被无情地扣上“东亚病夫”的帽子?所以就没有哪个国家的体育像中国体育更渴望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在中国共产党引领下,中国体育要助推一个“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的旧中国走上繁荣富强的道路;中国体育要助推一个“积弱积贫,九原板荡,百载陆沉”的民族朝气蓬勃笑迎复兴的曙光;中国体育要助推亿万“为奴隶,为牛马,为羊犬”的炎黄子孙成为体育的真正主人而创造幸福。尽管这条路充满生与死、充盈聚与散、充溢笑和泪、记载战争与和平、刻录历史与现实,但走好了这条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的路子,就能实现国民之魂,体以育之;国家之神,体以铸之。
从中国革命的历史源头看中华民族站起来时体育的使命与担当,它应该是一座高山。如果从现在的高度看过去的体育,它似乎是一座瞬息而过的小山头,造成这种错觉的原因在于人们往往会站在中华民族富起来、强起来体育的使命与担当的高山俯瞰过去。研究历史既能增强情感的力量更能滋养理性的启迪。努力把握体育使命与担当的生长,就更能深刻理解中国体育的意义与价值,就会使中国体育成为助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用之不竭的力量;厘清了中国体育使命与担当的根由,就会在看清中国体育发展大势与走向中找到体育强国梦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活水源头。
注释:
① 青年实话第2卷,1933-06-11。
② 青年实话第3卷第4期,1933-02-17。
③ 见1932年第二次闽浙赣省苏维埃代表大会,文化工作议案,苏区体育资料选编,1932。
④ 1942年9月9日毛泽东为首届“体育节”题词。
参考文献:
[1] 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化改革 朝着十八大指引的改革开放方向前进[N]. 人民日报,2013-01-02.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3.
[3] 林则徐. 钱票无甚关碍宜重禁吃烟以杜弊源片[M]//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 中华书局,1980(6):41.
[4] 魏源集上册[M]//李侃等. 中国近代史. 北京:中华书局,1994:11.
[5] 尹韵公. 毛泽东作体育之研究的背后[J]. 党的文献,2006(3):80.
[6] 兹·布热津斯基. 大失败——二十世纪共产主义的兴亡[M]. 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9:179.
[7] 傅國涌. 民国几代知识分子的不同梦想[J]. 江淮文史,2014(2):137.
[8] 毛泽东选集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08.
[9] 曾飙. 苏区体育[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10] 贺麟. 文化与人生[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66:4.
[1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77.
[1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21.
[13] 费孝通. 清华人的一代风骚[J]. 读书,1991(6):3-14.
[14] 毛泽东选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