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模式 提高质量 服务养老
——专访复旦大学附属静安区中心医院院长徐文东
2019-11-26潘如丹
文/本刊记者 潘如丹
长期以来,养老服务一直是公众广泛关注的民生焦点,也是当前社会治理的舆论热点。根据全国老龄办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有超过4 200万失能老人和超过2 900万80岁以上老人,合计占到老年人口总数的30%。
如何通过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实现医养结合,让这些老人病有所医、老有尊严,已成为全社会都在关注的话题。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走访了复旦大学附属静安区中心医院(以下简称“静安区中心医院”)院长徐文东教授。作为复旦大学老年医学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项目带头人,他在创建“华山医院—静安”医联体、探索建设静安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老年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等方面成绩斐然。
创建医联体诊疗新模式
“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是一所有着88年悠久历史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静安区南部的区域医疗中心。”徐文东院长开门见山地介绍起医院的情况。徐文东,医学博士、生物学博士后、手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兼任静安区中心医院(华山医院静安分院)院长。这一连串的头衔背后,竟然是一张如此年轻、温和的脸。但这位年轻的教授、静安区中心医院的掌舵人,却有着不一般的能力。
静安区人口服务与综合管理“十三五”规划显示,至“十三五”期末,静安区人口老龄化将深度发展,老年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区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37万,增幅超过18%,户籍老龄化水平将超过40%,其中,高龄老年人口数量将超过5万。特别是在人口老龄化加速趋势下,家庭结构小型化、少子化,以及居住分散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户籍家庭老年人口独居、空巢家庭,以及生活不能自理老人不断增多。如何让这些就医主力军,能够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便利、高效的医疗服务?徐文东为静安区中心医院开出了建立“华山医院—静安”医疗联合体模式的药方,积极借助华山医院的优秀医疗资源为静安区中心医院“输血”。
“在医院管理和落实医改政策方面,目前取得较好成效的要数静安区中心医院的医联体的建设,”徐文东挺有自信地说,“我们通过成立联合体管委会,进行统一运行管理和资源调配,并研究和采用创新的服务模式和服务手段,更精准地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在这个医联体中,静安区中心医院上联下达,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连接华山医院并指导江宁、曹家渡、静安寺、南京西路和石门二路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社区。
在这一新模式下,我国手外科、显微外科泰斗顾玉东、华山医院放射科冯晓源教授、检验科吕元教授等近50名知名专家教授也受邀先后加入了医联体,被聘为静安区中心医院各学科带头人、临床科主任或顾问。这些专家在静安区中心医院创建放射影像、消毒供应、心电会诊、临床检验、超声诊断和中心实验室这6个医疗服务中心方面,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支持。
经过9年时间的发展,区域内的医疗资源得到了合理分配,不仅附近的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而且静安区中心医院和静安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医联体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首创偏瘫老年病国际治疗新技术
经过诊疗模式的革新后,静安区中心医院又创建了全国首个手及上肢外科,目前床位超过60张,年手术1 407台,出院病人2 117人次。CMI指数常年位列上海市同级同类医院之首,同时大幅领先排名第二的医院,超过部分三级医院。CMI指数也称病种组合指数,是用于评估医院收治患者疑难程度的指标。医院共获批国家级重点专科1个,上海市重点专科6个,静安区重点特色学科(项目)9个,位列全市同级同类医院之首。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医院对不断提高医疗技术和质量的重视。
医疗水平和质量是病人选择医院最直接、最主要的标准,是医院赖以生存的根本,可以说,医疗质量就是医院的生命。徐文东始终将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摆在首位,他带领手及上肢外科团队进行的《左右颈七交叉移位治疗脑损伤后一侧肢体偏瘫的临床应用研究》成为国际首创的治疗偏瘫老年病的新技术。
“现有的各种治疗方法,在患者中枢神经损伤之后的治疗效果大都不够理想,临床常用的康复理疗作用有限。而一些传统手术方法则往往只能改善手的外形,难以有效恢复患者的手部功能,”徐文东解释道,“与这些不是效果不佳就是离实际应用距离尚远的治疗方法相比,健侧颈七神经交叉移位术治疗给了这些患者进一步康复的机会。大多数接受手术的患者,瘫手痉挛的症状马上就可以缓解,紧张的肌肉也得以放松。结合术后的康复训练,在8个月~10个月的时间中,患者的手也愈加灵活,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此项手术,曾经生活不能自理的脑卒中、脑瘫患者,可以重新拥有一双灵巧的手。这一原创成果于2011年发表在显微外科两大国际权威杂志之一的《Microsurgery》(显微外科)上,系列病例于2015年发表于国际神经外科领域三大权威期刊之一的《Neurosurgery》(神经外科)上,该手术方法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
2017年12月21日,徐文东开展的II期临床试验的研究成果——《健侧颈神经根移位手术治疗脑卒中、脑瘫后上肢痉挛性偏瘫》在权威医学刊物《NEJM》(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以原创论著形式发表,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和采纳,这项医疗技术成果正在为全球更多的脑瘫患者恢复行动自由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法。
培育区域“健康老龄化”新模式
近年来,徐文东又敏锐地观察到,养老医疗可以成为医院未来发展的重点。“《‘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推动医养结合,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安宁疗护一体化的健康和养老服务,促进慢性病全程防治管理服务同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紧密结合。”在谈到养老医疗时,徐文东的眼睛里绽放出了光芒,他说:“我院很荣幸地成为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核心成员单位之一,全面参与了复旦大学老年医学中心前期规划、中期申报和后期建设的各个环节工作,并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如静安老年队列、国家老年疾病生物样本库、老年多病诊治专家联合门诊、老年中心病房、社区老年主动健康网络交互中心等等。”
随着静安老年队列研究的持续深入,医院与静安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域内各养老助老机构、静安区信息中心加强合作,到2019年底,静安老年队列人(数)范围将达到3 000~5 000人;生物样本库的运行和管理方面,在样本采集分装、入库、取样、出库整个过程中,对样本质量的监控参照国家级样本库标准,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改进、优化管理制度,通过整合样本信息和临床信息,完善了医疗大数据和样本库构架,后期还将通过人工智能来建造智慧样本库,并申报备案成为国家级生物样本库。由于在老年疾病研究方面与复旦大学的深入合作,2017年11月,医院成功创建成为复旦大学附属医院。
在养老医疗的临床实践方面,医院的老年中心病房已于2018年正式启用,病房配备了一系列老年人失能评估系统。通过老年综合评估、多学科团队照护、合理及时的安全出院计划,以及适宜的病房环境设置等关键技术,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诊疗、护理和康复训练,让老年人能够快速康复,重返家庭。
此外,医院与养老院进行深度合作,探索运用互联网技术为养老院的患病老人进行远程诊疗。智慧医疗在临床医疗工作的应用,有助于探索适合国情的医养精准服务模式的研究,建设区域“健康老龄化”新模式。医院与养老院业务增加了关联度和配合度,实现有效衔接和共赢,打通了养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