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模型思想的培养策略研究
2019-11-26叶剑超
叶剑超
(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实验小学 安徽 淮南 232100)
引言
当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被大家广泛的关注和认可,然而教学依然被限制在“传授—接受”的模式之内,满堂灌的现象依然充斥着我们的数学课堂,“高投入、低产出”仍然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现象,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模型思维,对提高我们的课堂学习效率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努力探索提高学生数学模型思维的方法与策略,有利于促进我们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1.进行数学模型思维培养的意义
首先,我们针对小学阶段高年级学生进行数学模型思维培养的分析与研究,符合我们新时期教育理念与改革的需求。其次,通过对小学阶段高年级学生进行数学模型思维的培养,可以解决当前数学课堂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可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也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与能力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最后,进行小学阶段高年级学生模型思维的研究,可以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改革和创新带来思路和帮助。所以,进行小学阶段高年级数学模型思维的探究,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价值。
2.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模型思想的策略
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模型思想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有用心探索,并立足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培养效果,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注重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建模兴趣。俄国的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如果一个学生对某一件事情没有兴趣,而却强迫他去接触和学习,那么这件事情必然会扼杀学生进行学习的主动意向。”心理学中也认为,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那么学生就会通过学习得到内心的满足。基于此,我们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就必须思考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建模兴趣。而数学知识来自生活,却高于生活的同时,也在为实际生活所服务。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有效结合,从而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对生活事件的理解和知识的学习,促进学生数学模型思想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的意义》这一节内容时,我按照“分数乘法的意义”这一概念为学生模拟了一个现实生活中分蛋糕的情境。提出问题:“小明过生日,请到了3个同学来家里做客吃蛋糕,小红分到了2份,小雨分到了1份,小明分到了1份,那么大家知道这3个同学“一共吃了多少份吗?”,这时学生就会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以原有的知识和模型为基础,经过独立思考、自主计算与验证、小组交流等环节得出结论,加深了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2.2 注重数学模型的运用,树立学生的建模思想。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进行生活化的迁移,通过知识迁移建立数学模型,从而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化、生活化。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收集现实生活中的圆柱体模型,并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利用尺子测出圆柱体的高度与底面圆的直径,然后记录下来。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向学生展示做好的圆柱体模型,并出示圆柱的展开图:学生就会发现圆柱展开后由一个长方形和两个圆组成,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就会发现模型: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不难看出,学生通过在现实生活中搜集数学模型,不仅可以感受数学模型在生活中的真实应用,而且树立了主动建模的良好习惯。
2.3 注重旧模型的利用,促进新模型的建立。在小学数学的知识体系中,概念、公式等都可以被看作是数学模型,并且这些模型逐级建立。例如,学生一般只有先进行加法计算的学习,才能进行减法计算的学习。因此,教师在进行减法计算的讲解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加法计算的运算模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加法计算的旧模型,尝试进行减法计算。
利用数学旧模型,对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学生完成旧知识的巩固,以及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趣味性。这也是新课程改革所积极提倡的。因此,学生利用已学习的旧模型去解决新模型的问题,就达到了温故知新的目的。
3.结束语
总之,我们对学生进行模型思维的培养,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而且要促进学生终身学习意识的培养,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借着素质教育的东风,积极创新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真正的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与内涵,努力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