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毒品原植物恰特草走私犯罪特点与防控对策研究

2019-11-26陈云霞

森林公安 2019年4期
关键词:量刑走私毒品

陈云霞

(作者系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刑事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

恰特草,又名巧茶、也门茶、阿拉伯茶、埃塞俄比亚茶等,原产于东非和阿拉伯半岛地区,现广泛分布于阿拉伯半岛和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国家。恰特草含兴奋化学物质卡西酮,对人体中枢神经具有刺激作用,长期嚼食会染癖成瘾,又被称为“东非罂粟”,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我国恰特草走私犯罪活动始于2013年之前,多在广东,广西等地区。但由于当时我国没有出台相关法律,且对恰特草的危害性认识不够,导致恰特草走私犯罪活动在我国愈演愈烈,直到2013年才被发现且有所报道。2013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公安部、卫生计生委联合发布的《精神药品品种目录(2013年版)》中明确规定,将恰特草及其主要药理成分卡西酮列为第一类精神药品进行管制,其另一种毒理成分去甲伪麻黄碱被列为第二类精神药品进行管制。自此,恰特草被列入毒品管控范围,凡种植、持有、贩卖、走私、服食恰特草均属违法犯罪行为,海关、公安、入境检验局以及相关禁毒部门开始正式打击恰特草走私犯罪活动。

由于恰特草新鲜时似苋菜,干燥时似茶叶,对年轻吸毒人员具有新奇性、诱惑性,具有巨大的消费市场潜力。同时,办案部门人员缺乏鉴别恰特草的相关知识与经验,也为打击恰特草走私犯罪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与传统毒品成熟的查控模式和不文雅的吸毒状态相比,恰特草的走私犯罪活动将会愈发猖獗,亟待打击防控。

一、恰特草走私犯罪现状及特点

笔者在本文中采取多案例分析法开展研究,一是通过人民网、新华网以及公安部和各省网络安全保卫部门网站等权威媒体检索案件,结合运用百度和谷歌进行关键词检索,综合梳理案件信息;二通过查阅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司法鉴定中心有关恰特草案件的鉴定文书了解基本案情,整理案件信息。经多种途径检索收集,共获得恰特草走私犯罪案件信息73起,并以此作为研究样本。结果说明恰特草走私犯罪具有国际化、区域化、手段多元化等特点。

(一)恰特草走私犯罪国际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毒品随之被传到世界各国,恰特草新型毒品原植物犯罪也开始国际化。我国的恰特草毒品走私均来自境外,主要来源地是埃塞俄比亚。目前恰特草的走私从国外的买卖、运输以及国内的收取以及分销,均已形成完整的犯罪链,整个走私过程都比较隐蔽。而且有些非洲国家和欧洲国家对待恰特草毒品的模糊性态度与政策,致使恰特草被堂而皇之地生产、运输、走私,甚至一些不法公职人员和毒贩暗地交易,加重了恰特草毒品走私犯罪。我国走私入境的恰特草绝大部分都来自于埃塞俄比亚地区。

(二)恰特草走私犯罪手段多元化

新型毒品原植物恰特草的走私犯罪呈现高发态势,同时恰特草的藏匿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犯罪手段不断翻新。在毒品形态方面,从一开始的新鲜枝叶到后面的干燥枝叶以及近两年出现的粉末状枝叶,其形态上的伪装性与隐蔽性越来越强(见图1)。恰特草形态上的变化,不但隐蔽性更高,而且也为相关鉴定技术人员带来了一定阻碍。

在毒品走私藏匿方面,对于新鲜的恰特草鲜叶,多采用锡纸包裹的运毒方式,用以保鲜和逃避相关检查设备的检验;对于干燥的恰特草,多伪装成茶叶装在茶叶罐中通过旅客携带或邮寄的方式进行走私。在大量干燥恰特草叶片走私被发现后,犯罪分子又将恰特草叶片粉碎成粉末状,伪装成保健品一类,对于粉碎后的恰特草,不但易于伪装,而且其形态无法进行识别,为其毒品原植物的定性也带来了一定困难。在本文研究的73起案件中,恰特草走私入境的方式主要以包裹邮递为主,其次是个人行李携带,只有少数以公司的名义进行掩盖走私(见图2)。

(三)恰特草走私犯罪区域化

恰特草走私犯罪与地方区域特定吸毒人群以及毒品应用情况密切相关。对于外贸交流相对开放,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域,恰特草走私犯罪情况严重;对于城市与非洲国家交流密切的城市,非洲境外人员相对较多的地区,恰特草走私犯罪活动突出。目前,恰特草走私犯罪集中于我国东部及南部城市,西部及北方城市少有发现相关走私案件。其中广东省恰特草的走私犯罪活动最为严重(见图3)。

二、恰特草新型毒品走私犯罪防控对策

(一)完善禁毒法制建设

首先是定性,对于恰特草新型毒品的界定,必须是“毒品”。因为恰特草满足所有毒品具有三大特征—毒害性、成瘾性、违法。其次,是对恰特草新型毒品的定量问题。早前,已有其他类似毒品判定的先例,即进行毒品数量的折算。恰特草新型毒品走私犯罪的数量折算毒品数量在毒品犯罪判罚中至关重要,它不但直接决定了毒品犯罪与非罪的界限,还影响毒品犯罪的量刑。我国《刑法》规定及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通过的《关于审理毒品案件定罪量刑标准有关问题的解释》,规定了海洛因、鸦片、甲基苯丙胺及其他常见的八种其他毒品犯罪处罚数量标准及量刑幅度,但恰特草作为刚出台法律规定的管制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处罚的数量标准和量刑幅度并未明确规定。因此,当前存在着法律判定标准缺乏的难题,可以将法律和司法解释中没有明文确定恰特草的定罪量刑折算以基准毒品为单位的转化值,然后,根据转化值综合考虑其他情节定罪量刑,以制造、运输、走私、贩卖、非法持有基准毒品构成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从而确定适用的刑罚。

(二)严格管控恰特草新型毒品走私犯罪渠道

首先,要严格防范贩毒分子通过货运、邮递和航空等渠道走私贩运恰特草毒品。完善国际快递实名制和追溯机制。同时,要注意贩毒分子善用恰特草的特性进行伪装走私,对于从恰特草合法化国家进入我国境内的人员,要着重检查其行李箱是否有藏匿。其次,严格防控网络贩毒,增强网络立法,加强网监部门警察队伍人才建设,同时借助互联网的全球性,加强国际合作,证据互通、相互配合。

(三)加强恰特草新型毒品预防宣传

恰特草作为一种新型的毒品原植物,在年轻人中更受欢迎。所以对作为潜在涉毒的高危群体的年轻人要进行重点宣传教育,将禁毒宣传落实到学校和社区,帮助他们认识和了解恰特草的危害,加强法律意识,提高拒绝毒品的意志力。针对来自恰特草合法国家的入境人员进行禁毒宣传教育,禁毒法律宣传,杜绝个人因法律不明等原因携带恰特草入境。

除此之外,禁毒宣传教育工作要多形式、多渠道开展,让禁毒宣传喜闻乐见,真正走进群众的心里,提高公民防范和抵制恰特草这种新型毒品的意识与能力。要动员各方力量,充分整合社会资源,重点人群、重点时间、重点地点、重点宣传,提高全民抵制毒品的能力。

(四)加大投入、科学防控

加大恰特草毒品检测的精密仪器、设备的投入,对相关技术人员及时开展培训工作,提高对恰特草涉毒情报信息分析应用能力,完善查毒新手段、新方法,发挥高精尖科技产品及先进人才引领的作用,建立和完善“人、情、机”三位一体的恰特草新型毒品走私防控模式。

(五)加强合作与交流

在毒品全球化、国际化的时代,仅仅在某一地区或某一国家实施禁毒,根本无法根除毒品对全球祸害的目的。在互联网便捷、物流发达的当今社会,壁垒分明的毒品管理理念跟不上时代步伐。只有加强地区间交流,资源共享,情报互通,才能有效打击恰特草新型毒品走私犯罪迅猛发展的势头。我国境内恰特草均为境外走私,所以恰特草新型毒品走私是典型的国际犯罪,这就好似一个循环犯罪,犯罪很可能涉及多个国家,因此,加强禁毒国际合作是控制恰特草毒品犯罪不扩散、不蔓延的有效途径。

三、结语

目前,我国常见的毒品原植物主要有四种:罂粟、大麻、古柯、恰特草。其中恰特草作为新型毒品原植物,2014年才首次被报道,其主要成分卡西酮对人体中枢神经具有强烈的刺激与伤害,长期嚼食会染癖成瘾,被列为我国第一类精神药品进行管制。恰特草作为一种毒品原植物,对人体伤害相对化学合成类毒品危害性较小,所以能够满足年轻吸毒群体的猎奇心理和各个年龄段的吸毒人群的吸毒需要,同时恰特草整个加工程序简单,相对其他类毒品价格便宜且容易获取,加之我国日益庞大的毒品消费市场也助长了恰特草新型毒品的消费。所以,近年来恰特草非法走私活动愈演愈烈,助长了吸毒犯罪活动,严重扰乱了我国的社会安定,因此打击新型毒品原植物恰特草的走私犯罪已刻不容缓。本文结合目前恰特草的走私犯罪特点,提出了科学的防控对策,以期为我国毒品走私的犯罪打击提供一定参考。

猜你喜欢

量刑走私毒品
物流线上的毒品追踪
抵制毒品侵害珍惜美好年华
浅议认罪认罚从宽量刑建议机制的完善
火烧毒品
智辨走私贩
广东破获“1·26”特大走私毒品案 缴毒约717公斤
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论量刑事实的界分
从司法公正角度审视量刑建议应对电脑量刑
论量刑程序独立的可行性与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