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传统复制技术之拓印
2019-11-26文图中国科学技术馆李广进
文图 中国科学技术馆 李广进
在中国传统雕版印刷没有被发明和普及之前,用于文化传播的方法除了传抄方式便是拓印技术的应用了。比如唐玄宗李隆基痴迷王羲之的书法,就曾命人把《兰亭序》刻于白玉石上,然后制作成拓片,装裱成册,分赠给喜爱书法的大臣。
把碑石上的文字拓印于纸上,究竟起源于何时,现在已经无从考证。金石学家依据《隋书.经籍志》中著录的《秦皇东巡会稽石文》等拓本推测,最迟在南朝齐梁时期,用纸墨进行拓印的技术便已成熟。
在中国科技馆的“华夏之光”展厅里,每天有“十二生肖”及“难得糊涂”的定点拓印演示,为了满足传统手艺爱好者的需求,现介绍一种能在日常生活中体验拓印和制作拓片的方法。
于拓印之前先要进行上纸的步骤,需要配制适当比例的白芨水(浆糊水),作为碑版与纸张的粘稠剂。纸张置于碑版之上必须平整,切勿褶皱。拓印时所用的工具叫做拓包,又名扑子,是用棉布和棉花制成的,拓墨时要轻而快,墨不能洇过纸的背面。
一、拓包制作
1.事先准备的材料:棉线、棉花、棉布、塑料袋。
2.拓包制作方法
第一步:拓包的大小,依所拓之物的大小而定,先把塑料薄膜裁成正方形,然后把棉花揉成团状置于中央,塑料薄膜的边缘按顺序(顺时针或逆时针)依次卷起,使其成为球形,再用白色棉线于根部扎紧。
第二步:先把棉布裁成与塑料薄膜大小一样的正方形,内部铺垫小正方形布片若干,外裹先前做好的塑料棉球,手法与塑料薄膜裹法相同。然后,用白棉线从棉球的根部一直缠绕,留出手握的柄,至此拓包从里到外制作完成。
二、拓印方法
1.事先所需准备的材料:宣纸、草纸、塑料袋、拓包、牙刷、白芨水、清水。
2.拓印方法:
第一步:先把要拓印的金石文字置于毛毡之上(没有毛毡可用毛巾代替,为的是避免拓印过程桌面过滑,对拓印效果产生影响)。
第二步:将白芨水涂抹于金石文字之上(没有白芨水可用浆糊代替),和水的比例,以手捻无粘性为准;然后在其上覆宣纸一张,大小因所拓之物而定,覆好纸后涂抹清水一层。
第三步:用塑料薄膜覆于宣纸之上,然后用牙刷轻刷文字,使其没有文字的地方尽量下凹,再用草纸把多余的水分吸干。
第四步:待水分8成干时,便可上墨。用毛笔在其中的一个拓包上面涂墨,另一个拓包蘸之,然后似蜻蜓点水般进行拓印。
三、作品展示
感兴趣的同学不妨利用业余时间来亲自尝试一下,便可深刻地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如果在现实生活中,金石文字不易找,可以用带有文字的玻璃制品包装瓶代替,效果也不错,很适合初学者进行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