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众传媒时代的高职文学教育问题分析

2019-11-26刘洁絮

文学教育 2019年18期
关键词:文学高职时代

刘洁絮

自1990年伊始,在市场大潮滚滚袭来、影视等媒介影响力骤增的背景下,中国社会已开始面向大众传媒时代过渡。大众媒介经由对音视频、图像、数据信息的综合高效处理,通过海量信息与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变革了公众固有的审美感受模式与生活环境。曾有知名学者表示,新媒介的形成与发展不但寓意着传播速度的加快与范围的拓张,还寓意着传播内容的革新、信息接收模式的多元与生活模式的变化。确实如此,市场化语境及大众媒介的快速发展,使得文化的深度模式已经由感性化模式所取缔,将纸质媒介为核心载体的文学也逐步淡出公众视野,这也就导致高职文学教育备受影响。基于此,本文对大众传媒时代的高职文学教育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大众传媒与文学教育相关概述

(一)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即大众传播媒介,即对信息传播时处在专业传播者与大众中间的媒介体,如对信息传播与复制的器械、传播组织、影视节目等等。传播媒介在对信息传播时存在时效快、覆盖面广等特征,其存在宣传、新闻传播、文化积累等功能。一般而言,大众传媒可区分成印刷与电子两大类型,两大媒介均具备独有的特征。就印刷类而言,具体囊括报纸与杂志,其中报纸具有极大的发行量,可谓是覆盖面最为宽泛的印刷类大众传播媒介,备受各类企业所重视,其存在如下优势特征:一是信息详尽具体。较之电视来看,报纸登载的信息更为具体、全面,受众能够获知系统化信息;二是信息存在可选性。尽管报纸登载信息量多,但受众能依照自身喜好与实际需求选取阅读内容,无无需如同电视广播被动关注;三是信息存在较强的可保留性。在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后,受众能将其留存,以便之后索用;四是信息成本不高。报纸价格较为实惠,无需单次花费大额资金,受众均能负担。

(二)文学教育

文学教育即一项以赏析文学文本、文学史,学习文学理论知识为基础,在学生审美愉悦时积累人生阅历、增强人文素养、促进个体综合能力得以发展的教育教学活动。就高等教育而言,文学教育囊括文学专业与非专业两种。若将非专业文学教育视为是审美、情感教育与人文熏陶的动态过程,则专业文学教育在此环节还需实施更为系统且深刻的学习与训练,从而促进学生文学专业能力发展,并对和文学有关的素质与职业素养加以培育。但就当前的高职文学教育而言,正身陷困境,大众传媒时代的来临使得文学多样化、大众化与娱乐化的特征更为显著,由文学理念至文学的主要存在形式,由文学创作及文学的传播等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大众传媒时代高职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大众传媒时代下的高职文学教育未获取较好效果,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具体如下:

(一)文学边缘化

文学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具备显著效用,但大众传媒时代高职文学教育还具有一定的问题,最为关键的便是文学边缘化。因大众传媒时代的发展,使得电影电视、网络传媒等普及率愈来愈高,以往盛行的文学热潮已淡出公众视野,较之以往的书籍阅读,公众更为偏爱将时间消耗在电影电视或网络中,导致文学教育不再被学生喜爱,特别是处在以职业教育为主的高职院校,仅有极少数学生会将文学视为自身的追求,投入部分时间用于研读文学著作,而大多数时间则被用来观看音视频等。由此说明,无文本阅读即弱化高职学生学习文学课兴趣的主因。并且,在国内教改工作持续深化的背景下,高职教育更为注重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使得文学课专业程度不高,在课时方面也备受影响。要知道,上个世纪的高等教育极为注重文学教学,课时占比高,但目前被压缩之后的文学课时常让教师觉得时间不够充裕,无法面向学生细致讲述文学作品的内涵与深意。综上可见,文学边缘化导致高职文学教育备受影响,对文学教学的发展极为不利。

(二)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关联不大

大众传媒时代的到来,在一定层面让社会对高职学生出具了新要求,不仅需具备较强的职业知识技能,也应拥有一定的文学知识、阅读与分析能力。长时间以来,高职文学教育以文学历史的讲授与描述为主,强调作品的创作过程与背景,使得授课内容与社会对学生所提要求具有一定的差异。并且,以前的高职文学教育未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训练予以高度关注,故而在现阶段就业形势严峻的境况中,学生往往会将大多数精力置于强化自身就业能力等层面,不够关注文学内容的学习。伴同网络信息化的迅猛发展,网络中的知识较之书本知识更为生动、丰富,获取途径便捷,导致大部分高职学生更为偏爱通过网络学习知识。由此可见,高职学生慢慢从书本、课堂学习中抽离,只借助网络学习,此模式将导致文学教育匮乏应有的历史感,无法从根本上了解与掌握知识。

(三)未明确认知文学教育与大众传媒的关系

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意义在于促使教育面向现代化发展转型,即促使教师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以此改善课堂教学效果与质量。尽管大众传媒时代的来临,在相应层面给高职教师进行文学教育提供了便利,然而实践期间依旧具有一些非理性情况存在。譬如,部分高职院校单纯认为课件即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识,故而将课件的设计与制作视为教学考核的关键,如此便使得大多数教师将大部分精力均置于课件的制作方面,而忽略了教学研究。此外,部分高职教师顽固守旧,对多媒体设备的运用持抵制态度,未对大众媒体包含的教学资源予以高度关注,更甚者个别教师完全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使课堂如同电影院一般。上述现象存在的根本即部分高职院校及教师还未明确认知文学教育与大众传媒的关系所致。

三.完善大众传媒时代高职文学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为与大众传媒时代对高职院校文学教育、人才培养所提需求相一致,就需与教学基本情况有效结合,确保教学活动高效有质,具体如下:

(一)革新教育观念

就高职文学教育观念而言,应确保专业性、适应性双向统一。目前,大众化教育已变为当代教育的主导,故而高职文学教育也需与时俱进,变革老旧的教育观念,通过融入素质教育理念实施教育教学。切实开展文学教育时,需对其普适性予以高度关注,因将文学当做职业的学生人数极少,故而便需对高职文学课的效用与目标重新审视、定位,以此在实践教学时科学选取内容与模式,譬如当代文学教学需融入部分更为通俗的教材,以此契合学生所提实际需要。

(二)明确教学目标

大众传媒时代下,社会对高职文学教育及人才培养出具了新要求,不应仅注重职业技能教育,也应并重文学知识,对学生的文学鉴赏、分析等能力有效培养,促使高职学生全面发展。对此,高职文学教育实施时,需变革以往老旧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对学生自主分析、探究文学作品中的深刻含义加以引导,以此经由亲身体会与审美实践具有灵魂上的启迪,强化高职学生的问题意识。因当前高职文学教育时间存在限制,故而院校及文学教师需推崇课外阅读以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其学习能力加以培育。同时,教师需有计划的给学生推送相关作品与书目,设置阅读计划,引导学生进行作品读后感的协作,且将此过程视为考核要点。

(三)确保教学内容意识统一

就高职文学教育而言,不应一概而论,需着重强调重点内容,经由对最经典的作品与作家细致分析,促使高职学生明确各类文学现象,并对文学史具备整体认识。譬如,对现代文学讲述时,可经由鲁迅所著作品对五四文学加以分析。同时,对重点内容教学期间,还应确保历史与当代意识相一致,全部的文学现象均难以单独存在,需以某一特定的历史背景为支撑,和其他文学现象彼此交错构建产生有机整体。并且,对文学作品分析期间,需与其创作阶段的文学现象历史相结合,如此方能确保分析与评价更具有效性,教师在教学期间应对学生理论和实践的融合加以引导,以此获知文学现象在现代社会中的功能效用。

(四)合理利用多媒体

大众媒体时代下,需有效利用媒介带来的丰富资料,高职文学课教师需积极通过课件实施辅助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扩宽学生视野,增强其学习文学知识的兴趣。对文学影片播放期间,应酌情剪辑,表明关键内容,为学生更好的认知文学作品予以帮助。在此其中,教师需明确多媒体的运用并非直接运用教材内容,应将其视为是对教材内容的丰富与拓张,且不能一味注重多媒体教学,应与黑板板书相结合,与学生有效互动交流,从而确保传统教学与现代媒体高度融合,为高职文学教育的顺利实施予以支撑。

四.结束语

大众传媒时代下,高职文学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高职教师需明确认知文学教育与大众传媒两者具有的关系,经由合理举措实施文学教育,对学生文学素养、综合能力加以培育,推动其全面发展。此次研究先对大众传媒与文学教育进行了阐述,而后对大众传媒时代高职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基于实际提出了完善大众传媒时代高职文学教育的对策与建议,望以此为高职文学教育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予以参考。

猜你喜欢

文学高职时代
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我们需要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我与文学三十年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
关于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