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花香》备课的三次转身
2019-11-26江苏省南通市永兴小学支灿灿
江苏省南通市永兴小学 支灿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理想和思维决定人的一生……应给学生以启蒙教育,教他们学会思考问题,然后用他们自己的创造思维去学习,终身去学习。学生思维力的培养与提升应该是教育的职责担当,但是传统的语文课和语文老师常常习惯于给学生以语感的体验,长期以来以经验性的感悟为主,而忽视了思维力的培养。语感和思维力的培养是齐头并进的,语言离不开思维,同样思维也离不开语言。笔者以《一路花香》(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课时中概括主要内容的环节为例,谈谈在三次备课中关于语文教育培养学生思维力的三次转变。
一、问题缺少思维价值,机械性地陈述
《一路花香》是印度的一个寓言故事。寓言本身是以故事为主体的,所以寓言教学中的“言”理当“讲”出来。在第一课时中,我设定的一个主要学习目标就是“学会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学会概括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思维力的过程。所以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
1.这篇课文中还有一些生字词,你能读准吗?指名读,齐读。
(好水罐)完好无损 满满骄傲
(破水罐)有条裂缝 半罐惭愧
(挑水工)充分利用 浇灌欣赏
2.用上这些词语,结合故事的三个人物,你能给我们介绍下故事的主要内容吗?
这个环节设置的目的有二:第一,这是对生字词的检查,扫清阅读障碍;第二,每行词语各有特点,分别指向好水罐、破水罐和挑水工,为学生利用词语概括文意做铺垫。实际教学之后再反思这个环节:教师把概括主要内容的所有关键词都精确地找了出来,并按顺序归类排列,学生的概括就成了一个简单的连词成句。显然,语文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学生鹦鹉学舌或者机械重复,而是能够让学生本人去积极地思考。换言之,本应是一个不断引导与求索的过程,不断激励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而这个环节的问题设置,却弱化了学生思维的成分,让思维变得直白而枯燥,毫无思考价值可言。
二、启发缺乏思维梯度,半机械地概括
有效的课堂,理应是给学生积极思维的权利和空间,让思维真正地发生,让学生构建自主思维生长力。那应该如何在“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这个环节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力呢?我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为什么那些概括课文的关键词语不让学生自己找出来?其实,语文课堂的过度控制始于师者自己的不自信以及对学生的不相信。的确,让学生自己先“找关键词”,再“概括主要内容”,这不仅是一个思维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且还教给了学生“用关键词概括主要内容”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当然,我们不能让学生漫无目的地找,老师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可以给学生一个有效的引导。毋庸置疑,思维开始于问题,思维力缺失的课堂关键是没有“好问题”。于是,我对这个环节作出以下更改:
1.读故事还要读故事的情节,抓住一些关键词语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故事的脉络。这两只水罐除了样子不一样,还有哪些不一样呢?请同学们拿起笔,快速地把课文再读一遍,把你找到的词语画出来。
学生交流,相机出示:
完好无损 满满骄傲
有条裂缝 半罐惭愧
2.这两个水罐之间发生了什么呢?你能根据这六个词来说一说吗?
老师的问题给了学生“寻找关键词”的线索,学生通过自己思考找到关于好水罐和破水罐不同之处的六个词语,并且学会概括故事的前半部分。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展示了学生提取信息并概括故事主要内容的过程,学生收获了概括的方法,获得了语文能力的生长。
但是,故事的后半部分应该利用什么方法去概括呢?“利用裂缝”“浇灌”“欣赏”这三个词语之间没有一条串联的主线,所以找到与挑水工相关的这三个词语是一个难点,学生难以达到我的设想。于是我对学生思维力的考验就此止步,没有更上一个台阶,并对这个环节的后半部分做出以下设计:
3.同学们刚刚说的就是故事的前半部分,那故事后半部分是怎样的,谁来说说?(自由概括)
4.是的,挑水工利用破水罐的裂缝来浇灌路边的鲜花,使我们欣赏到了这一路花香。(课件出示:利用裂缝浇灌欣赏)
5.现在,你能不能把这个故事连起来说一说呢,先说给同桌听一听。
在概括故事后半部分中,与挑水工相关的三个关键词是我直接出示在课件中的,这依然是一个没有思维挑战,没有思维空间的问题。在第二次教学尝试中,我对学生思维力的培养只进行了一半。
三、开展有效的思维,提升语文能力
学生第一次接触“找关键词概括故事主要内容”这个方法,并在语文实践中成功地概括了故事的前半部分。尝试、失败、再尝试、引导……这就是一个思维挑战、思维冲突的过程,也是语文能力形成的过程。老师教给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学生就要在语文实践中运用起来。教是为了不教,这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如果在课堂中不能给学生一个勇敢尝试的机会,又何来学以致用呢?通过语文课堂提升思维力也就无法实现了。所以在第三次备课中,我对概括故事后半段的设计又做出以下改变:
1.同学们刚刚说的就是故事的前半部分,那故事后半部分是怎样的?快速地默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谁来说一说?(学生自由说)
说得真好。挑水工是怎么做的呢?你从文中找到哪些词语?(学生交流自己找到的词语)
2.你们找的都很正确,对于挑水工利用破水罐的裂缝来浇灌路边的鲜花,使我们欣赏到了这一路花香。(PPT出示:利用裂缝浇灌,欣赏)
这是由段概括成句,再由句提炼成词的过程,和第一次的设计恰恰相反,在表达的过程中实现了思维正向逆向的交互,学生也在思维实践中体验到所获得的学习方法的价值所在。培养学生思维力的前提是,老师必须大胆地为学生创设探究的条件,搭起探究的平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学习。我也实现了我重新确立的教学目标:通读课文,能够学会提炼关键词语,并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接着,围绕“找关键词”这个中心点设计了“利用关键词让学生鉴赏人物形象”,通过有思维价值的问题“随着故事的发展,破水罐的心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引导学生体会人物情感的细微变化,在朗读中走进人物的内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语文课程要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语言和思维是分不开的,想要发展学生的语言,首先应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相互发展,相互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