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是什么垃圾?

2019-11-26邱戊琴

小学生学习指导(爆笑校园) 2019年12期
关键词:鳗鱼服务生画笔

邱戊琴/文

当前,垃圾分类在全国进行得如火如荼,人们对垃圾的谈论多了,难免就有说漏嘴的情况。这一天,轮到了小明值日,来到垃圾收集点倒垃圾的时候,就发生了这样一幕——

小明提着一袋垃圾刚到垃圾收集点,正要往里倒,就听见值班的老师吹响了口哨。他愣了一下,就听见老师问:“你是什么垃圾?”

“老师,我不是垃圾。”小明申辩道。

“噢,错了。”老师挠了挠头说。

“没错,老师,我不是垃圾,周一国旗下的讲话,我还作为优秀学生代表发言了呢。”小明急得都快要哭了。

“不好意思,我问的是你手上的垃圾。”老师忙安慰道,“垃圾要分类,你提着一大袋,我是问你分好类没有。”

“噢。”听到这里,小明才放松下来。

在现代汉语中,多义词数不胜数,而人们往往又习惯性地先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因此容易造成误解。这样的现象还有不少,例如:

医生问:你有什么病?

食堂阿姨问:你要饭吗?

公交车上买票的人拿着一张100元钱对售票员说:“见过没(建国门)。”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这一方面提醒我们说话时要注意用词和场合,另一方面也为我们制造幽默创造了可能——第一,利用词语的多个义项引发不同理解,如前面故事中的“垃圾”;第二,利用词语的停顿、断句位置不同引发不同理解,如“要饭”一词,食堂阿姨说的其实是两个词(即“要”和“饭”),意为“要不要饭”,不是解释为表示“乞讨”的“要饭”这个词;第三,利用词语的谐音引发不同理解,如公交车上买票的人说的站名建国门,因谐音容易被听错成“见过没”,引发了笑点。

要用好这种方法,除了平时多注意积累,还要善于联想,在紧急关头能随机应变。

素材亮相:

晚了就点蜡烛

春秋末期,晚年的晋平公觉得自己学识不够,想多看一些书,可是又觉得自己年纪大了,因此唉声叹气,迟迟没有行动。这一天,他对好友乐师师旷说:“我很想学些知识,可是已经70多岁了,太晚了。”

师旷听了,笑着回道:“既然晚了,为什么不点蜡烛呢?”

晋平公以为师旷在敷衍自己,没注意听自己讲话,生气地说:“你身为臣子,我身为君王,你居然敢这样戏弄君王?”

师旷却不着急,依然笑着回道:“晚了就点蜡烛,这是人世间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哪有戏弄的意思呢?另外,蜡烛还有别的道理。少年时爱好学习,就像日出的光芒;壮年时爱好学习,就像太阳升到天空时那样明亮;到老年时还能爱好学习,就像点燃蜡烛发出的光亮。蜡烛的亮光虽然微弱,但同没有烛光在黑暗中愚昧地行动相比较,哪一个更好一些呢?”

晋平公恍然大悟,高兴地说:“原来如此!我明白了。”

从此,晋平公拿起了书本,还向很多有学问的人请教呢。

素材解析:

当下,同学们都听惯了“活到老,学到老”的话,认为学习是一生的事情,但在几千年前,很多人可没有这个意识。师旷承晋平公“晚了”的叹息,说出了“晚了就点蜡烛”这样一个常见现象,然后逐层深入地解释,让晋平公恍然大悟、欣然接受,实在高明。

适用范围:

坚持不懈、读书方法、终生学习、委婉劝谏

运用技巧:

在平时的作文中,很多同学就是有心人,记下了那些有趣的瞬间,下面就来摘录几段:

我不情愿地走进绘画培训班,坐在椅子上发呆。老师见我这副表情,就关心地问:“你怎么啦?身体不舒服吗?”

“我没事,我的画笔不舒服。”我答道。

“画笔就是个东西,怎么会不舒服?”老师笑着问。

“画笔不是东西,怎么就不会不舒服?”我反问。

“画笔是东西吗?”老师问。

“画笔不是东西吗?”我问。

“那画笔到底是不是东西呢?”旁边一位同学问道。

我和老师突然回过神来,相视一眼,与众人一起大笑起来。

——关 宁《难忘的一件事》

正是午饭时间,吃饭的人还真是多啊。我们找了好多家饭店,终于看到一家大排档还有三个位置,便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坐了上去。服务员热情地递过菜单,早已饥肠辘辘的我们点了最快能上的菜,并叮嘱服务员:“我们好饿啊,快点上菜吧。”

“好嘞。”服务员应着,转身就进了厨房。

可是,五分钟、十分钟……二十分钟过去,我们的菜都上完了,主食却还没上来。妈妈喊来一个服务员,不满意地问:“你看我们菜都要吃完了,你们饭还没给我们上。抓紧上饭啊!”

“好嘞。”服务员转过身,向厨房里喊道,“3桌的要饭。快点上饭嘞。”

闻言,我们一家三口相视无言,默默地埋头吃菜。

——郑灵汐《旅行日记》

生日那天,妈妈带我去吃日本料理。吃饭的人很多,等了好久终于排到了我们。妈妈向服务生要菜单,服务生却说:“抱歉,今天用餐的顾客太多,食材都用得差不多了,现在只剩鳗鱼了。”

妈妈听了心情不太好地说:“我们排队排了那么久,为什么只剩鳗鱼了?”

服务生听了,微微一笑道:“抱歉,因为快鱼都游走了啊。”

——李三明《一顿生日晚宴》

故事延伸:

第一个片段,“我”和老师就“画笔是不是东西”这个话题进行对话,引发了笑点,让“我”原来不好的心情烟消云散了。第二个片段,服务员的随口一喊造成了尴尬,很容易引人发笑,类似的误解并不少见。第三个片段,服务生用了谐音的方法解释“鳗鱼”,将之理解为“慢鱼”,而用“快鱼”来制造幽默,着实聪明。

巧用词的多义性,很多时候能够帮忙缓解尴尬场面,值得大家学习。

猜你喜欢

鳗鱼服务生画笔
小画笔
小画笔
小画笔
水中鳗鱼机器人
吃午餐
吃午餐
吃火锅
善待“对手”
小画笔
服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