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识字教学走向“立体化”——统编版低段识字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2019-11-26浙江省杭州采荷第一小学教育集团章春爱
浙江省杭州采荷第一小学教育集团 章春爱
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重点内容。统编版小学低段语文教材中,识字板块占据的比例较高,与原来的人教版教材相比,编排内容及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现在,在低段识字教学中仍然存在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的现象,突出表现为识字教学的“线性化”,在这样的识字教学模式下,低段学生对识字失去了兴趣,这对于促进他们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是不利的。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理念的背景下,教师要善于对统编版低段语文教材中的识字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对编排的特点进行梳理,要通过字理情境的创设、传统蒙学的链接、随文识字的开展,让识字教学走向“立体化”,这样才能有效落实识字教学的目标,才能在把握教材意图的基础上进行高效识字教学,以此促进小学生识字效率的提升。
一、创设字理情境,挖掘识字教学的“深度”
在低段识字教学中,如果采取“就字教字”的方式,学生的识字过程是肤浅化的。任何一个汉字都存在字理,字理是蕴含于汉字背后的一种潜在元素,理解了字理就能够对汉字的音、形、义进行深入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识字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字理情境,要引导他们在了解字理的基础上展开深入分析,这样既有利于降低学习难度,也能够架构积极愉快的学习氛围,提升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字理情境的创设,能够让他们在充满自由和谐的学习环境中进行高效识字,这样才能让识字教学具有“深度”
1.基于字理情境,区分汉字字音
同一个汉字有可能具有不同的读音,不同的读音所代表的含义也有所不同,《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教学任务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对于生字不仅要会读,还要能够读准、认清,更要深刻理解汉字的意义。在低段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字理情境,基于字理情境能够使学生自主完成多音字比较,还可以区分形声字,这样有利于学生提升识字效能。
例如,在教学“斗”字时,可以先向学生出示这个字的两个不同读音“dǒu”和“dòu”,之后引入“斗”字的来源和发展:原本这是两个不同的字,在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发展之后,得到了当前已经简化的字形。在金文中,其读音为“dǒu”,其外形类似于带有长柄的勺子“”,用于指代微小事物所具有的大作用,可以组词“斗胆”;当然,微小的事物也可以表示得更小,如“斗室”。而在甲骨文中,其读音为念“dòu”,象形字为“”,看起来这个字比较类似于两人在打架,因此可组词“战斗”等。这样,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就能够对“斗”这个多音字的读音进行正确区分。
上述教学案例中,通过设置合理的情境,有效地聚焦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针对多音字产生积极的学习动力,深化对于多音字的理解和记忆,这样的识字教学自然是高效的。
2.基于字理情境,辨析汉字字形
汉字的另一个典型特征在于“表意”,在汉字中有很多形近字,这些字的存在增加了识字难度,容易产生混淆。小学低段识字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分析汉字字形,还要能够正确辨析易错字,这样才能够对形近字做出准确的区分,提高识字效能。借助字理情境进行识字教学,可以帮助学生降低学习难度,从而正确辨析汉字字形。
例如,在教学“病”字时,很多学生在写这个字时经常会忽略“疒”之外的两点,基于这一错误,可以创设以下情境:“如果你生病了,会有怎样的感受?”生答:“难受无力,一点都不想动,只想休息。”此时,可顺势引入对“病”字的解释:很久以前,这个字所代表的含义就是躺在床上休息,还出汗。这样一来,每当学生看到“疒”就会形成直观的认知,还会联想到与生病相关。只有当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字的本意,才能够进行正确的书写。
以上案例中,通过字理情境的创设,学生就能够对汉字的字形进行辨析,在这个过程中把握汉字偏旁部首的本质内涵,从而减少错别字的出现。
3.基于字理情境,理解汉字字义
在汉字中部首是非常重要的构成,很多汉字的特点也能够基于部首直观显现,因此,教学中要基于字理情境展开对部首的深入剖析,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掌握部首的属性,还有助于深化对汉字本意的认知和感悟,从而理解汉字的字义。
例如,在教学“网”字时,可以这样创设字理情境:“古代人们会捕捉鸟兽,那么当时使用的网究竟是什么样呢?通过甲骨文中‘网’的写法,能够了解到其当时最主要的功能。之后人们又发现了蜘蛛,了解了蜘蛛以网捕捉猎物。在这个字的演变过程中,人们借鉴了蜘蛛网,才有了今天捕捉鸟兽的网的样子。”基于这样的字理情境,学生不但能够了解网的主要作用,可用于捕捉猎物。之后还要让学生明白在现代,“网”还可用于运动,如足球网等等。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层面: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已经深入渗透人们的生活,这个“网”和蜘蛛网比较类似,虽然看不见、摸不到,但是其覆盖的范围更广,基于网络我们能够获取现实生活需要的各种信息。
以上案例中,在字理情境中通过多个维度的教学,学生对“网”字的字义就能够正确把握,从而达到高效识字教学的目标。
二、链接传统蒙学,突显识字教学的“厚度”
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特别强调传统蒙学的渗透,这一点在识字教学内容中体现得更加明显。语文教学不仅要体现工具性,更要体现人文性。因此,在低段识字教学中要链接传统蒙学,这样才能让识字教学有“厚度”。
1.链接蒙学内容,感知传统文化
教师是教学资源的开发者,在低段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链接蒙学内容,要善于在识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识字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天地人》一课时,要带领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触摸自然世界、感知自然世界;在教学《金木水火土》一课中,可向学生展示世间万物的多样性;在教学《口耳目》一课中,要引导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在《日月水火》一课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受到人类的发展历程;在《对韵歌》一课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特色进行触摸。
以上案例中,在这五篇课文中每一篇都蕴含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学生也能够得到优秀文化的浸润,基于丰富的传统元素,能够更有效地展现汉字文化深厚的意蕴以及独有的风情。
2.链接蒙学内容,继承传统文化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还要让他们领会并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以此提升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在低段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链接相应的蒙学内容,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继承传统文化。
例如,在《姓氏歌》这一篇课文中,展现了传统文学所具有的典型特征,课文的语言不仅流畅优美,而且朗朗上口,还能够充分展现民族文化的灵魂以及精髓所在,教学中要合理把握恰当的延伸点,将针对一处的学习有效拓展至一连串内容。可以组织学生实践《姓氏歌》中的表达方式,学生之间相互介绍能够认识更多的姓氏,了解更多的汉字。这种极具趣味性的活动必然能够迅速聚焦学生注意,而且保持长时间的兴奋。又如,在教学完《古对今》一课之后,可向学生推荐其他相类似的蒙学读物,由学生自主选择、自主背诵,或者也可以组织竞赛的方式,比一比谁的积累更丰富。在完成《人之初》的教学之后,可以引入其他人物的故事片段,如孟母三迁等。这样引导学生通过拓展阅读,不仅能够顺利实现识字目标,而且基于识字过程真正感受到民族文化精髓的浸润和熏陶。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识字教学中链接蒙学内容、继承传统文化是保障识字量大幅提升的有效举措,也能够在识字的过程中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厚度。
三、引导随文识字,拓展识字教学的“广度”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强调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学习,识字教学不能走出“孤立化”,随文识字能够达到高效教学的效果。在随文识字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感知与理解顺利实现识字目标,真正做到识中有读、读中有悟,实现音、形、义的有机整合,从而拓展识字教学的“广度”。
1.随“课题”识字,感知汉字意义
在统编版低段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的课题蕴含着生字,如《乌鸦喝水》中的“乌鸦”是生字,《青蛙写诗》中的“写诗”是生字,《比尾巴》中的“比尾巴”三个字都是生字。在教学这一类课文时,教师要在揭示课题环节进行随“课题”识字,从而在这个过程中感知生字意义,并且能够为他们高效化的文本阅读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时,是这样引导学生开展随“课题”识字的:
师:今天老师带来的是一位可爱的小朋友,大家认识吗?(以课件向学生展示葫芦的图片)
师:虽然单独读这两个字时,它们都是第二声,但是当它们成为朋友时,“芦”就变成了轻声。
师:大家谁见过长在藤上的葫芦?(以课件展示葫芦藤)
师:谁能够读一读这个词?(展示写有葫芦藤的词卡,指导学生读准后鼻音)
师:认真观察这三个字,你能从中发现什么?
师:葫芦实际上有很多用处……(课件展示其不同的功能)
师:看起来葫芦这种植物真的非常神奇呢,大家喜欢吗?很早以前,有一个人跟你们一样特别喜欢小葫芦,而且他和小葫芦之间还发生了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大家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我要的是葫芦》。
上述教学案例中,将三个生字的教学巧妙地融入课题揭示环节,不仅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还聚焦构字特征,初步了解形声字所具有的典型特点,而且学生也能够在识字的过程中分别了解每一个汉字的字义,还能够基于图片感知葫芦藤的含义,这种识字方式很显然非常有趣,而且高效。
2.随“课文”识字,理解汉字意义
随“课文”识字就是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设计一连串有意义的识字活动,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找句子、读句子,并且基于多元的形式认读生字、深入理解字义。这样的识字教学能够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狐假虎威》一课时,要引导学生感受狐狸狡猾的性格特点,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相机让学生学习生字“扯”。
师:通过哪句话,你能够感受到这只狐狸非常狡猾?
师:(展示词卡“扯着嗓子”)大家谁能来读一读这个词卡?(指出“扯”为翘舌音)
师:谁来扯一扯我的衣服?
师:通过这句话,大家有没有发现“扯”这个动作究竟和哪个身体部位相关?因为需要用手“扯”,所以是提手旁。
师:那么,提手旁的字还有哪些呢?
师:但是在“扯着嗓子”中,究竟是把什么拉长了?
师:(指导学生再次朗读这段话)如果你是这个狐狸,你能够扯着嗓子读出狐狸的狡猾劲儿吗?
(在这一活动中,选择多元的朗读方式让学生进行课文朗读)
以上案例中,在随“课文”识字的过程中,学生对“扯”这个字的音、形、义就能够进行深入把握,这样的教学比孤立化的识字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总之,在低段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重点内容。在“核心素养”理念下,低段识字教学要走出“线性化”的误区,通过创设字理情境、链接传统蒙学、引导随文识字的策略,能够有效地突显出识字教学的深度、厚度与广度,从而让识字教学走向“立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