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段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诊断分析与提升策略
2019-11-26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学校张雄锋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学校 张雄锋
一、问题诊断
1.问题
从学生在区域语文学业质量监测结果来看,学生在“阅读”这个维度的得分率相对较低。从二级维度来看,“整合解释”和“迁移运用” 这两个维度的得分率最低。而在学校学业质量监测中同样显示,学生在获取信息、整合解释、欣赏评价方面的得分率较低。相对其他能力水平维度的平均水平来看,学生在“分析、综合、运用”等高阶思维方面的阅读素养存在明显差距。因此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尤其是高阶阅读能力的提升,成为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素养的关键。
2.对策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发现学生阅读素养不高,主要在于阅读兴趣不浓、课堂主体地位未被重视、阅读方法失措失当。因此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与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有着很大的关联。围绕学生的阅读核心素养,转变语文教师阅读教学理念,提升教师教学内容研制水平,提高教师教学策略实施能力,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所在。
二、教学策略
1.细化单篇目标,阅读教学分级
研究教材,以核心素养的落实为指导,以单元统整为线索,把握教材重难点。学生分级阅读,尤其关注A类、C类两类学生,给不同的学生制订不同的阅读能力要求。通过对教材的研究,推动教学行动的转变,从而推动课堂教学的转变,使教学内容不浮于表面,积极调动学生思维过程,促进阅读能力和思维水平的发展。以语文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为指向,单篇教学目标细化,做到心中有目标、课堂有方向、学习有指引。比如在“整合信息”维度目标方面,以苏教版课文《最大的麦穗》为例,A类学生的要求:(1)理解苏格拉底的要求“只许进不许退”的含义;(2)理解“最大的一穗”“最大的麦穗”在不同语境中的具体含义;(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人的一生应该有远大的理想追求,但必须实实在在地把握眼前的机遇”。C类学生的要求:(1)找到描写弟子们寻找麦穗的词语,通过对描写细节的把握,感受弟子们的内心世界;(2)通过阅读,感受苏格拉底的智慧。通过分级目标的制订,每个孩子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提升,增强了阅读学习的获得感和成就感。
2.开展类篇教学,延展阅读空间
在阅读教学中采用“1+X”类篇教学的模式,延展学生的阅读空间,提升阅读能力。同一题材作品延展,提高阅读思考力。在教学中,通过同一体裁作品的群文阅读、比较阅读,引导学生质疑思考,存同求异,多向思考。如教学课文《三顾茅庐》时,可以类篇延展历史人物题材文章,延展《祁黄羊》《公仪休拒收礼物》,对比在人物形象、文本体裁、表现方法等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开放性。同一体裁文章延展,提升阅读迁移力。在写人类散文的教学中《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时,引导学生抓住典型事例、抓住人物描写(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抓住关键词句等分析人物特点,接着引导学生将所运用的方法阅读《陆绩与“廉石”》《等一位邮差》《爬山的汉子》等文章,最后连接生活,写一位生活中的人物,实现写法上的迁移。课外阅读,课内延展,提升阅读鉴赏力。在教学中,树立大语文观,让教材跳出课本的圈子,走向更广阔的空间,实现课外阅读课程化。创设经典阅读课内指导课堂,读前导读课“哪里好,我们准备去看看”激发兴趣、读中赏读课“哪里好,我们如何去欣赏”品味鉴赏、读后议读课“哪里好,我们都来说说看”畅谈分享。课外阅读,课内延展,让阅读不仅有宽度、有广度、有深度,切实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3.关注单元目标,设计专题练习
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关注单元目标,整个教学的过程,在单元目标的引领下,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由扶到放。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关注文章的文体,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结合学生的学段特点,确定上下年段的能力目标,确定弹性小目标,并且适当加以拓展,引导学生发现内在的语文规律。如六年级第一单元主要课文《三亚落日》《烟台的海》《记金华的双龙洞》等文章均为写景类散文,最大的特点是有顺序的记叙,写出景物的特点,于是我们设计了“按照一定的顺序,运用多种手法描写景物的特点”专题阅读与练习,如此,我们分别设计了“通过描写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刻画人物形象”“揣摩、品位语言,感受诗文的魅力”“揣摩、品位语言,感受探索与发现的乐趣”“揣摩、品味语言,体会借事喻理的方法”“通过对语言、动作、神态进行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等系列专题阅读与练习。
4.推动活动阅读,激发阅读兴趣
开展活动化阅读,较好地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开展“用身体去阅读”的系列活动化阅读课程。用“手”去阅读:精读《西游记》和《海底两万里》,完成阅读卡和名著书签的制作;用“眼”去阅读:春天读诗会、亲子阅读、整本书阅读分享会等;用“口”去阅读:课本剧表演,“朗读者:娄葑好声音”等;用“脚”去阅读:自然是一本书,祖国是一本书,园林是一本书系列活动;用“脑”去阅读:阅读思辨课,阅读启蒙课,如讨论唐僧究竟是仁慈还是懦弱等话题。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引进了阅读教学,以活动为手段,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学有情趣,兴致勃勃,在阅读实践活动中提高阅读能力,有效地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实践成效
找到学生“学”的起点,进而探索老师“教”的着力点。从关注教材的呈现转变为重点分析学习者的需求,从内容的灌输转变为学习阅读策略。通过目标细化、分级教学、类篇教学、专题练习、活动阅读等方面进行教学改进,从单篇,到单元,到类篇,到整本书,到生活的阅读教学整体化递进,实现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增强,阅读方法的丰富,阅读能力的提升,阅读素养的提高。
通过教学调研,学生在阅读能力方面,尤其是在获取信息、整合解释、欣赏评价等维度有较大程度的提升。在阅读能力提升的同时,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语言的敏感度增强,促进了语言积累和运用能力的提升,习作能力也相应有所提高,可以说实现了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