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导读问题要凸显“三性”

2019-11-26江建平

名师在线 2019年1期
关键词:三性开放性重难点

江建平

(江苏省海门市包场小学,江苏海门 226151)

引 言

在“学为中心”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高效的课堂应该是学生自主构建的,教师在其中的角色应该是引导者,带领着学生“走路”,带领着学生阅读。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开展高效阅读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要施行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笔者认为,问题导读的方法是最符合新课标要求的。导读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主动性,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设计导读问题。

一、借助故事,设计趣味性导读问题

导读是阅读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恰当的导读能够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自发地投入到阅读学习中去。导读具有三个目的,分别是导读、导趣和导学,教师可以通过趣味谈话、故事带入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带领学生一步步走入语文的殿堂,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同时教师应开展一系列综合性学习活动,全面激活学生的阅读状态,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融入阅读世界中。

例如,在教学《三顾茅庐》一文时,教师运用故事导入法吸引学生的兴趣,导入语如下:遥想三国纷争,是谁羽扇轻点,谈笑间决胜千里之外?是谁辅佐幼主,死而后已?大家一定猜到了,就是卧龙先生诸葛亮。为什么诸葛亮会为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呢?这与刘备曾“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有关,我们一起请小王同学来说一说这个故事吧。小王站到讲台前,娓娓道来:今天天气很好,诸葛亮在家里睡午觉,刘关张三人已等候多时。眼见着诸葛亮动了动,以为他要起床,没想到他翻了个身又睡着了。张飞很是不高兴,跺了跺脚,这已经是他们第三次来邀请诸葛亮出山了,关羽也摇了摇头,只有刘备仍然恭敬地立在一旁……诸葛亮醒后,说了句“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然后起身,走出草屋,与刘备会面,并向他献出“三分天下”的大计。

二、紧扣重难点,设计有针对性的导读问题

初读完成后,学生对文章内容已经有了一定了解,就可以进行研读了。为了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挖,教师可以结合重难点和关键点来设置问题,通过问题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1]。教师应充分运用导学技巧,让导学过程变得更巧妙、灵活,更有收获。

(一)紧扣重点,设计有针对性的导读问题

每篇文章都有重点,而这重点部分也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只要掌握了重点部分,就能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文章重点来设计递进式导读问题,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同时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

例如,在教学《珍珠鸟》一文时,教师要明确文章的重点是对主人公与珍珠鸟之间亲密互动的描写,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导读时,可以设计与这部分有关的内容:(1)作者用了三个阶段描述了主人公与珍珠鸟的互动,请问是哪三个阶段?(2)在每个阶段,珍珠鸟对主人公做出了什么举动?这两个导读问题的难度是递进的,第一个问题难度较弱,学生能够轻松回答;而第二个问题承载着整篇文章的感情基调,学生在找答案时其实已经进入了深入阅读。

(二)紧扣难点,设计有针对性的导读问题

小学生由于认知能力有限,在阅读文本时,会遇到一定阻碍。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在学生阅读难点处设置问题,通过问题导读来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突破阅读难点,更好地把握文章主旨。

例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一文时,里面包含的“三千尺”是一个虚词,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教师在开展教学时,给学生提供了这样的问题:(1)李白在创作这首诗时,有没有对瀑布的长度进行丈量呢?(2)如果李白没有对瀑布的长度进行丈量,他为何要使用“三千尺”来描写呢?(3)你觉得李白想通过“三千尺”来表达什么内容?在上面的三个导读问题里面,第一个问题,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容易,李白在创作该诗时,不大可能对瀑布的长度进行丈量,仅可以通过目测来感受;而对于第二和第三个导读问题,学生能够明白“三千尺”是个虚数,目的是体现出庐山瀑布的长,而不是具体、实在的数字。学生通过导读问题能够深入地理解虚词的概念和作用。

文章中的重难点是研读文本的切入点。笔者通过实践发现,教师围绕重难点设计导读问题,能够有效地让学生理解问题,进而提升他们的文本阅读效率。

三、关注个性,设计开放性导读问题

新课标非常重视个性阅读,即对于同一篇文章,要让学生获得不同的感悟。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并给出具有开放性的导读问题,让对话变得更有广度。

(一)基于文本内容,设计开放性导读问题

通常来讲,课堂教学都需要拓展问题,提出拓展问题是为了让教材变“厚”,从而让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2]。拓展导读问题,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还是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将对话的广度彰显出来。

以《荷花》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为了让学生感知文本里关于荷花美的描写,设计了这样的导读问题:“作者在文本里,向读者展现了非常美丽的荷花图。大家觉得这篇文章里哪些句子非常有魅力,能让你感动?”教师设计这一导读问题的开放性非常强,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感受。这样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进入文本,深入地品析语言。学生在完成阅读之后,一般都可以找到让他们感到有魅力的句子,并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有的学生基于荷花所具有的静态美来表达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基于荷花所具有的动态美来表达自己的看法。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观点,他们找到的句子也不相同,感受也不一样。通过这样的方式,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深入地解读了文本。该问题没有让学生的思维受到局限,也没有让他们死读课本,而是让他们基于个人理解来分析文本语言,开放性和对话广度都非常强。

(二)基于文本主题,设计开放性导读问题

语文教学注重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不但要立足于课堂,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拓展,让学生基于文本联系生活,通过生活来学习语文。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还可以将文本教“厚”。与其他类型导读问题相比,上述导读问题要求学生对文本内容有初步的理解和感悟,这样能够有效地将文本和课外资源整合到一起,在提高对话广度的同时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

以《人类的“老师”》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进行课堂总结时给出了这样的导读问题:“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下还有什么生物能够成为人类的‘老师’?”该导读问题,是为了让学生联系文本理解生活中的事例,开放性非常强。学生在进行思考时,要对文本和生活中的“老师”所具有的共同点进行概括,这样,他们不仅能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还能提升概括归纳能力。这样基于文本主题的拓展,不但开放性很强,还可以让课堂更活跃,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强烈,进而取得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结 语

总之,问题导读法的实质是为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和探索,才能让学生更加高效地阅读问题,从而获得更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猜你喜欢

三性开放性重难点
用作业打通课堂提质增效的“三性”路径——以《牛郎织女(一)》为例
小学低年级构建开放性美术教学的实践研究
建筑门窗三性检测方法及常见问题分析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如何在初中化学开放性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基于开放性历史教学的学生独立探究品格之培养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碳族元素“三性”荟萃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s 1-3重难点预习
处理圆锥曲线问题要注意“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