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价值
2019-11-26宋歌欣
宋歌欣
(河北省迁安市弘毅学校 河北 迁安 064400)
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最常用平台,运用案例辅助教学可以减少学生的消极因素,能准确而又辩证地掌握知识点,以真实的情境帮助学生思考,使初中生具备理性的法治观念和高尚的道德素养。道德与法治课标提出:课程的组织素材要紧密结合生活,引导初中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注重与社会实践的关联,帮助学生自主形成社会义务意识。因此,如何更好的发挥案例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价值,提高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就成为了教师应该着重讨论和研究的课题。此文以道德与法治教学案例出发,从案例导入、案例补充、案例讨论、案例拓展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着重论述案例在该学科教学的具体价值。
1.案例导入,活跃课堂气氛
一般形式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会使学生不怎么喜欢,我们应尝试运用案例导入的方式进行教学的组织与设计,一方面能让学生感觉到道德与法治知识就在眼前,能有效活跃道德与法治气氛,另一方面教学内容具体生动,符合学生特点。比如讲道德与法治《身边的公共利益》,本课重点介绍公共利益对每个公民的用途及价值,帮助公民形成感恩情怀,自觉树立维护和关注公共利益的思维。教学导入时,教师可结合生活实例,展示火车站、公园广场、购物中心、公交枢纽等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谈谈所见所感,从而认识到周边的公共卫生间。教师再展示社区服务中心、楼宇对讲系统、福利院等,告诉学生公共利益除了上边提到的那些之外,还包括一些大家熟知的公共性服务,更好的活跃课堂气氛,阐明公共利益的重要性。作为当代初中生,应该养成抵制不良思想的能力,从身边的具体事例做起,自觉维护公共利益,强化“人为我服务,我为人奉献”的价值观念。
2.案例补充,丰富教学内容
案例教学需要以学生为主体,挖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潜力,在知识点中合理穿插案例,丰富课堂案例内容,得到学生的认可。随着观念的变革和要求的提升,教师应根据变化趋势及时更新教学案例,做到与时俱进和因材施教。比如讲道德与法治《历史的昭示》,讲到要吸取哪些历史启示的时候,给学生播讲《鸦片战争》、《甲午风云》等纪录片,讲述林则徐之虎门硝烟、邓世昌之甲午战争等历史故事,总结国人为保家卫国的但处处流血失败的主要原因,引出一个真理那就是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唯一出路。讲到继承和弘扬我国特色古文化的时候,给学生展示我国的四大发明、四大名著以及遍布全球的孔子学院等,体现我国文化的悠久与深厚,闻名于世,为推动文化的文明程度提高做出贡献。再讲到应怎样践行新时代核心价值观时,给学生介绍爱祖国、讲奉献的典型人物,启发学生积小德成大德,树立崇高的追求。
3.案例讨论,增强综合能力
案例讨论在案例教学中尤为关键,可以发散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思维,拓宽初中生的知识面,增强综合能力。教师应启发学生自主交流,共同探讨案例中的道理,实现寓教于乐和集思广益。比如讲道德与法治《交往有艺术》,教师将学生分成讨论小组,给每个小组设计一个讨论的案例,要求学生针对案例的现象进行分组讨论,并总结出小组的统一意见。案例1:在班级中有的学生得理了就不饶人,有的学生虽无理但也要辩三分,有时只因为一点小事就出口成脏,甚至大打出手。案例2:公交车上有人看到老人没有座位以后装睡,有人假装没看到旁边站着的残疾人。每个小组都积极的进行讨论,有的学生举出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有的学生结合社会热点进行探索,课堂高潮不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的点评和纠正,让每一位初中生都能够学会人际沟通和交往,懂得遵守社会公德,体会和谐生活的重要性。
4.案例拓展,培养核心素养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运用案例教学应该注重拓展,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得到提高,培养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使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发挥德育和智育双重实效,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比如讲道德与法治《感恩父母,孝敬父母》,首先教师为学生播放动画《游子吟》,体会父母给我们无私的奉献和关爱,孝敬父母是我国最朴实、最纯真的美德。然后教师鼓励学生去搜集关于感恩和孝敬父母的案例,初中生们都非常积极参与,有人讲述汉代文帝亲子为母亲煎药、尝药的故事,还有人讲述老莱子为取悦双亲戏彩娱亲的孝行。教师对学生列举的案例要给予鼓励,并请初中生深思:我们该怎样做才能报答父母恩情?有的学生说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有的学生说听父母的话,还有的学生说用自己的压岁钱给父母买礼物。课堂上师生和谐高效互动,找到了正确的学习方法,这样教学会有实际意义。
总而言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实行案例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应根据初中生的性格特质和认知结构,不断改革课堂教学方法,选择生活化和教育性的案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学习道德与法治常识,运用所学知识化解生活难题。还要善于启发学生自觉进行案例讨论,通过思维和观点的碰撞,使知识更好的拓展和延伸,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有更深远、更精准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