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域下体育专业课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设计研究

2019-11-26汪现义王鸿林

少年体育训练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竞技课程思政

汪现义,王鸿林

(江西理工大学,江西 赣州 341000)

1 “课程思政”概念的提出与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其他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2017 年底,教育部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教学改革。在这一过程中,以上海为代表的部分高校率先进行了“课程思政”改革探索,将传统的思政教育对接专业课程,形成密集型与全方位并存,渗透型与一体化互进的全新教育模式,这种教育理念被称为“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不是一门或一类特定课程,而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其内涵可以从路径、目标和功能3个方面来诠释:在教学目标上,课程思政构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专业课“三位一体”的高校思政教育课程体系;在实施路径上,课程思政以课程为载体,充分挖掘蕴含在专业知识中的德育元素,将德育贯穿教育和教学全过程;在功能和作用上,课程思政着力于将价值观的培育和塑造植入所有课程,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和立德树人。

2 体育专业课程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的契合点与优势分析

2.1 体育专业课程思政是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在全国高校思政会议中提出让“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些重要精神都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摆在了突出地位。体育专业课程教学作为高校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中融入思政元素是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应有之义和必由之路。

2.2 体育专业课程肩负着培养德智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会见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的讲话中强调“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近一个时期的体育工作重点进一步明确。随着全民健身的推进和人们对健康认识的加深,社会对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作为培养合格社会体育专业人才主阵地的体育专业课程教学应得到更多关注。体育专业课堂(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促进体育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向他们传授强身健体的技能和体育专业知识,更要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培养他们意志品质和人文精神。在这一过程中,体育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教育的目标同向同行、不可分割,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体育专业课程教学对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实现体育育人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2.3 体育专业课程思政可以促进体育专业教学良性发展

目前体育专业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内容重运动技能训练轻体育人文知识讲授,重竞赛成绩提升轻人文素质和体育精神内化,体育专业任课教师人文素养有待提高、课堂育人效果不佳等现象。针对这些缺陷和弊端,通过体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能有效促进体育专业育人实效。

3 体育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设计

体育专业课堂(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促进体育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向他们传授强身健体的技能和体育专业知识,更要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在这一层面,体育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教育的目标同向同行。因此,要在体育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融入“课程思政”理念,实现专业教学改革和体育育人的目标。

3.1 教学目标的设定

“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体育专业“课程思政”也必须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目标和根本要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联系起来,实现教书与育人相统一。基于这种考虑,《体育概论》《社会体育导论》等体育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目标应涵盖:在了解和掌握中国体育发展脉络、基本特征、作用功能以及中国竞技体育取得成绩等内容基础上,培养学生对中国道路和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制度自信,激发体育专业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荣誉感和自豪感。

3.2 教学内容的选择

课堂教学是课程思政的主要形式,教学内容的选取关系到思政教育的成效和方向。但目前的体育专业课程教学存在重速度、力量等标准的定量评价,忽视了展现体育文化内涵和体育精神等人文素质教育内容。因此,在《排球》《武术》《乒乓球》等体育专业技术课程教学中,除了向学生传授直观的体育运动技术技能外,还要把我国竞技体育由弱变强的发展历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国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优秀运动员奋斗历程、体育产业从业人员法律意识等内容作为体育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对体育专业学生进行爱国精神、社会责任感、传统文化、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意识等教育。

3.3 思政元素的融入

在实践中,确立思政内容融入专业课堂教学的方法路径是课程思政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体育专业课程中的德育元素至少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党的方针政策和体育行业职业素养等不同层面。结合体育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可以从以下方面探寻思政教学融入点。

3.3.1 以中国竞技体育由弱变强的发展历程作为融入点(1)国家意识。竞技体育伴随着国家经济和政治的发展,特别是竞技体育与政治的相互影响愈演愈烈,在此基础上讨论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国际政治环境。(2)制度自信。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使我国竞技体育取得了优异成绩,但全民健身和大众体育对举国体制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处理好竞技体育、社会体育乃至学校体育的关系,如何实施健康中国国家战略,也应成为体育专业大学生必须面对和考虑的问题。(3)法律意识。兴奋剂丑闻、假摔、黑哨等不时在体育领域出现,体育专业大学生对于这些问题如何认识,对于在今后工作中如何遵纪守法、增强法律意识等要有清醒认识。

3.3.2 以体育行业职业规划和创新创业实践作为融入点(1)社会责任。以作为社会公众人物的姚明、李宁等优秀运动员宣传体育、服务体育为例,引入体育专业大学生如何在校期间学好本领、做好职业规划、服务全民健身等问题。(2)服务社会。以体育专业学生所熟知的体育创新创业实践为例,对他们创业初期面对挫折、经营中遵纪守法等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服务社会信念。

3.4 教学效果的评价

课程思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学生,因此评价的核心也应以学生为重,以学生的获得感为检验标准。例如,上海中医药大学将课程教学评价、学习效果评价从单一的专业维度,向人文素质、职业胜任力、社会责任感等多维度延伸,细化了对教师教学活动的指导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测量,值得体育学科借鉴。

在评价方式方法上,可以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纵向评价与横向评价相结合等多种途径,将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团结协作意识的培养、体育伦理道德养成等作为评价要素,全面客观地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4 体育专业“课程思政”应注意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4.1 调动体育专业教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导性

在体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应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育专业课程思政任课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挖掘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同时,高校要强化领导和保障激励机制,整合思政教师、专业教师、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还可以聘请符合条件的专家学者、地方党政领导、知名体育行业企业家等担任思政特聘教师,组建多学科背景互相支撑、良性互动的体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团队。

4.2 发挥体育专业学生践行“课程思政”育人主体作用

学生是课程思政的直接受众,也是课程思政实效性检验的关键指标。因此,体育专业课程思政在实践中不仅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还要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课堂所学为在实际行动中予以践行,将课程思政理念落到实处,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效果。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竞技课程思政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分析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花与竞技少女
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