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输液室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2019-11-25曹艳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24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护理

曹艳

[摘要] 目的 分析急诊输液室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1 200例急诊输液室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0例,实验组采取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不采取护理风险管理。对两组患者管理前后投诉人数和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睡眠和焦虑情况。结果 将护理风险管理用于急诊输液室,可以减少患者护理投诉,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同未实施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入护理风险管理后改善了护理人员睡眠质量和焦虑情况,同未实施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输液室引入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可以减少护理投诉,患者护理满意度获得提升,对护理人员睡眠和焦虑情况具有改善作用。

[关键词] 门诊输液室;护理;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8(c)-0054-02

在存在风险的环境中做好风险评估、风险测量并确定应急措施,避免或减少风险的出现被称为风险管理[1]。风险管理措施主要包括识别风险、估计风险、做好监控等措施,从而对风险问题进行防范。该次研究在急诊输液室护理中引入风险管理方法,及早发现护理风险,并做好相应处理,护理效果非常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输液室分为急诊输液室和急诊儿童输液室,共有344座位,18名护理人员,都为女性,年龄段20~40岁。其中,2名为主管护师,8名护师,8名护士。学历程度为:14名本科,4名专科。选择该院急诊输液室1 200例患者进行研究,男性620例,女性580例,年龄范围29~35歲。将患者分成采取护理风险管理的实验组和未采取护理风险管理的对照组,各600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护理风险管理对策

1.2.1 制订二级三班值勤制度  由于输液室护理人员存在不足的情况,要对护理人员做好调配,设置三班轮换制度,每个班组都要预留好两级值班人员,随时处理突发情况。要对人员结构做好调整,进行合理搭配,夜间值班人员需要搭配新人和护理经验丰富的人员,可以对护理人员身心起到保护,避免受到刺激[2]。设置一名具有护理经验的人员,对存在烦躁、焦虑情绪的人员进行安慰,协调好输液工作。

1.2.2 急诊输液室实施分级分区管理  一级为红区(A区):为高危药物输注区,离抢救室和医生办公室近,主要安排青霉素、氨茶碱、新药或特殊要求的药物以及皮试,需要重点观察的患者;二级为黄区(B区):普通药输注区域,主要安置输注高敏高危等药物以外的患者;三级为绿区(C区):主要安置疾病恢复期的患者。

1.2.3 加强护理风险教育与培训  针对护理队伍年轻化、新护士技术操作不熟练、解释问题不到位、专科知识不足,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等,严格落实培训和考核,从法律法规、仪容仪表、行为举止、交流技巧、专业技术和职业防护等进行全面培训,增强风险意识,提高护士法制责任,鼓励无处罚报告不良事件。

1.2.4 组织护理人员不断学习业务技能  要保证护理安全可靠,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因此科室要按时组织护理人员加强业务能力学习,并对掌握护理操作规范,学习后还要做好抽查,从而在护理工作中不断学习,并增强知识的积累;每个月护理部门要做好护理质量检查,每隔半年要做好理论和操作技能考核。还要引导护理人员参与继续教育的学习[3]。

1.2.5 健全输液室规章制度,工作流程、职责  不断完善输液室工作流程,修订岗位职责、输液室相关相关制度。并按时培训护理人员,增强他们的医疗安全观念[4]。制定质量考核标准,一旦护理人员出现问题及时纠正,并且要做好相应分析、总结,提前做好防范,制定改进措施并落实,评价改进效果,实现护理质量的可持续改进,并在年终考核和职称评选中做好评价标准。

1.3  观察指标

①采取护理风险管理前后,两组患者的护理投诉和护理满意度情况。

患者护理满意度采用调查问卷进行评价,评价项目主要有:护理人员自身态度、护理语言等共十项,总分100分。满意为>80分,一般满意为60~80分,不满意为<60分。患者满意度=满意率+一般率。

②护理人员睡眠质量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评价(PSQI),主要包括19个自我评价和5个他人评价,分值为0~21,分数越高,说明睡眠质量越不好。

③护理人员焦虑情况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价,共包括14个项目,主要评价身体焦虑和精神焦虑,分数越高,说明越焦虑。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数据,比较两组患者实施护理风险前后投诉人数和护理满意度情况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护理人员睡眠和焦虑情况结果以(x±s)表示,使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的投诉人数和满意度对比

采取护理风险管理后,两组患者护理投诉人数和护理满意度比较,实验组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采取护理风险管理后,两组护理人员睡眠质量评价对比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两组护理人员睡眠质量比较,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实施风险管理后,两组护理人员的HAMA评分对比

实施风险管理后,两组护理人员HAMA总分、精神焦虑和身体焦虑情况比较,实验组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临床,护理过程同患者自身健康和疾病发展具有直接关系,具有风险高、难度大的特点。急诊输液室是护理工作的基础部分,大部分患者属于老年人和儿童,疾病类型比较多,若护理人员在治疗和输液中存在不当,会导致出现护患纠纷[5]。所以,为了防止出现护患纠纷,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是非常必要的。通常来说,急诊输液室常见的风险因素包括护理人员操作不当、护理知识缺乏等,而输液安全性由于和患者密切相关,所以,必须及时发现输液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和不利因素,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确保患者生命健康,构建融洽的医患关系,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6]。

该次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采取护理风险管理后,患者的护理投诉人数大大减少,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同时护理人员睡眠质量得到了改善,护理人员焦虑情绪得到了缓解。说明采取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护理水平,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确保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综上所述,将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引入急诊输液室,能够避免患者的投诉,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改善护理人员睡眠质量和焦虑情绪,应用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林.护理风险管理在门诊输液室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21(19):104-105.

[2]  杨淑玲,孙玲,刘常荣.人性化护理管理在门诊输液室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2,25(31):262-263.

[3]  任丽霞.门诊输液室的护理风险与防范[J].基层医学论坛,2012,13(6):778-779.

[4]  郝芳.论门诊输液室中的风险分析及其管理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2,23(8):138-139.

[5]  陈海芸.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内科病房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2012,14(23):2652-2653.

[6]  何元凤.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效果与分析[J].中華现代护理杂志,2017,13(1):38-39.

(收稿日期:2019-05-24)

猜你喜欢

风险管理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信息化审计探讨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