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本剧对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作用刍论

2019-11-25沈旭姬润苗

成才之路 2019年30期
关键词:课本剧语文能力核心素养

沈旭 姬润苗

摘 要:在课本剧中,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自编自演、欣赏交流,能培养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文章从合作编演、品味琢磨,全員演出、集思广益,入情入境、升华情感,适度评价、相互促进几方面,探讨课本剧对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作用。

关键词:课本剧;语文能力;教学模式;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1;G623.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9)30-0037-02

低年级学生受生活经历简单、理解能力薄弱等因素的影响,无法深入理解语文文本内涵,这使得他们的接受能力与语文学习处于矛盾状态,不利于他们语文能力的提升。因此,语文教师要深入落实新课改精神,创新语文教学模式,以课本剧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在听、说、看、演等课本剧环节中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合作编演,品味琢磨

在低年级课本剧排演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在课本剧排演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鼓励班级内的每一名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以小组的形式围绕课文内容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学生要仔细品味课文的思想情感、行文结构,感受课文的精妙之处,对课文内容提出独到见解,并在小组成员的通力合作之下编写优秀的课本剧剧本。

以《我们成功了》一课为例,在教师的指导下,二年级学生基本理解了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此时,教师可以将班级内的学生划分为“人数均等、组内异质、组间趋同”的合作小组,人数控制在5~6人,以小组为单位创作课本剧剧本,融入思想情感,创新理解课文内容,并选择一名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导演,其他学生则负责搜集资料、语言编写、文本校对等。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本次课本剧排演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由此可见,课本剧活动的成功与学生间的通力合作密不可分,学生在回归文本、感触文字的基础上对文章的细节之处加以推敲,与文本建立“对话”关系,这样必然会写出动情的剧本,很大程度上提高语文能力。

二、全员演出,集思广益

从本质上来说,课本剧编排可以看作是对文本内容的“二次创造”。对此,在低年级课本剧排演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让课本剧排演教学面向全体学生,鼓励班级内的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本剧排演活动中,这对他们理解能力的提升、合作意识的培育、创造能力的发展具有良好作用。

例如,在二年级语文《玩具柜台前的孩子》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该课的学习,形成关心父母、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对此,教师可要求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并以小组比赛的形式展示课本剧编演成果,看看哪一个小组可以脱颖而出。在具体组织环节中,各小组成员明确自身工作,配合默契,有的学生扮演售货员,有的学生扮演小男孩,有的学生扮演妈妈,有的学生扮演售货员女儿,有的学生扮演商场的购物者等。在课本剧表演中,学生间相互配合、相互合作,将各个人物的情感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一活动中,课本剧本符合低年级学生爱玩好动的心理诉求,竞赛的形式更会激发低年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彰显了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在无形之中攻克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入情入境,升华情感

喜欢表演是低年级学生的天性,也为他们理解文本开辟了全新的路径。因此,教师要将静态抽象的文字转换为生动形象的情境,营造宽松愉悦、和谐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这样,学生能在透彻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深刻感受课文中主人公的思想情感,达到升华情感的目的,高效地完成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

以二年级语文《丑小鸭》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可以采用排演课本剧的方式开展本课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层次地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安徒生在撰写《丑小鸭》这篇童话时所传递的思想感情。《丑小鸭》作为一篇童话故事,故事情节曲折生动,语言活泼有趣,故事中各个角色的特点更是十分鲜明。对此,教师可以将课本剧编排的主动权转移到学生手中,由学生自行组成小组,共同协商讨论剧本及表演细节,进而形成完整的课本剧表演大纲。随后,各小组展示课本剧编排成果,学生间相互评价,指出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在课本剧表演环节中,学生意识到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是因为心中有梦,就会树立远大的志向。

由此可见,教师指导学生编排课本剧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度阅读,在满足学生表演欲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为学生理解角色思想情感创造有利条件,进而最大程度地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此同时,课本剧的编排能确保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四、适度评价,相互促进

教师的教学评价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正确的教学评价有利于引导学生认识自身语文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对学生阅读思路的梳理、语文学习方向的明确、学习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新课改深化的背景之下,语文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反馈等功能,创新教学评价方式,在教师评价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评、生生互评,促进师生知识水平的共同提升。并且在低年级课本剧排演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个层面评价课本剧表演,使学生养成学会倾听、认真倾听、积极改正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一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让全体学生参与课本剧编演的同时,引导学生对课本剧编演环节加以评价,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低年级学生在很久之前就有所了解,教师以课本剧为形式重新展现这一故事,有利于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以浓厚的兴趣参与其中。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在深度阅读、分析细节的基础上排演课本剧。同时,教师要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为学生留有足够的展示时间。表演结束后,教师要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围绕课本剧排演提出想法和建议。例如:“每个小组的表演都很棒,大家仔细观看了每个小组的表演之后,认为他们的表演有何精彩之处?他们在哪些地方还需要更加努力?”有的学生会说:“小蝌蚪找妈妈时应该是很着急的,所以表情应该带有一些慌乱。”这样的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演水平,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也大有裨益。

综上所述,课本剧教学模式的应用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成长规律,是彰显新课改精神、素质教育本质内涵的重要表现,在语文实践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有利于促进学生理解能力、创新意识、审美情趣的提升。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课本剧教学活动,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培育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创造意识,让他们用课本剧演绎语文课堂的精彩。

参考文献:

[1]方新霞.巧用课本剧培养学生语言实践能力刍探[J].成才之路,2018(30).

[2]叶五洲.教育是艺术 课堂是舞台——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表演”[J].课程教育研究,2018(15).

[3]左永娟.课本剧:“演”出语文之美——谈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编演课本剧[J].语文知识,2017(12).

[4]罗灿荣.编演课本剧 课堂更精彩[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29).

[5]程大明.以课本剧为载体,培养学生能力[J].中学语文,2014(21).

[6]王守华.指导学生“创”演课本剧[J].江西教育,2008(27).

[7]刘博兴.编演课本剧,让语文课堂更精彩[J].基础教育参考,2012(13).

[8]田本娜.加强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7(02).

[9]葛娟.如何提高中学生语文快速阅读能力[J].邢台学院学报,2012(01).

猜你喜欢

课本剧语文能力核心素养
PEP《英语》六(下)课本剧Freer and happier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从“听说读写”到“语思审文”——从周丽蓉老师《开学第一课》实录看语文能力的培养
在“闲书”阅读中培养语文能力——儿童“闲书”阅读指导例谈
落实多元语文实践,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语文课本剧课程的开发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