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闻一多的常熟同窗

2019-11-25金震茅

钟山风雨 2019年5期
关键词:蒙自清华学校

金震茅

“才华洋溢孰能俦,窃喜同窗益友求。铁划银钩书法遒,金声玉振赋文优。铅描水彩画图俏,谈笑风生豪气流。夏夜乘凉星月皎,思君一日如三秋。”这是1916年暑假,在北京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读书的浦薛凤写的一首诗,这个“思君一日如三秋”的君,就是浦薛凤在清华学校的同窗好友闻一多。

出生于1900年的浦薛凤是常熟人,著名的政治学家、教育家、诗人,曾担任过联合国成立筹备会中国代表团成员,也是《联合国宪章》的起草人之一。浦薛凤小时候在常熟城里的翁家“之园”读书,辛亥革命以后,插班进入常熟塔前高等小学,正式接受学校教育。1914年,浦薛凤考取了清华学校。浦薛凤少年时就能赋诗吟咏,被常熟城里人誉为“神童”,在考取清华学校时曾赋诗:“考取清华愿竟偿,阖家欢笑喜洋洋。家君训勉窗楼坐,圆月光辉照满房。”从中可看出当时全家的喜悦心情和欢庆的气氛。浦薛凤入清华学校时,学校进行了复考,因其成绩优异,直接被校方插班跳了一级。1899年11月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的闻一多,13岁时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和浦薛凤成为同窗。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浦薛凤参加了示威游行。闻一多也紧随运动的潮流,发表演说,创作新诗,成为“五四”新文艺园中的拓荒者之一,并作为清华学生代表赴上海参加全国学生联合会成立大会。闻一多在读书之余,积极从事各项活动,其铅笔与水彩画成绩特别好,受到当时学校美术教师司达女士赏识,这也是后来闻一多留学美国学习绘画的原因。在清华学校,闻一多与浦薛凤先后担任由学校创办的大型综合性学生刊物《清华周刊》的总编辑,其间还发生了一段有趣的插曲。

有一次,浦薛凤在设计一期《清华周刊》封面时,绘了紫白两色相间的线条图案,浦薛凤对此非常得意。闻一多看到后却大加批评,认为颜色太俗。两个人观点不一,相互争辩,各不相让。浦薛凤解释说:“用紫白两色是因为清华的校旗就是紫白两色。至于颜色的问题是印刷厂所用紫色太深,倘若印刷厂在印刷时色泽能够浅淡一些,这样印刷出来的时候,紫白两色应当看上去雅静一点。”闻一多听了点头不再言语。经过这一争论,两人逐渐形成较为一致的美术观点,并共同发起组织一个美术团体,依据希腊神话取名“美思丝”社。有吴泽霖、杨廷宝、梁实秋和梁思成等10多人都是这一团体的成员,“美思丝”社为同学之间开展艺术交流提供了园地。

1921年他们将要毕业那年,闻一多与浦薛凤同住在学校分配的一间宿舍。宿舍窗户宽大,装有暖气设备,还有浴室和抽水马桶,两人对能够住在这样的房子里感到非常高兴。这年6月初,闻一多与浦薛凤那一级的学生准备毕业大考后即留学美国。因北京大学风潮,清华学生响应并举行同情罢课。当时马上就要进行毕业大考了,校方宣布闻浦所在年级凡不参加大考的学生,不得毕业,不得出国留学,也就是一律留级一年。这样一来学生分裂为两派,一派主张考试,另一派提倡同情罢课坚决反对考试,表示宁愿留级也不参加大考。最后全体同学经过民主表决,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拒绝参加期末大考。闻一多力主罢课,拒绝参加考试,因此被校方留级,1922年才得以赴美留学。浦薛凤则主张参加考试。同宿舍的两个人分成了两派,那几天闻一多与浦薛凤在一起,相对无语,彼此笑笑。毕竟是多年的同学,两人的思想观点虽然不是很一致,但到了毕业分别,还是双手紧握,互道珍重,期待有一天能再相逢。

浦薛凤和闻一多再次见面是在美国的芝加哥。1922年夏天,浦薛凤在芝加哥大学暑期学校学习,专攻欧洲近代政治史。这时闻一多也到了美国,在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绘画。恰巧这个时候,浦薛凤和闻一多在清华学校的同学、常熟人钱宗堡得了肺病,在芝加哥附近的一家疗养院治疗。浦薛凤和闻一多等人相约,一同搭火车前往探望。在芝加哥,浦薛凤和闻一多等清华留学生还组织了一个爱国会社,定名为“大江会”,曾出版《大江会》社刊。闻一多留美3年,1925年回到国内。浦薛凤直到1926年5月,从纽约绕道赴英国乘船回国,沿途考察各国政治,历时2个月。浦薛凤回国后就直接来到了南京。

浦薛凤和闻一多在南京的会面很意外。在南京,浦薛凤在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附近的路上,无意之中碰到了闻一多。两个老同学久别重逢,一见面非常激动。闻一多一把拉住浦薛凤,坚邀浦薛凤到他家中吃饭长谈。闻一多夫人高孝贞女士听说来了清华的同学,亲自下厨烹饪了一大桌菜。两位老同学边吃边谈,共同回忆起清华园,谈起一些留美同学的近况,也谈起各自的工作生活。

后来,浦薛凤和闻一多又相聚清华园。不过这次身份变了,从学生成为教授。浦薛凤是在1928年秋,返清华大学执教(1928年清华学校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任清华大学政治系教授,主讲西洋政治思想史、政治学概论、西洋近代政治思潮及政党政治等课程,撰写有《西洋近代政治思潮》。1932年秋,闻一多离开青岛,也回到阔别十载的清华校园任中文系教授,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闻一多住清华西院,浦薛凤住在北院。浦薛凤因主编学术性季刊《清华学报》,有时专访闻一多的住处,请其择题写稿。闻一多在《诗经》《楚辞》《庄子》,及唐诗与古代神话等领域,有诸多开拓性建树。浦薛凤每当看到闻一多的论文,总是折服其渊博的知识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南迁,在长沙组成国立临时大学,闻一多参加“临大”学生组织的湘黔滇旅行团,同青年学生一起长途跋涉3500余华里,徒步到达西南边陲重镇昆明。闻一多是1938年4月28日抵达昆明的。1938年5月,“临大”改為西南联合大学,闻一多任中国文学系教授。

由于昆明校舍不敷使用,蒙自有滇越铁路连接昆明,交通便利,又有很多闲置房子。因此,西南联大的文学院、法商学院迁到蒙自。闻一多刚到蒙自时,满面胡须,浦薛凤见了他,几乎认不出来。当时,浦薛凤住在蒙自城外歌胪士洋行的二楼教师宿舍,闻一多到来后住在哥胪士洋行南面靠湖边二楼一间房里,两人相距极近。闻一多向浦薛凤等讲述旅途见闻,还给浦薛凤看了湘黔滇旅行沿途所作的数十幅人物写生与风景画。浦薛凤看了非常喜欢,笑着对闻一多说:“这些画作将来可传之不朽。”当时哥胪士洋行楼前有一排树,每天都能听到树上有鸟在啼鸣,声音婉转凄切。浦薛凤请教闻一多是什么鸟,闻一多说:“这种初夏时节,昼夜不停地叫的鸟就是杜鹃。”浦薛凤听了恍然大悟,很是钦佩闻一多见多识广。

在蒙自,浦薛凤和闻一多每日三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天天见面。当时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的还有陈寅恪、刘文典等教授。1939年3月,浦薛凤离开昆明到重庆从政,担任国防最高委员会参事,从此就和闻一多失去了联系。

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在悼念李公朴大会上发表了演讲。当天下午,闻一多在返家途中,突遭国民党特务伏击,不幸遇难,时年不满48周岁。浦薛凤听到消息后,心情非常沉痛,为老同学的遭遇叹息不已。

1962年浦薛凤从台湾移居美国,任桥港大学教授,纽约圣若望大学教务长,1997年去世。浦薛凤在80多岁时曾写有一首诗:“晴空拂晓白云斜,又见长衢丽紫花。紫白交辉校帜色,看来更念吾清华。”清华园,是浦薛凤魂牵梦萦的地方。也许他在写这首诗的时候,想起了清华的同窗好友闻一多,想起了那些青春年少的日子。

(责任编辑:刘跃清)

猜你喜欢

蒙自清华学校
清华十《四时》中一种特殊写法的“中”字
超级杂交稻蒙自示范基地开始移栽
清华简第八册《心是谓中》补说
骑行上清华
习作点评
学校推介
清华,北大,我来啦
云南锁蒙高速公路开远至蒙自段通车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