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建筑类高职教育的改革创新
——以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园林专业群为例
2019-11-25张婷婷
张婷婷
(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重庆 400072)
0 引言
为解决好经济、民生问题,需对教育领域实行综合改革,而现代职业教育必须是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产教深度融合的职业教育。我国早期的高职1.0版课程体系的逻辑起点不是从知识内部的逻辑出发,而是从岗位或岗位群需求出发,经济增长点在哪里,专业就办到哪里,学生毕业标准是实行双证书制度;2005年之后的高职2.0版,大规模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工作过程为导向、校企深度融合、体制机制创新、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深入人心,但与此同时出现了绝对化、简单化的偏向,其结果造成简单粗糙、僵化教条、缩水减量、同质划一等诸多弊病。笔者所在的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近年来,为适应经济发展转型升级需要,以优质示范校建设为引领,着重强化职业教育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培养创新型技术人才,努力打造高职教育3.0版。本文以笔者所在学校园林专业群建设为例,探讨建筑类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模式。
1 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园林专业群发展现状
园林专业作为升级版本的一部分,本着“特色第一、借力发展、自我造血”的建设实践理念,积极实行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五对接”。由于重庆多水多山的特殊地理特征,园林行业在重庆具有先天的发展优势。为展现重庆城在山中、山在城中、依山傍水、绿在眼中、花在路中的山城美景,做好重庆的“山水园林”文章,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和素质要求也逐步提高。园林设计师被评为“低碳经济时代最受欢迎的紧缺人才”之一,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社会发展理念的转变,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园林专业为本校招生较早的专业,现已形成专业群,主要包括园林工程技术、风景园林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三个专业,培养学生具有中小型绿地设计能力、园林工程的施工技术和经济管理能力;能胜任园林设计员、施工员、造价员等岗位工作;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职业教育培养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要求下,该专业群确定了“一个培养目标、贯彻七双原则、处理好三大关系”的改革目标[1]。一个培养目标:即培养生产、管理、服务、建设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七双原则:(1)按照双需求(岗位需求和技术活动全过程需求)设计课程体系;(2)按照双训练(技术训练和技能训练)来构建实践教学体系;(3)按照双并举(实务教育和创新教育)来充实教学内容;(4)按照双考核(技能考核和技术应用考核)来完善评价体系;(5)按照双基地(既是技能训练基地,又是技研训练基地)来建设实践教学场所基地 ;(6)按照双大赛(技能大赛和创新创意大赛)来重构学生能力架构;(7)按照双功能(既是技术技能型人才源,又是技术源和创新源)来确定高职院校的定位。正确处理好“三大关系”:即理论适用为度和适当强化技术基础的关系;以岗位或工作过程为导向和以技术活动全过程为导向的关系;面向现实的实务教育和面向未来的创新教育的关系[2]。通过改革,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学生在全国建筑与规划类专业优秀设计大赛,重庆市“巴渝工匠”园林设计及施工大赛等比赛中都取得了重要奖项。
2 具体措施
2.1 在推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改革方面
在培养生产、管理、服务、建设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前提下,园林专业群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在培养途径上,主要体现“以项目为载体,任务驱动”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3]。专业教师依托园林企业,通过园林工程项目的实践,掌握行业动态,提升业务能力;学生通过参与园林工程项目,训练专业技能,培养专业素养;选聘园林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为专业发展提供助力;通过校企合作的专业综合实训,强化学生专业综合技能和职业素养。“围绕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产生了什么样的新需求,以及对人才培养规格提出了什么样的新要求为主题”开展大量市场调研,依据岗位能力素质的新变化,来优化、重构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并按照岗位需求和技术活动全过程需求设计课程体系结构(图1),明确了园林专业群、中高衔接等人才培养的理念,即“做中学”。以现场情境教学方式,将直接感知、知识讲解、实际训练融于实际工作情境中,学生通过观察、理解、模仿、练习,迅速掌握操作规范与流程,由浅入深,构建以技术为核心的知识能力素质架构,使毕业生就业率名列前茅,毕业生成功创业比例明显提高。
图1 专业调研及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2.2 在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方面
按照双训练 (技术训练和技能训练)来构建实践教学体系,采用“四融合”的方式,即基本技术技能、专业技术技能、综合技术技能、创新技术技能四级进阶的方式设计实践教学项目。低年级开展手绘作图、园林材料识别、植物识别、模型制作等基本技术技能实训(图2),中年级开展手绘计算机辅助结合设计、园林工程、园林预算、插花盆景等专业技术技能实训,高年级参加“巴渝工匠”园林设计施工竞赛、插花竞赛、毕业设计大赛等综合技术实训。利用学院园林工程实训基地开展各项创新技术技能培训,由学校提供场地和设备,企业提供技术,共同组织实训教学,将实际项目搬出课堂,搬到实践现场,教师和师傅共同指导学生接受专业训练,实现学生与岗位对接,满足新型特色的复合化人才培养要求。同时,按照双基地(既是技能训练基地,又是技研训练基地)来建设实践教学场所基地(壮大技研能力)。按照双大赛(技能大赛和创新创意大赛)来重构学生能力架构(重点考察学生创新能力)。
图2 园林专业学生实训
2.3 在教学模式推进方面
按照双并举(实务教育和创新教育)来充实教学内容,引入创新教育模式。大学生有较强的领悟力,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强,善于接受新事物。思路活跃,创意新颖,能将所学的知识很快内化为能力,外化为创造。而一个成功的创业者一定具有独立性、求异性、想象性、新颖性、灵感性、敏锐性等人格特质。在三个专业教学群中采用“小样制作实训模式”,即学生设计图纸采取比例放样的办法进行假山小样模型制作,在教学体系中增加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采用“拐棍实训教学法”,即先让学生临摹教师或大师设计图纸作品,然后,再适当地增加临摹难度,如放图、抄图,再进行独立设计(图3);采用“交叉相辅模式”,如在风景园林工程项目中,先由学生小组完成园林建筑工程、假山工程、水景工程、植物配置工程等设计图纸,再进行施工与评价;采用“顺序导向教学模式”,在原有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顺序中,进行适当的调序,如专业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基础课等,进行融合式、递进式教学等。
图3 教学模式创新
2.4 在评价考核体系创新方面
采用多样化评价,实施分类培养、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按照技能考核和技术应用双考核来完善评价体系,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包括课前诊断性评价、课中形成性评价和课后总结性评价。提升考核质量标准,不仅看卷面情况,而且看举一反三的技术应用能力。教学实施前,对学生所做的工作计划进行检查,进行学情分析,设计学习项目、学习任务,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因材施教。教学实施中,观察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操作过程,发现在学习过程存在的方法问题和操作偏差,及时调整教学组织实施方案。如园林工程课程,学生根据设计的园林作品,利用材料、施工工具,完成园路、水体、山石、建筑小品等硬质景观的施工安装、切割、塑造和整理工作及植物造景、栽培、铺设、水电安装布置等实训步骤,每一项成绩由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共同打分。教学实施后,围绕着项目培养的技能目标,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水平以及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结合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就业单位意见反馈和社会评价,组织和开展课程评价。
2.5 在与企业合作方面
将一所普通高职院校打造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院校,需要不断审时度势及时更新观念,不仅跟着社会走,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领着社会跑;不仅让学校跟着企业走,而且要让企业追着学校跑。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在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办学活力,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校地合作、国际合作和集团化办学的大力发展的前提下,园林专业按照双功能(既是技术技能型人才源,又是技术源和创新源)来确定专业定位,与园林行业企业共同设计、共同实施、共同评价课程体系创新思路,加大工艺制作、技术规范、质量验收等三个环节的校外实习实训深度合作,开发以“强化实践、突出实训、讲求实效”为原则,以“项目带动,岗位需求”为导向,“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目标,根据行业企业实际工作过程和真实工作任务来设置递进式教学项目[4]。将园林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和行业工种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所涵盖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要求融入到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之中,如一座假山、一堵景墙、一钉一锚等全都纳入我们的教学体系之中。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互融合与衔接,实现“1+X”证书制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图4)。
图4 与园林企业深入合作
2.6 在师资培训方面
为打造具有全球视野、世界眼光的干部队伍,将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并落到实处,每年,专业教师积极参加省内外各项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企业工程实践,积极参加行业协会举办的插花盆景活动,通过与其他高校、行业企业人才交流,增强专业技能,提高师资教育教学水平(图5)。
图5 园林教师到校交流与学习
3 结语
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转型升级需求,努力打造高职教育3.0升级版,是建筑类高职院校必须进行的改革创新任务。笔者所在学校园林专业积极探索“一个培养目标、贯彻七双原则、处理好三大关系”的改革目标,正确处理好理论适用为度和适当强化技术基础的关系、以岗位或工作过程为导向和以技术活动全过程为导向的关系、面向现实的实务教育和面向未来的创新教育的“三大关系”,进行转型升级,吸引更多社会资源向职业教育汇聚,吸引学生积极报考,使之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高地。本文对教育改革中所采取的一些策略进行了总结分享,希望对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