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学校体育供给侧改革路径研究*
2019-11-25丁润冲
丁润冲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学校体育供给侧改革路径研究*
丁润冲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1)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分析归纳法等方法对部分高职院“学校体育供给侧”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合调查结果尝试给出“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学校体育供给侧改革的创新举措。
立德树人;高职院;供给侧改革;路径
高职院学校体育教育是施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也是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大学生体质呈逐年下降趋势,高职学校体育的主要目标是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体质水平,但却淡化了对大学生德育的培养。基于这种背景,从“立德树人”的角度对高职院学校体育供给侧改革路径进行调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立德”应包括立教师之德和立学生之德。“立德”的前提是先立“教师之德”。“立德”的本质是立“学生之德”,应包括“体育爱国与积极进取、团结合作、正确的竞赛胜负观、公平公正的意识与社会道德”等方面内容。“树人”应该包含学校体育学科的“育体”与“育德”两个方面,指的是要促进青少年学生身体的发展和体育道德的发展。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1]。”《决定》明确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深化了我国的教育理念,为教育指明了今后的发展方向。教育事业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还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融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教育部明确指出:当前高校和中小学课程改革的过程和成效与“立德树人”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对学生“立德树人”培养的重担,其课程改革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曾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突出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现代社会及生活中经济、政治、教育相互渗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经济上的“供给侧改革”必然导致教育的改革。经济的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持,任何发展都离不开优秀人才的参与,而人才的培养基地是高校。因此高校必然是经济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一环。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也必然是高校供给侧改革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是优化教育资源供给的必然途径,是提升人才供给结构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必然选择。
职业教育需求侧的主体包括国家、社会和个人。供给侧的主体包括国家、学校和企业,职业教育供给是职业教育机构在一定时期内供给个人的教育机会和提供给社会的教育产品[3]。因而,职业教育办学机构是职业教育供给侧的主体。
高职院学校体育的供给侧是相对于需求侧而言的,供给与需求是同时存在的,供给能创造需求,需求也能倒逼供给侧改革,二者是相互配合的统一体。从这个角度去理解,高职院学校体育的“供给侧改革”既是一种改革手段也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高职院校体育供给侧改革路径。调查对象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大量与“立德树人”和“学校体育供给侧改革”相关的文献资料和信息,在知网CNKI下载相关论文百余篇。
1.2.2 问卷调查法
通过发放纸质问卷和电子问卷的形式,抽样调查了部分高职院校,问卷调查共计向各所在学校体育教师发放问卷 100份,回收率 98%。
1.2.3 专家访谈法
根据事先编制的访谈提纲对相关专家进行访谈,主要是对高职院学校体育供给侧现状的挖掘和把控,并征求专家对于高职院学校体育供给侧改革路径的思路及建议。
1.2.4 分析归纳法
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分析归纳出“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学校体育供给侧发展现状及改革路径。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职院学校体育供给侧现状
2.1.1政策制度与执行环节脱节
建国以来,我国共出台与学校体育相关的政策文件近三百份,这些文件多是强调我国学校体育的重要性,该类文件的表述多为原则性的规范,具有笼统性、强调性、宣言性的特点,在执行程序上和操作规范上涉及较少,没有具体的要求和指导,给各级各类学校落实法规政策增加了难度。
2.1.2立德树人理念和教育手段滞后
近些年,高职院校从培育学生健全人格入手,在立德树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具有高尚思想品格修养、掌握现代企事业单位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技能的技术型人才。但在立德树人的理念上过于重视政治化,德育教育追求纯粹的奉献,教育目标虚化,忽略了学生个体实际需求。
2.1.3体育课程重体轻德
“重运动技术,轻身心健康”仍是当前高职体育课程的指导理念,这导致了“育体”价值胜于“育德”价值,侯将“育体价值”等同“育人价值”。课程目标缺乏针对性,课程内容缺乏创新性,课程评价缺乏多样性,在运动实践中学生无法真正体验和感受到心灵解放和精神愉悦。只强调学生运动知识的传授和身体锻炼的价值,极少涉及体育课程应有的“育人”“育德”功能,这正是全面深化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的瓶颈所在。
2.1.4体育教师面临新的挑战
“立德树人”对现代教师提出全新的要求,要把良好的品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方法传递给学生。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其育人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立德树人”的实施效果。在立德树人视域下,要求体育教师不仅能教学生学练体育技能、增强体质和传承体育文化,还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树立健全的人格,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2.2 高职院学校体育供给侧改革路径
2.2.1政策制度的制定要兼顾执行层面
2.2.1.1因地制宜,突出可操作性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实际情况差别较大,国家层面在学校体育立德树人政策的制订上只能宏观把握大方向,设定笼统要求,但不具有针对性。各级政府在解读执行上级政策的时候要因地制宜,结合各地实际,把学校体育相关政策法规由宏观、笼统变为微观且具有针对性,设定相应的具体标准和执行思路,突出地方政策的导向性和可操作性,促进学校体育立德树人工作的稳步发展,从政策层面解决当前学校体育立德树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2.1.2 强调制度育人,完善工作机制
高职院校要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必须用制度育人。应充分利用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培养起来的规则意识,不断制定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各种规章制度,对现有的工作机制进行完善。
首先要架构新的管理机制,由分管学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统一领导,班主任、辅导员、体育教师及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德育工作既是教育教学的事,也是学校管理的事,要充分调动高职院校各个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协同配合,形成合力,形成一个齐抓共管的局面。其次要不断磨合、优化现有的运行机制,学校的各项工作中都要融入新的育人理念,突出立德树人的这一目标。教师要关怀每个学生,培养每个学生,不断强化学校的服务理念,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充分发挥学生自身潜能,实现全面发展。最后应不断优化配套的保障机制,充分调动师生在立德树人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制定和实施的立德树人工作考核评估体系要科学、合理,在师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方面给予一定的约束,在对学校党政干部、体育教师、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方面也要着重抓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
2.2.2 创新立德树人理念和手段
职业院校应充分把握学生的思想特点,正视个体差异,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德育教育方式和方法。要坚决摒弃德育教育是德育处和政治课的事,与体育无关的育人理念。在体育活动中渗透“立德树人”的理念,要潜移默化,融德育工作于无形。
首先,体育教学体系中要纳入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体育课程教学大纲主要是为体育教学提供方向性指导,因此在大纲中要体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并且作为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在体育教材和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融入立德树人的内容,通过体育教学过程得以实现。各种运动项目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在相互协作配合的过程还能逐步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相互协作意识。通过遵守各种运动比赛的竞赛规程,提高学生遵纪守法观念,引导他们履行社会行为规范,让整个高职体育教学过程突显“立德树人”的理念。
其次,体育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德育引导,体育课堂以身体活动为主,相比其他学科实践性更强,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德育教育的效率。将培养德育目标置于首位,并与体育教学目标充分融合,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促使“立德树人”理念指导下的高职院学校体育德育工作落到实处,突显育德价值。
最后,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赛事活动。体育体育赛事活动大部分都是群体性的项目,在参与学校体育赛事中,难免要与教师、同学相互合作,当遇到有争议时运动员要服从裁判员,要大度,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把体育运动和思想道德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2.2.3 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突出高职院的办学特色
高职院体育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应是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同时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供给侧改革的推进离不开对需求侧的剖析。学生属于学校体育的需求侧,探寻高职院学生的需求增长点就成为体育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因此在供给侧视域下,高职体育课程的设计与发展必须进行学情分析,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主动探求学生需求,才能清晰地把握学生对体育课程的需求增长点。在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中要充分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并适时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匹配,对于不合理需求,应探寻学生的心理动机,并给予疏通。其次,构建校本课程,职业院校应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力争统计出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技术保称,这样才能培养出更有“特色”的学生。开发的校本课程要善于利用行业特点,兼顾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符合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还应加强学科间的相互融合,包括非体育学科与体育学科之间的知识融合,将“立德树人”工作落到实处,共同实现育人功能,增强体育课程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现在的大学生个性鲜明,希望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崇尚充分自由休闲的体育活动[4]。应在“供给端”优化“课程资源”供给,提供符合学生需求的丰富多元的体育课程资源,将深受追捧的新兴时尚类运动项目纳入体育教学体系,如马拉松、骑行、登山、定向越野、轮滑、瑜珈等。
2.2.4 大力提高体育教师的师德水平与专业素养
2.2.4.1培养职业素养、爱岗敬业
体育教师要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与学科知识,必须深入研究体育的健身、健心价值与实现路径,更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要深入到学生中进行调查研究,做到有的放矢,正确处理好运动技术教学与身体发展、培育品德之间的关系,实现“育体”价值的同时要实现“育德”价值。真正地关爱学生,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体育教师必须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用较高的道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缺点,利用体育课堂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的理念,成为学生学习的标杆。
2.2.4.2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必须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体育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机会多,良好的言谈举止,会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熏陶。体育教师平时应该积极培养和树立学生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及团结合作、坚持拼搏、永不言弃的体育精神。通过在教学中运用优美、生动的语言,优雅、娴熟的动作,阳光向上的精神面貌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模仿中审视自己,懂得通过运动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塑造人格。
2.2.4.3讲究方法,精益求精
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善于抓好关键人群和关键环节。将学生骨干树立为学习榜样,引导学生克服自身的不良思想,不断进行自我反省,逐渐向榜样学习和靠拢。在关键环节的把握上,体育教师要善于利用学期初的第一次课,在课堂上尽量鼓励他们参加各项体育运动、学校的运动会以及各类学生体育社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穿插介绍我国运动健儿们为国争光的事迹,学习他们不怕苦,不怕累,顽强拼搏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针对学生在锻炼中出现的情况,抓住机会,有目的地进行德育的渗透[5]。用心对待体育教学与竞赛中的各类问题,公平公正地处理,利于培养学生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比赛胜负观。
[1]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
[2]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Z].2016-3-5.
[3]黄文伟,李海东.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制度安排与政策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10-14.
[4]覃立.他律与自律视角下的学校体育——兼议体育养成教育[J].体育学刊,2014(5):70-73.
[5]马改芝.浅析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时机和方法].科教文汇,2007(9).
[6]丁润冲,等.高职院“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及机制创新研究[J].体育科技,2017(5):147-149.
[7〕许军国.从校园文化视角看立德树人[J].中国教育学刊,2014(4):15-18.
[8〕陈丹雄.论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困境及其破解[J〕.高等农业教育,2014(3):36-39.
[9]李凌姝,季浏.基于“立德树人”思想的TPSR责任模式对体育教学的启示[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5):217-220.
[10]杨雅晰,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阈下学校体育发展路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7(8):134-138.
Research on the Reform Path of Sports Supply Side of High Vocational Institute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Strengthening Morality"
DING Runchong
(Nanjing Institute of Railway Technology, NanJing 210031, JiangSu, China)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院校体育工作委员会2018年度重点课题(“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学校体育供给侧改革路径研究)、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项目编号:YR18025)。
丁润冲(1977—),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