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慢性病运动干预最新进展
2019-11-24朱奇英李宏伟
朱奇英 李宏伟
我国慢性病运动干预最新进展
朱奇英 李宏伟
(赣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江西赣州 341000)
对我国慢性病的发病情况进行概述,发现我国慢性病患病率较高,建议通过智能化模式,对慢性病人群采取智能化运动干预,使慢性病患者得到更好根治与缓解,为科学干预慢性病提供理论依据。
慢性病;运动干预;进展
中国健康大数据显示,我国现慢性病患者已超3亿人,高血压患者2.6亿人,糖尿病人口9650万人,血脂异常者1.7亿人,脂肪肝患者约1.1亿人,超重或者肥胖症8000万-2亿人,可见慢性病患者在我国人口中占比之高,应该引起人们重视。在经济迅速发展下,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政策及制度优化,医疗费用降低,从本质上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小病好看,大病敢报,慢性病患者将不再担心“长期用药吃穷一家人”的情况。但饮食及生活不规律等趋势日益严重,导致患慢性病人群逐渐扩增。本研究主要通过归纳以药物干预、运动干预、体医结合干预、智能干预、智慧干预为主要策略的最新干预进展,为降低慢性病患者危险因素水平、控制慢性病发病率及死亡率的上升趋势,并对我国慢性病患者的最新干预进展、社区智能化干预提供理论参考。
1 慢性病概述
慢性病全称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非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众所周知,慢性疾病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在这个“慢”字上,生病不可怕,可怕的是被病痛长时间折磨。慢性病的危害并不比突发性疾病来得低,不仅会造成各种重要脏器的损害,还易造成伤残,影响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而且,慢性疾病的超长治疗期,更是对患者身心的创伤,昂贵的医疗费用也增加了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尤其是单亲家庭或单职工家庭。
2 慢性病与运动
对于很多人来说,一旦发现身体不舒服了,他们头脑首先想到的就是吃药,或者是去看医生。但其实啊,运动是最好的医生,而很多人的身体毛病往往都是由于缺乏运动引起的。运动对慢性病的预防可以说是至关重要,它可以调节人们的心态,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保持各个脏腑的新陈代谢、保持机体的活力,而这不是单靠吃药就能解决问题的,运动的关键不在于减重,而在于预防慢性病。然而运动方式多种多样,不是跑几公里路,或者是抗阻运动几小时等就算是运动。尽量骑行或走路,让你的心率达到140-160次/min,这就是运动。
慢性病与运动方面的研究在不断进展中,运动已被逐渐证实可以治疗和预防慢性病。缺乏运动,很容易造成人体“三高一胖”的现象,这正是促进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最重要因素,所以千万不要小看运动的作用。增加生活中的体力活动,不仅促进慢性病患者某种程度的自愈,还能为自已身体健康买一份保险。所以说,运动就像药物一样,对疾病有明确的治疗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做到有规律、定期、定量的运动,为能有效治疗和预防慢性病做出努力。
3 慢性病的干预进展
3.1 药物干预
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慢性病都需要长期用药,长期用药可能会引起多种身体反应,比如肝肾功能损伤、电解质紊乱、肌肉疼痛等。如今,随时代发展和进步,各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如采取运动干预、体医结合干预、智能化干预等方法,都在循序渐进的实施进行中,如何将其发挥到极致,还需要人们不断摸索与实践。
3.2 运动干预
运动干预慢性病,想要达到更好的根治与缓解效果,首先离不开的是科学化的运动处方。即针对个人的身体状况,采用处方的形式规定健身者锻炼的内容和运动量的方法,以达到科学地、有计划地进行康复治疗或预防健身的目的。
虽说国家出台的多项政策极大的帮助了慢性病患者,但众多医疗从业者都认为,再多的外力帮助都比不上患者自身的努力。在慢性疾病的治疗上,很多医疗从业者在为患者开处方后,还会在运动方面对患者提出合适的意见。他们认为,有效的运动被认为是预防和治疗慢性病的“良方”,定期的运动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美国更是早在四十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实行运动处方,即针对个人的身体状况,采用处方的形式规定健身者锻炼的内容和运动量的方法。在绝大部分人的认知中,“医”就是生病了,去医院,吃药打针动手术;“良医”就是那些药到病除,妙手回春的知名医生,但很少会有人将运动看做“良医”,将自己当作“医者”。
在“运动是良医”理念提出之后,我国对慢性病患者采取以运动方式,对其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因为“传统观念中的健身减肥或锻炼肌肉,不一定适合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需求,所以,针对不同人群,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运动处方并给予科学运动指导,通过运动来进行缓解慢性病的病情。强调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预防及缓解慢性病的作用。大力宣传,尽量让更多的百姓参与其中,利用体育系统的各种资源,用专业化、科学化的方式为百姓健身提供支撑,培养居民百姓的健康意识和日常运动的好习惯,使运动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而让百姓从生活方式上得到改善,防止慢性病发生。通过日常运动实践达到的效果来说服以及激励社区居民,逐渐让他们自已意识到:治疗慢性病不光只有通过往医院跑,让其医生开药物处方治疗,还可通过既简单又不花钱的运动治疗,药物治疗还存在对身体产生负作用影响,而通过合理的科学运动不仅无害,省钱,还见效。
3.3 体医结合干预
体医结合即体育与医疗的结合,使其变得更具有针对性, 科学性,实效性。体育和医疗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因此将医学的一些知识合理地、系统地引入到体育中来,使体育运动成为一种独特的,科学的健身模式,两者相互融合,相互渗透。近年来,我国科技水平迅速发展,许多治疗以及保健工作已经不能单纯以依靠医疗来解决,而是需要在治疗的同时进行体育锻炼才能得以实现。体育锻炼有着健身、保健和体疗康复的功效,它能帮助人们抵制药物带来的副作用,从而使人的身体得到良好的恢复。然而,慢性病防治中运动持续性差,慢性病患者往往不想动、不敢动、不会动,运动难于坚持。如何让患者逐步认同运动疗法,继而再由“被迫”运动变成“主动”运动,是体医结合防治慢性病最终取得成功的关键一步。
在实现全民健康下,我们需要将体医结合模式实施于大社区中,充分发挥运动对居民的影响力,使慢病治疗转为慢病预防,达到健康中国,健康社区的作用。近年来,赣州市一所大学,由李宏伟博士带领他的科研团队实施了这一策略,他们是国内最早提出“体医结合”走进社区防治慢性病倡议者,并在赣州市金色春城社区最早的实施了这一方案。如今已在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立了“体医结合科”工作站,并在体医结合科成立之后,给多数社区老年人开运动处方,并对其进行科学化的运动指导,得到了社区居民一致好评与。不仅为社区居民解决了最为关注的健康问题,还为赣南师范大学学生就业开辟了一片崭新的道路。但由于如今的体医结合主要是“社区体医结合体育服务”的模式,是预康复的的主要手段,所以仍处于探索试点阶段,若想将其发展到更好,还需要不断的努力。
3.4 智能干预
随着现代科学不断进步,对慢性病的治疗也相应地采取了智能化干预,首先在健康大数据的建立下:患者可通过智能穿戴设备将自己的心率、血压、肺活量、代谢率等相关指标上传至云端,然后进行实时监控运动中的心率、血压变化以及运动量等指标。以及现在正在推出的心电贴,将其结合手机软件来随时监控患者的身体指标变化,以备对其制定更好的运动处方和随时调整,使其更加针对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其次,智能化的制定运动处方:通过智能软件自动生成运动处方,进行干预。目前此功能正处于探索阶段,不久将可实施。再者,智能化运动干预;通过智能手机,借助网络的优势,在手机程序上定期发送一些关于慢性病相关知识点,供患者自主查询,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如今的社会,几乎每个人都配有手机,患者们通过自已的智能手机或者平板,能随时随地上网阅读和学习,既方便、准确又快捷。最后,各大医院使用智能网上预约系统 、电话预约、微信平台预约等预约方式 ,不仅使门诊部的工作井然有序,也方便了老年人的就诊。
3.5 智慧干预
自09 年“智慧地球”的概念提出后,智慧医疗便出现并应用于医疗领域,同时也很好地运用于慢性病治疗中。以智能的方式突破传统医学管理,经历了从传统医疗、数字医疗、信息医疗到智慧医疗的一个过程转变。通过智慧干预慢性病患者症状,将移动物联网、可穿戴设备、医疗设备、医疗机构、预约挂号、智慧大数据等运用于大社区中。此外,智慧干预的提出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给慢性病患者带来了更方便、快捷、个性化的干预措施。不仅如此,智慧数据应运用于大社区中,与社会接轨,这需要政府、地方、高校密切配合,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由于慢性病发病可逆,所造成的的伤害却不可逆,慢病将导致多种的并发症,虽然可预防但难治,发病中期又长,所以它需要一个长期的治疗过程。其次,慢性病发病初期人们难发现,后期又不得到重视,这就使得慢性病患者出现了,无所谓的一个心理,使慢性病患者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十几年以来,关于慢性病与运动的相关研究也在快速增加,但研究还存在诸多不足需要改进。
4.2 建议
4.2.1加大宣传“运动是良医”,加强体医结合进社区开展慢性病的治疗。
4.2.2将大数据应用慢性病治疗中,走进社区,采取运动、体医结合、智慧化、智能化的干预模式,与大社会、大世界和大科技相连,共同解决慢性病给社区居民所带来的生活问题;
4.2.3多开展慢性病知识讲座与社区运动干预实践,使慢病患者重视其危害性,由被动运动发展为主动运动模式,共建健康中国,活力社区而贡献出努力。
[1]郭建军.体医融合推动健康革命路径探讨[J].慢性病学杂志,2018,18(1):1189-1193+1197.
[2]张剑威,汤卫东.“体医结合”协同发展的时代意蕴、地方实践与推进思路[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8,30(1):73-77.
[3]王维民,吴庆园,马靖,等.运动干预在慢性病管理服务中的应用[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6(12):940-942.
[4]张立敏,查圣祥.体育锻炼对老年人执行功能的影响:多重中介模型的检验[J].体育与科学,2017,38(4):94-102.
[5]于洪军,仇军.身体活动负荷对我国老年人患慢性病风险率的影响研究-基于对清华大学老年人群PASE问卷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体育科技,2013,49(2):139-145.
[6]尚画雨,黄玫梅,上官若男,等.五种现代常见慢性疾病的运动处方[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9):882-886.
[7]苏荣海,徐茂洲,谢仁玮.运动教育干预后中老年人使用智能穿戴健康产品行为意图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29(5):463-467+480.
[8]王正珍.制订运动处方的科学基础中国社区医师[J],2009,25(383):22.
[9]孙影涛.移动客户端的智能化居民慢性病管理效果[J].医药前沿,2017,7(21):391.
[10]方媛,林德南.智慧医疗研究综述[J].新经济,2014(19):70-72.FANG Y,LIN D N.A review of intelligent medical research[J].New Economy,2014(19):70-72.
[11]许俊杰,陈军.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医疗系统及其发展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7,32(10):118-121.DOI:10.3969/j.issn.1674-1633.2017.10.031.
[12]代俊.不同性别,年龄及体力活动对老年人体质的影响[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27(4):380-384.
[13]林红,张拓红,杨辉,等.北京市895名老年人慢性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2(6).
[14]江志鹏.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体医结合”实施路径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17,36(4):11-14.
[15]王访清.辽宁省“体医结合”健身模式引导大众健身机制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8):154-155.
[16]Network Sedentary Behaviour.Standardized use of the terms sedentary and sedentary behaviours[J].Ecological Monographs,2012,37(3):540-542.
[17]Repka C, Hayward R, Brown J, et al. Cancer-Related Fatigue and Markers of Oxidative Stress in Cancer Patients Following an Exercise Intervention: 1726 Board# 71 May 28, 2: 00 PM-3: 30 PM[J]. 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Exercise, 2015, 47(5S): 463-464.
[18]Winters-Stone K M, Dieckmann N, Maddalozzo G F, et al. Resistance Exercise Reduces Body Fat and Insulin During Androgen-Deprivation Therapy for Prostate Cancer[C]//Oncology nursing forum. 2015, 42(4): 348-356.
[19]Toohey K L. Effects of High VS. Moderate Intensity Exercise on Functional Fitness and Quality of Life in Cancer Survivors: A Pilot Study: 1727 Board# 72 May 28, 2: 00 PM-3: 30 PM[J]. 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Exercise, 2015, 47(5S): 464.
[20]Hanson E D, Sakkal S, Baindur-Hudson S, et al. Cytotoxic Lymphocyte Response to Moderate Intensity Aerobic Exercise in Prostate Cancer Survivors: 2659 May 29, 2: 15 PM-2: 30 PM[J]. 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Exercise, 2015, 47(5S): 716.
[21]李良明,蔡建光.科学健身视阈下“体医结合”健身模式的驱动因素与提升策略[J].湖北体育科技,2017,36(5):377-379.
On the Latest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vention onChronic Diseasesby Exercise in China
ZHU Qiying, etal.
(Gannan Normal University,Ganzhou 341000,Jiangxi,China)
朱奇英(1993—),硕士生,研究方向:运动人体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