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视域下民族传统体育高校传承的三层价值*

2019-11-24

运动精品 2019年11期
关键词:立德民族传统

贺 权

立德树人视域下民族传统体育高校传承的三层价值*

贺 权

(南昌工程学院体育教学部,江西南昌 330099)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的认识基点。从立德树人的角度观之,民族传统体育高校传承具有三层价值:在国家层面,民族传统体育因其丰富的“以孝塑人”资源,使其在高校传承中具有“孝亲爱国”的明大德价值;在社会层面,民族传统体育因其丰富的“隆礼重法”资源,使其在高校传承中具有“礼敬谦和”的修公德价值;在个人层面,民族传统体育因其丰富的“克己复礼”资源,使其在高校传承中具有“慎独慎微”的严私德价值。

立德树人;民族传统体育;校园传承;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应有之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校园则被视为“固本工程、铸魂工程和打底色工程”[1]。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不仅蕴含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精髓,更是兼具着丰富的修身、修心和修性的文化内涵。长期以来,一些高校相继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多元以及手段多的民族传统体育进高校活动,试图将高校打造成为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重要阵地。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一些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却存在着“形式化倾向、实效性不足、操作性不强的实践困境和教什么、怎么教的理论困境”。究其原因,关键还是在于部分高校对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中传承的认识,要么还仅停留在作为竞技或健身项目的开展上,要么仅限于对传统文化的普及与推广层次上。在此认识观的指导下,民族传统体育高校传承活动或被等同于“高校内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活动”,或被看作是“高校内进行传统文化的宣传与推广活动”。既然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场域是高校。那么,其传承活动必然要遵循着这一场域的根本教育规律——立德树人。因此,对其认识也应从“立德”的高度,重新认识民族传统体育高校传承的时代价值;应从“树人”的角度,重新构建当代民族传统体育高校传承的路径。

1 “立德树人”的三层意涵:明大德、立公德、严私德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2]。立德与树人,其中立德在前。立德是树人的基础,只有建立在道德完善之上的人才可称其为人才。就道德而言,它仅是个人层面的私人美德,它还包括是社会层面的公共道德,也是国家层面的国之大德。因此,“立德树人”就是要在国家层面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国家大德,在社会层面实现“仁、义、礼、智、信” 的社会公德,在个人层面实现“慎独自律”的个人美德。

国家层面的“立德树人”是引导大学生形成“爱祖国、爱民族”的国家大德。而明大德则是培养当代大学生“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责任,树立“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担当,树立“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胆识,树立“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赤诚。“大德”源自于“天地之大德曰生”(《周易·条辞传》),其意为“大德无言,哺育万物,珍爱生命”。古人所尊崇的大德之人,必定德位相配,是以国家利益为重,具有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3]的胸襟。

社会层面的“立德树人”是引导大学生形成“隆礼重法”的社会公德。公德意为公共之德、公权之德。守公德则是引导大学生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个人行为。是将个体的“小我”与社会的“大我”相融相兼。使大学生形成使用遵守法律、遵守公共秩序的规则意识,使得大学生养成互助互惠的公共意识。公德是社会团结、稳定的磐石,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础。只有形成了社会公德,社会整体的成长秩序才会呈现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良好状态。

个人层面的“立德树人”就是要引导大学生形成“慎独慎微”的个人品德。私德意为个人的行为习惯所遵循的道德规范。严私德则是要引导大学生形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而这种价值观是一种自律意识,是一种即使在无人监督下,依然能保持较高的人格品行与行为操守。因此,古人曾言“慎独慎初慎微慎欲”。这种品格与操守的形成,来自于日常生活的“尺寸之功”。通过对大学生自我控制意识的强化,才能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进而形成文明之风盛行于校园的良好态势。

2 国家层面:民族传统体育高校传承具有“孝亲爱国”的明大德价值

2.1 民族传统体育蕴含丰富的“以孝塑人”资源

众所周知,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浓烈的家国意识和厚重的爱国情怀。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传统体育,更是时刻践行着这种意识与情怀。而这种践行正是通过“以孝塑人”的方式得以实现。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均强调以德为先,同时又强调德要以孝为本。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产生于节庆与祭祀活动,其本意便是对祖先与长辈的敬重、奉养和服从。流传于黔东地区的“鼓社祭”是苗族13年一次的祭祖活动,其本意为追念祖先,祈求祖宗保佑人丁繁衍、家族氏族团结和睦。而盛行于贵州松桃一带的苗族祭祖活动则为“剖果”,或被称为“祭老”[4]。许多项目在传承中更是将孝作为首要条件,如传统武术中注重“尊师重道,孝悌正义”。实际上,这种源自于宗法伦理的孝文化,不仅很好的维持了传统社会的和睦与稳定。更通过家国同构观念架构的不断放大,进而形成了中国人独有的“家国情怀”。可以说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重要精髓,孝文化不仅形塑了中国家庭成员的行为规范,更是形成了中国传统社会特有的治理手段。因此,民族传统体育通过渗入以孝为本的思想元素,进而形成丰富的“以孝塑人”的资源,不仅培育了参与者尊长重家的信仰。更是唤起了“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的乡土情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

2.2 “以孝塑人”资源能培育大学生“孝亲爱国”的国家大德

民族传统体育所提倡的“以孝塑人”,不仅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兴盛联系起来了,也把个人发展与民族富强紧密联系起来了,进而实现了“孝亲爱国”的国家大德。民族传统体育通过“以孝塑人”的育人方式,潜移默化的将“孝亲爱国”之意灌注于参与者的内心。不仅激发了当代大学生浓浓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还陶冶了青年大学生的“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的乡土情怀。高校是国民教育的关键阶段,肩负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承担着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工作重任。尤其是在当下全球化日渐深入的背景下,文化思潮与相互交织、碰撞,使得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日益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由此,优秀传统文化进高校的意义更是显得尤为重要。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局势,面对矛盾交错的意识形态,重新认识民族传统体育中所具有的“以孝塑人”的资源,使其发挥在高校传承中所树立“孝亲爱国”的意义。通过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养成大学生爱国、爱民族的雄心大志。而对这一资源的挖掘,使得大学生在面对局势与形态时,能时刻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用实际行动守护国家稳定与民族团结的局面。

3 社会层面:民族传统体育高校传承具有“礼敬谦和”的修公德价值

3.1 民族传统体育具有丰富的“隆礼重法”资源

民族传统体育中蕴含着丰富的儒家的“礼”文化内涵。这一内涵不仅体现在各种身体活动的实践之中,还体现在仪式过程之中。正是通过身体实践与仪式,将所蕴含的“礼”价值内化为参与者的内在品格。进而实现了民族传统体育的“礼敬谦和”功能。不同于西方体育所关注结果的“输赢性”,民族传统体育更多的是关注过程的“和为贵”。通过参与者的身体实践,实现了民族传统体育的“规范礼仪、扶老爱幼”的家庭伦理教育功能。通过仪式活动的举行,进而实现民族传统体育“公平公正、和平团结”的社会伦理教育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讲,民族传统体育架起了某一群体内部、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交流与认同的桥梁。不同地域的群体或成员,因其活动的开展而聚集。通过活动中各种人际之间的语言、行为的互动,实现了成员与成员,群体与群体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价值认同。进而使得民族传统体育的实践空间成为了实现成员与群体的社会化重要场域。礼射是一种以“以礼为核心、以射为基础”[5]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开弓射箭的每个步骤中,强调“张弛有度、礼仪严谨”的行为规范,讲究“谦和、礼让、庄重”的行为态度,提倡“发而不中、反求诸己”的道德自省。通过升堂“相互作揖后登高”,下堂“作揖饮酒”等仪式规范,对手被涵化为推动自己长进的“另一只手”。 无论是整个过程中的耦,还是取箭、饮罚酒等行为。均强调“扣让”,以示尊重之意[6]。通过这一谦让的规范与尊敬的涵义,达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和谐的关系。进而实现儒家意义上的“礼”。外在的伦理道德规范最终被内化个体的情感价值。因此,民族传统体育中所蕴含的“隆礼重法”元素,通过强调礼与法等外部社会规范体系对节制个人行为的重要性,进而达到对内修身成德与对外维系社会秩序的积极作用。

3.2 “隆礼重法”资源能培育大学生“礼敬谦和”的社会公德

民族传统体育中所蕴含的“隆礼重法”的资源,不仅把个人理想与道德规范联系起来了,也把个人发展与社会制度紧密联系起来了,对引导大学生形成“礼敬谦和”的社会公德具有积极的作用。民族传统体育的“礼”不仅代表了一种道德规范,也代表了一套社会制度。通过尊重对手、节制个人欲望和崇尚谦让等方式,最终实现一种群体内部、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和谐。例如,通过在大学生中普及与推广礼射项目,通过“自我节制、举止文明、谦恭礼让、遵守规则”[7]的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践行着各种仪式的过程中,不仅能潜移默化地实现举止优雅、行为端方的个人行为准则,还能形成文明礼让、互敬互爱的社会风气。民族传统体育正是通过这一“礼敬”之活动,而实现社会“谦和”之目的。这一方式无疑对于弥补当前高校德育教育中“重言传,轻身教”的缺陷,具有积极的作用。实现对于当前大学生中普遍缺乏的“礼仪缺失、道德失范”的现象,具有积极的规范作用。并且通过这种身体的实践活动,能将内在人格力量外化于现实社会价值的创造中,进而实现个人的抱负。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在民族传统体育进高校的过程中,应深挖民族传统体育的“隆礼重法”的资源。并将其转化为“礼敬谦和”,进而实现其在修公德的积极作用。

4 个人层面:民族传统体育高校传承具有“慎独慎微”的严私德价值

4.1 民族传统体育富含丰富的“克己复礼”资源

中华传统文化中众多思想流派中,居于主导位置的是儒家思想。儒家伦理思想及精神几乎成为各个行业共同奉行的道德准则。民族传统体育的形成与发展亦不例外。受其影响,民族传统体育在其形成与发展的漫长岁月里,时刻践行着儒家的“克己复礼”的功能。这一点在传统武术中体现的尤为明显。“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为武师,须教礼;德不贤,不可传。”;“拳以德立,德为艺先”;“文以德新,武以德显”;“武德比山重,名利草芥轻”;“文以评心, 武以观德”;“德仁者不教失仁,不德之人传而失艺”;“宁可失传,不可误传”等等武术谚语,无不是强调了武艺学习中道德的核心作用。这一道德存在并非是一种抽象意义的存在,而是被具象为“禁暴、戢兵、保大、功定、安民、和众、丰财”[8](《左传·宣公十二年》)等七德。在传统武术看来,习武是成“仁”的途径。而达到这一途径的方法是“克己”。通过武术技艺上的修炼,达到以制取胜的目的。通过强调“复礼”,建立社会规则以制约人身上的“兽性”。正是通过“克己”与“复礼”,习武者最终能达到“力爱不仁”最高境界。

4.2 “克己复礼”资源能培育大学生“慎独慎微”的个人品德

挖掘民族传统体育中“克己复礼”的资源是提升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对这一资源的挖掘与转化能够引导大学生形成“慎独慎微”的个人品德。所谓慎独,就是个体处在独自一人的状态时,仍然能够做到严于律己、恪守自我和言行统一的品格。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长期浸润于儒家文化的土壤之中。不仅吸取了儒家文化中 的文化涵养。更是将“成圣成贤”的人格追求作为自己的价值标准。通过身体活动,不仅停留现在技艺的纯熟上,更是实现“内圣外王”的人格操守。长期的民族传统体育练习还有助于形成高度自律状态。通过整个项目中各种礼仪、制度等规范达到对行为的约束,久而久之最终形成态度上的高度自律。正如《礼记·中庸》中所言道“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9]。慎独作为一种高度自律的状态,是个人长期从事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体现。另外,民族传统体育的“克己复礼”,不仅培育参与者的慎独品格。还能培育参与者的慎微心性。慎微是一种注重细节和细微之处,不要因小而失大的个人性格与心智。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尤其注重礼仪细节。如舞狮项目,无论是新狮启用,还是出狮、会狮、舞狮等过程,都具有一整套完整的仪式规范。单是采青,就包括探青、食青、吐青等步骤[10]。然而正是对这些细节的重视,终能培育参与者一种“向内成己,向外成物”的人生境界。

5 结语

在当下全球化日渐深入的背景下,文化思潮与相互交织、碰撞,使得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日益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以民族传统体育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高校的意义更是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充分肯定民族传统体育的立德树人的价值同时,不得不清醒的认识到:发轫于农耕文明的民族传统体育,必然会沾染着浓重的农耕观念与小农意识。

在这种观念与意识的影响下,民族传统体育不可避免的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肯定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价值的同时,要有意识的对这其所隐含的局限元素进行甄别与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批判中继承,在继承中发扬,进而使的民族传统体育在培育当代大学生的过程中,真正发挥三层“立德树人”价值。

[1]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从娃娃抓起已成共识——非遗入校:固本铸魂打底色[J].教育.2018,(22):13-14.

[2]新华网.(受权发布)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8-05-03].http://www.xinhuanet.com/2018-05/03/c_1122774230.htm

[3]李安纲.欲海三味[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

[4]卢兵.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导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5]彭林.中华文明史,第2卷,先秦[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2.

[6]袁俊杰著.两周射礼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7]张志强编注.大学 中庸[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

[8]蒋冀骋点校.左传[M].长沙:岳麓书社,2006.

[9]张凤娟.大学·中庸·礼记[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

[10]高谊,姚树贵.中国舞狮[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

Three-Layer Value of the Inheritance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in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ral Education

HE Quan

(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nchang 330099, Jiangxi, China)

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13TY19)。

贺权(1972—),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猜你喜欢

立德民族传统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MINORITY REPORT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民族万花筒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