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光体育视野下高校体育课程价值取向和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2019-11-24欧世伟

运动精品 2019年11期
关键词:体质课程体系价值观

欧世伟

阳光体育视野下高校体育课程价值取向和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欧世伟

(福建工程学院体育部,福建福州 350118)

当前针对教育部颁布的最新教育方针政策进行的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较少。在“阳光体育”的视角之下,以大学生价值观为突破口,研究大学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改革方向,对于教育部“阳光体育”政策的实施,培养学生“终生体育”,增强国民体质,以及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创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阳光体育;高校;价值取向;课程体系

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为新时期体育发展提供了改革发展方向,同时《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及《全国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又作为该针政策的指导性文件[1]。国家提出了培养人民“阳光体育”价值观,以“终生锻炼”为目标,有效的促进国民体质的全面发展的核心体育价值倾向。“阳光体育”价值观的提出映射了人民的需要,也是当代我国国情的体现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要求。当下中国大学生体质普遍下滑,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他们在不同的时期对于体育课程的需要也大不相同。如何针对学生的特殊性,建立于符合大学生需求的体育课程体系,改变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值得我们深思。本研究在“阳光体育”的视角之下,以大学生体育价值观为突破口,研究大学体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改革方向。对于教育部“阳光体育”政策的实施,培养学生“终生体育”,增强国民体质,以及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创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传统高校体育课程价值观和传统高校体育课程体系

体育价值观指的是,体育运动对于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所具有的意义。社会生产力在不断发展,人们的体育价值观在不同社会生产力阶段也各县不同。在社会生产力较低的农业社会阶段,体育运动的价值体现为培养强壮的体格,进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而到了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起色的工业社会阶段,基于大量的机械代替了人类的双手,体育运动价值逐步变成了改善人类体质,满足人们精神上需要。而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的需要变得丰富多彩,体育的价值也随之趋于多元化。通过对于传统体育课程价值观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的把握当下体育价值的核心,为指导当今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改革提供指导方向。

1.1 传统高校体育课程价值观

体育以课程的形式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斯巴达教育阶段,而高校体育教育的真正出现在工业社会时期。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类的劳动形式由体力劳动向着脑力劳动转变。因此传统体育课程价值取向正朝着促进人类健康的方向发展,并且不同生产力条件下的体育的价值取向和社会劳动力的发展水平密不可分。在工业社会背景之下,劳动逐渐脱离了双手,体育服务于人类的健康,故传统的高校体育课程指导思想是为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提高体质健康水平[2]。

在我国传统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中,“增强学生体质”长期作为发展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指导思想。其主要形式是通过提高运动负荷,直接增强学生的速度、耐力、灵敏性等素质。相对来说,大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认识比较片面,往往也只是停留在增强体质的侧面上。这样的体育价值观,不利于体育多元化的发展,有碍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对于高校体育课程结构有着直接的影响。

1.2 传统高校体育课程体系

传统高校的体育课程体系,逐渐由最初的传授运动技术为主的竞技体育技术教育课程体系向以增强体质为主的身体素质课程体系的转变[3-4]。然而,当前的高校体育课程体系中都只是单纯的从增强体质转变成了传授运动技能提高运动能力,而忽视了体育课程的育人作用。其主要问题集中表现在:运动技术与身体能力之间的不均衡发展;教学方法运用过程中没有考虑教育主体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教学的重要性,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应逐渐被替代;应试教育思维,高校体育教学课程设计以学生最终通过测试为主要目的而忽视了体育作为教育的长久意义。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及体质健康测试,以一种单一的教育方式来单纯的突击考试测试项目,长期占据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作者在深入研究中发现:虽然在当代高校体育课程课程体系构建中提出了许多新的理念,但是课程结构失衡、教学内容失当、教学方法失新、教学评价失真的痼疾一直存在当前高校体育课程中,严重阻碍这高校体育课程的全面改革[5]。将阳光体育的价值观融入到体育教育课程体系当中来,构建全新的高校体育教育模式,显得格外的重要,这也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

2 阳光体育对高校体育课程的要求

“阳光体育”旨在让学生能够在体育运动中体会快乐,并自发的走出教室参与到运动之中来。“阳光体育”的出发点是学生体质健康,旨在把体育课程建设改革落到实处。“阳光体育”是针对我国学生体质健康常年下滑,体育课程建设对学生缺乏吸引力,而提出的方针策略。其目的在于改革传统的体育课程价值观和建立全新的体育教育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体会健康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价值观。

近几年,“阳光体育”的落实效果不是很好,与高校体育课程之间的对接还没有很完善。因此对于“阳光体育”的落实,国家应加强组织管理力度、制定详细的“阳光体育”运动政策指导阳光体育实施、建立逐级督查的机制,确保把“阳光体育”落到实处。通过全国教育部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在制定课程大纲和具体课程编排上统一要求的基础上不失地方特色,各级地方教育组织学校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定期检查“阳光体育”的落实情况。

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满足阳光体育的要求将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价值观。要求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应立足于学生体质健康,通过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的形式,把体育课程建设改革落到实处。第二、高校体育课程需贯彻教育部颁发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具体通过转变教学方式营造学习氛围,从而让学生更全面的掌握体育技能,潜移默化中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第三、高校体育课程必须改变传统的灌输式体育教学模式,以培养体育运动爱好为出发点促进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在体育教学目标多元化要求下,循循善诱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改变平时评价和期末评价的比重,让学生能够真正的体验运动的乐趣。保障学生每日锻炼时间。学生体育锻炼应该作为高校教学制度,发展多种高校学生锻炼形式,如:体育社团,课间锻炼,运动会等。

3 阳光体育价值观对高校体育课程价值观的影响和要求

课程价值是课程满足人们需要的一种属性,其体现了在社会主流价值观影响下,人们对于课程表现出来的不同需求,直接影响了人们对于课程的目标和编排的倾向。高校体育课程的价值观,是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核心,它既集成了传统高校教书育人观念的影响又受到当代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影响,“阳光体育”价值观就是在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之下产生的,而且以“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为核心。

阳光体育价值观是以“以人为本”为核心,改变以往的以发展身体能力应付体育测试为主思想。学校体育主要目标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等优良品质。在体育教育过程中,由于教学主体的个性化差异,所以应遵循区别对待,循序渐进等原则。在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需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全面的运动能力,提高体育认知能力;重视发展学生个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选课的形式发展学生体育爱好和特长,能够让学生自愿的参与到锻炼之中来,培养终学生终生体育的观念。

“以人为本”的阳光体育课程价值观,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增强最后以此达到个性的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升华。在高校体育课程价值观中强调发展学生的兴趣,通过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最终达到学生自我价值实现满足的心理需求。

通过“以人为本”的高校体育教育,最终形成学生具有较强的个性倾向的稳定的高校体育价值。个性的倾向性指的是:人通过反复的认知和实践果冻而形成的,对于现实的态度和达成目的的不同倾向。高校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就是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个性心理,让学生养成终生体育的锻炼习惯,增强国民体质健康。高校体育教育价值观,应当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理念,满足学生的个性心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从而形成具有倾向性的稳定的高校体育价值观。

综上所述,“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要求高校体育课程价值观转型过程中必须关注到:充分考虑主体对象(大学生)的需求、大学生德智体美前面发展的需求、主体对象个性和兴趣、综合素质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高校体育课程价值观的建立是否完善,是缓解我国学生体质健康常年下滑的第一步。

4 阳光体育背景下建构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设想

阳光体育提供政策层面和思想层面的支持,以“以人为本”理念则作为核心价值观从思想上引导,高校体育课程体系在二者的支持下,改革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更加适应当下学校体育的发展,也是解决学生体质健康下滑的有效措施之一。

高校阳光体育价值观是以培养每一位学生终生体育运动为核心,因此高校体育课程也应着眼于学生的终生体育的发展。与其他教育相同,体育教育课程也应当做到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发展规律出发,制定相应的体育教学大纲。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设立多种类的体育选修课程,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更多的渠道。另外,体育教学是一个复杂的教学过程,面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高校体育课程设计应该考虑到区别对待的原则,不仅能满足培养学生体育爱好的需要,也应带着重考虑到发展学生体育特长的需要;在所有的体育教学中,应当始终贯彻以增强学生体质为共同的目标;同时尊重学生的学习选择权利,鼓励学生追求自身热爱的运动需要,发展学生张扬的个性。如此才能体现出阳光体育价值观影响下,体育课程建设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

阳光体育价值观以“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要求高校体育设置突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点。高校体育课程的开展应该具有地方特点,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开展具有地方特色名族特点的体育课程。即使是同一地区同一学校和班级的学生仍然存在着个性和需求之间的差异,这些差异不仅有生理方面的,也有社会方面的。体育课程除了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爱好也要能够满足发展学生体育运动特长。阳光体育价值观要求高校体育课程体系建设,能够满足学生需求,建立有特色、重爱好、育特长的体育选项课程,面对具有独立个性的学生,课程的设置也应具备多样选择性。

“以人为本”构建全面、综合、发展的高校体育课程体系须将高校教育重点落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体育课程的设置也应围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从而灌输终身体育的意识,为社会培育出品格健全,体质健康,具有乐观积极工作态度的现代化社会主义人才。全面综合的建设高校体育课程体系,在全面中注重个性的培养,在综合中融化情感的教育,把发展人作为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首要任务,为当今社会所服务。

“以人为本”构建规范化,管理科学化的高校体育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6-7]。改变传统体育课程只注重期末分数的评价体系,评价应侧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通过监控,师生互评等多种途径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同时进行评价,对于学生的学习感受和运动中获得的不同体验建立详细的评价体系。建立学生自主管理和自觉自查的机制,保证教学目标,质量,控制等各个环节落实到位。促进管理和督查机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定性的评价,把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态度,自我表现以及运动能力等因素加入到评价之中来。总而言之,在教学评价体系之中也应当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既张扬学生的个性,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是“阳光体育”价值观下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应具备的特点。

综上所述,阳光体育背景下建构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设想是符合当下学校体育发展的时代要求和现实要求的。

5 结束语

阳光体育价值观的提出对于全面大力的发展学生体质健康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在“以人为本”的体育核心价值观之下,创造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满足学生个性心理的需求和发展。但是我们的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不能只“流于形式”应该落到实处,这需要我们高校体育人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因此,我们应该在国家阳光体育政策的环境之下,深入细致的研究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明确体育课程价值取向对于青年们个性发展的推动作用。本文提出了以阳光体育价值观为前提,以人为本的理念下,促进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结构的改革和创新,强调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及自我实现对于体育课程结构的意义。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当发展全面、综合课程结构模式,通过规范化、管理科学化的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从而实现“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8]。

[1]李真.阳光体育工程体系下河南省农村中学校本体育课程器材、设施资源开发的研究[J].体育科技,2012,33(1):118.

[2]陈喜珍.体育课程基本理念创新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6,6:63.

[3]刘超.高师院校体育课程的现状与改革研究[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31)95.

[4]张宁宁.我国青少年体育课程现状及改革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4,4(22):89.

[5]孙洪涛.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及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8):90.

[6]梁永,姜明,王冬慧.阳光体育视野下高校体育课程价值体系构建[J].体育科技,2013,34(6):114.

[7]李寿邦.阳光体育视野下高校体育课程价值取向及课程体系构建[J].体育世界(下旬刊),2013(2):89.

[8]张龙,敬继红,王冬慧.阳光体育视野下高校体育课程价值取向及构建[J].四川体育科学,2013(5):106.

On the Value Orientation and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PECourses from the Perspect of Sunshine Sports

OU Shiwei

(Fujian Engineering College, Fuzhou 350118, Fujian, China)

福建省教育厅B类科研项目,编号:JB13122S。

欧世伟(1979—),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体质课程体系价值观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我的价值观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价值观(二)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