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大数据在草原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2019-11-23王晓彤
王晓彤
草原生态包含大量的数据,数据的结构也比较复杂,草原空间利用率不足是很重要的问题。可以利用生态大数据解决草原生态修复的问题,生态大数据对应的对象是生态系统,主要研究草原各种要素的特点和规律,建立生态修复的原则和体系,提升草原修复的效率。还可以让草原生态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利用,为草原生态恢复提供指导,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生态大数据在草原生态修复中的具体作用。
为了科学利用草原资源,促进草原生态健康发展,保护环境,更好的把握草原生态信息,要发展相关的技术,进行有效的管理,让草原生态修复健康发展,提高草原畜牧业水平。运用大数据等手段,快速搜集需要的资料,利用充足的数据资源,对草地、土壤等进行定量化分析,形成大数据分析模型,充分挖掘大数据的实用价值,让使用者发展大数据的真正作用。通过使用历史文献等资料,结合实地考察与分析,以掌握的大量资料为基础,判断草原的生态资源现状和生态承受能力,从而在整体上形成更加全面的评估,构建更加专业化的管理体系。
一、构建大数据平台
大数据有很多特点,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数据容量大、数据类型多、存入速度快,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大数据平台主要对大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分析,从中发现知识,创造新的价值。生态大数据和所在的地域有非常重要的关系,还受到季节的影响。因此,生态大数据来源广泛,数据类型多种多样,结构也相对复杂。因此,构建大数据平台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生态大数据包括矢量数据、栅格数据等结构性强的数据和一些没有结构的数据。数据获取的方式主要是通过互联网的传输,人工采集以及科研成果整合等,能在不同空间获取数据。目前,已经收集到很多国外影像以及国内数据,全部收录到数据库中。整理各类数据,制定数据入库和管理的标准,依据地理信息,用丰富的信息化终端来展示,应用合适的手段,构建大数据平台。平台应该包含服务器与网络等最基础的设施,基础图层等基本数据资源,还要有一定的操作系统,支持平台的运行,更需要完整的管理系统,为管理人员和用户提供访问等服务。
二、生态大数据在草原生态修复中的实际应用
1、调查生态环境现状
对生态环境进行监测时,生态环境因子是非常重要的指标,可以利用遥感技术监测草原生态资源,生成与遥感有关的数据资料,然后采用时空分析技术,评价草原生态演化规律,具体分析所调查地区的环境特征、土地利用率、限制因素等,在整体上掌握生态环境最基本的信息,从而对生态环境有更好的把握,增强对环境的认识,提高草原生态修复能力和对大数据的应用性。
2、实现精准的生态修复
生态修复之前,需要调查研究区域的生态环境,掌握该地区土壤、植被和草原的分布规律,以及土地退化等主要信息,实现对生态环境的定位分析。以历史数据为基础,配合野外调查,分析该地区的地理位置、土壤水文特征和土地退化现象,了解植被生长习性,建立生态系统要素与生态过程的联系,建立大数据支撑下的生态修复系统,确定具体的生态修复方法。
3、监测生态修复工程
草原生态修復过程中,要不断监测修复工程,确保工程质量,监测用到的主要是遥感数据,建立工程时空变化的动态监测。主要利用大数据和大数据挖掘等手段,判断修复地区的地表情况、植被覆盖程度、水土流失现状等具体的生态环境情况,然后做出科学评价。为了保证生态修复质量,需要建立生态修复评价体系,对整个生态修复过程进行评价,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保障生态修复的有效性。
4、生产生态修复产品
建立生态大数据平台,以大平台为基础,生产生态修复中需要的产品,包括一些土壤、植被等比较常用的数据产品,还要生产一些以遥感监测数据为基础的产品,比如草原、盐碱地、沙漠等地的遥感监测产品。以草原生态修复结果为主要依据,编制草原生态修复报告,建立健全生态修复机制,完善草原生态修复流程,为社会用户提供最完善的空间信息服务,让大数据的应用更加商业化。
总而言之,草原生态大数据是草地资源、气象信息、土壤信息以及遥感资料等多种数据的集合,是一个拥有科学指导性能的服务平台,主要应用到草原生态修复问题上,为社会和农牧民服务。通过整合不同生态数据,形成草原生态修复标准,把互联网和生态数据紧密结合起来,保障草原生态修复工作进行下去。在草原大数据平台中应用一系列手段,判断不同地区草原生态问题的原因和实际状况,实现科学的评价。
生态修复最基本的模式就是以生态大数据在草原中具体应用工程为基础,创立一种保护生态环境和生态修复的具体方法,提升大数据在生态修复过程中的应用水平,建立完整的草原生态修复过程,给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为农牧民提供最基本的信息化服务,构建专业化的管理体系,推动大数据的应用。
(作者单位:810008青海省草原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