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现代化进程的阻滞力及解决路径探索
2019-11-23邹裔静
邹裔静
关键词:现代化;文化现代化;文化阻滞力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09 — 0149 — 03
文化现代化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基力量,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文化精神支撑,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核心支柱。近十年来,我国学者对文化现代化的内涵、文化现代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文化现代化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可见文化现代化依旧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研究文化现代化的问题,首先要了解现代化,以现代化为出发点,探寻文化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阻滞力以及解决阻滞力的路径。
一、现代化与文化现代化
(一)现代化的概念界定
自从20世纪中叶以来,现代化问题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焦点所在,但是对于“现代化”这一概念的定义却尚未成定论。目前比较认可的对“现代化”的理解是:“现代化是指一种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经济、文化、社会协调发展与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为标志的,以工业化、智能化、城市化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变迁过程。〔1〕从现代化的具体内涵来看,现代化是社会的整体变革,经济现代化是基础性因素、政治现代化是重要的保障,文化现代化则扮演着核心作用。判断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现代化程度的核心指标,不应当是经济增长等外在特征,而应当是人的行为和社会运行的内在文化机理的现代化程度。〔2〕
(二)文化現代化内涵及其表现
现代社会是一个由经济、政治、文化等交融产生的联合体,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支撑、相互渗透。文化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必不可少的一翼,对我国现代化进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化现代化意味着科学理性、独立性、主体性等丰富内容的文化形态的形成,而这些内在的理念是整个社会运行的动力所在,坚守的价值观所在。从现代化的含义可以看出,现代化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而文化现代化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转型实践当中形成的。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使理性精神得以贯彻,就如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所倡导的,资本主义的理性精神正是资本主义得意发展的内在推动力,然而,韦伯所设想的完美理性精神并为是没有缺陷的,人的主体性、自我、个性等文化精神品格并非同步发展。要研究文化现代化,首先要对文化现代化的内涵进行分析,对文化现代化的定义比较公认的是:文化现代化就是从硬件与软件两方面去建设先进的文化,它是指文化诸因素、门类的国际最新、最高发展水平,是在继承、弘扬民族发展的、全人类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发展,不断向现代文化转型的特殊变迁过程,包括思想观念现代化、制度现代化、文化设施现代化、文化信息化、文化产业化、文化消费经常化、文化交流国际化、文化科技化、文化人口高比例化、文化人才高档化和文化管理法制化等等。〔3〕
二、文化现代化进程的阻滞力
文化现代化进程已经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而推进,全球化进程加快,文化现代化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翼,是实现现代化不可跨越的一环。然而,我国在经济现代化上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文化现代化并没有同步发展,而是出现了迟滞现象。
(一)阻滞力的历史逻辑:传统文化实现现代化转变艰难
从对“文化现代化”的定义可以看出,文化现代化是继承、弘扬民族发展的、全人类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发展的变迁过程,要把绵延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向现代主流价值进行转变,任重而道远。
1.传统文化现代性生成难度高
我们的传统文化基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传统的农业文明催生了日常生活中的人情世故观念,所谓“人情练达即文章”,我国的思想家们把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对于解放人性、激发创造力、研究理性等方面却止步不前。再次,工业革命以来,我国虽然学习了西方的技术与优秀的制度,实现了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折,但是人自身的现代化却没有实现同步,人自身的现代化是文化现代化的核心要义,因为人的现代化所包含的文化转型、理性素质以及行为方式的转变等有利于人自身所特有的理性文化精神和文化机理,也就是现代性的生成。而现代性的生成是现代化实现的内在机理,以现代性化现代,实现现代化。
2.传统文化精神抑制理性反思
发达的传统农业文明是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而小农经济却孕育了大多数人口的相互隔绝和封闭的居住方式和生存模式。这种狭小、天然的封闭环境使得社会分工失去扎根的土壤,人们在自己的小天地中自给自足,缺乏理性的反思精神。首先,人们日常生活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思维只进行简单的重复,这与现代化所要求的现代性机理背道而驰。其次,传统人与人的关系建立在宗法血缘关系之上,对于道德等评判标准缺失法律根基,这就抽去了现代化所要求的法律民主意识,自由平等的文化精神是文化现代化的支撑力量之一。再次,传统文化中人情化观念浓重,处理问题感性思维大于理性思维,这对与现代化社会的和谐运转,文化现代化的发展不相符合。
(二)阻滞力的现实逻辑:西方文明的冲击
1.西方文明的现代性生成具有优势
首先,西方由于对资本主义发展的迫切需求,强烈追逐利益的欲望、急切地想打开世界市场,这就要求强大的技术支持,因此,西方的现代化之路有了强有力的硬件支撑。
其次,由于西方率先实现工业革命,实现经济现代化,而经济现代化是文化现代化的物质前提,与文化现代化相互影响。
2.西方现代化文明的冲击
第一,我国文化现代化的道路主要是以“被迫打开式”为主,“内源式”文化现代化占小部分。因此西方传过来的文明优劣掺杂,其中不乏有一些不利于我国文化现代化进程顺利发展的因素,比如资本主义个人利已主义精神等。
第二,韦伯所催生的科层制并非毫无缺陷,在这种制度之下,工人像机器一般进行机械地操作,实质上泯灭了人性最好的思维能力,如果不加甄别地运用在我国的文化现代化进程中,则会使文化现代化误入歧途。
第三,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西方发达国家的文明在某些方面确实领先。由于西方文化现代化具有历史优越性,西方的霸权主义、文化精神的渗透主义也侵入发展中国家。英雄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中心主义等给我国文化现代化的进程增加了难度,给强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奉献精神等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增加了阻滞力。
三、突破阻滞力的路径探索
前面已经论述过文化现代化不论是在自身发展中、还是在顺应时代潮流中都是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文化现代化发展遇到的阻滞力,我们只有探索突破阻滞力的方法。
(一)立足传统文化,对接文化现代化
我国传统文化具有几千年的历史,根基深厚,是现代文化发展的源泉,没有传统文化的支撑,文化现代化的发展就像无源之水。因此突破传统文化中对文化现代化的阻滞力,并不是要放弃传统文化,而是要剔除改造传统文化中的不合理成分。
首先,针对我国古代社会中的人情化浓重现象,极其不利于我国的法制化建设。现代社会不再是人治社会,而是依靠法律体系运行的公平公正的社会,因此,对传统文化中的人分三六九等,人情化、感情用事等成分要通过加强法治社会的建立来对接,使民主、法治、公平等文化理念融入人心。
其次,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重要的标志是现代性的生成,人的现代化进一步发展。市场经济虽然有缺陷,但是其中的奋斗意识、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弘扬理性精神等却是现代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
再次,引进和培育法治文化。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根本不存在作为现代法治基础的民主、法律至上等观念。〔4〕但是传统文化中强调爱国诚信等优良品质,注重对人的内心道德修养的升华,这对于建立法治社会具有内在支撑作用。
(二)直面西方文明冲击,尊重借鉴优秀文明成果
从上面西方文明给我国带来的阻滞力可以得知,西方不管在技术、还是现代性机理、还是经济现代化所带来的对人的现代化的进步等方面都占据强大的优势。 但是西方文明自身不可克服的弊端也给各国带去了冲击,比如由于过分宣扬人性的解放而导致的个人利己主义的泛滥,过分强调利润效率的提升反过来又压制了人的个性的发展,造成人的异化。对于西方文明的冲击,要辩证理性地区分其优劣,不盲目接受,也不全盘拒绝。比如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所倡导的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诚实有信的精神就是符合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观念的品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对各国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我们当然要学习借鉴,在不断汲取各种文明养分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5〕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文化要实现文化现代化的转化,必须结合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的分析,经过实践的检验、理论的升华,我国探索出只有马克思主义理论适合中国的国情。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所包含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价值理念是我国传统文化向现代化转化的理论依据;再者,其中所包含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也是在面对西方文明以及其他一切文明应该坚守的原则,任何外来文明,都必须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否则就会水土不服。
(四)以文化自信为动力,推进文化现代化
在文化现代化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重大课题的态势下,以文化自信构筑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家园,推进文化现代化已经成为锻铸中华民族脊梁的伟大灵魂工程。〔6〕我国的文明拥有几千年历史,从优秀传统文化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革命文化,再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形成了绵延不绝的文化山脉,我国文化理所应当是世界上最有底气、最有资格和最有能力谈论文化自信的国家。我国的文化现代化进程是在坚定文化自信中发展的,要以新时代的理念创新、机制体制创新、人们大众所喜好的文化形式创新为重点,推进文化现代化的进程。
综上所述,文化现代化是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现代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发展趋势,因此文化现代化进程也是引人关注的焦点问题。但是我国由于历史逻辑中传统文化的迟滞以及现实逻辑中西方文明的冲击,对我国文化现代化进程造成了阻滞力,分析了阻滞力的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之后,提出了突破文化现代化阻滞力的探索性路径。
〔参 考 文 献〕
〔1〕〔3〕陈依元.现代化、文化现代化、文化现代化指标体系〔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0,(10):56-58.
〔2〕衣俊卿.论中国现代化的文化阻滞力〔J〕.學术月刊,2006,(01):8-16
〔4〕张继梅.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需尽快走出文化断裂的困境〔J〕.今日中国论坛,2013,(15):12-14.
〔5〕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102.
〔6〕方世南.文化自信视域中的文化现代化研究〔J〕.学习论坛,2017,33(01):59-63.
〔责任编辑:杨 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