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措施
2019-11-23赵图雅
赵图雅
摘要:农药作为农业生产中必备的材料,主要起病虫害有效防治作用,同时使农作物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但农药中存在有害的化学物质,如果缺乏科学正确的使用指导,会对周围的环境和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在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加强对农药使用控制,减少农药污染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本文就农药污染和环境保护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农药;污染;环境保护
1 农药使用和污染现状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因使用化学农药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已日益严峻,由于农药生产中存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的同时,对其它无害昆虫造成影响,破坏生态平衡,残留农药经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出现中毒的情况。因此,应调整农药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加强对农药制造污染的控制、监管力度。
2 农药危害
农药作为病虫害治理的重要手段,在农业生产中长期连续使用,造成病虫害物种对农药已出现了抗性。农药大量使用也使害虫的天敌在资源上受到了严重影响,反而加剧了害虫扩散危害,对农药的依赖性也不断增加。在农业生产中投放的农药会留存在土壤里,无法在短时期内减少或消除。随着时间不断积累,已成为潜在巨大威胁,不仅对耕地造成严重影响,甚至无法再进行耕种,对人们生活的环境带来灾难性破坏。因此,需要加强认识农药带来的危害,用环境保护的长远目光,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手段,对农药带来的影响进行消除或减轻,并不断加大生物防治的研究力度。
3 控制污染和环境保护措施
3.1 生物防治
生物治理是利用生物生存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防治,使病虫害得到治理的同时,不会对生态系统和环境造成破坏。如通过病原微生物和天敌昆虫的方式,对有害生物进行有效治理,可使病虫害密度降低,减少病虫害带来的影响,同时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予以保证。另外,生物防治还能与高新技术相结合,实现抗病基因移植,使农作物抗病虫害的能力提高。
3.2 加强管理
农民在农药操作过程中普遍存在过量、错误操作,农药浓度不符合要求,严重污染周围环境和土壤,应加强规范和管理。首先,需要将农民的使用农药提高产量的种植理念进行转变,大力宣传绿色食品理念。其次,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的认证和规范,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对绿色食品种植予以鼓励,并通过市场调节作用,使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产量增加。
3.3 生物监测
加强对植物病体的研究,通过生物监测方式对病原物的分子进行捕捉、鉴定和分析,从而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控制。生物检测需要对病虫害长期进行监测,监测过程中探索病原体组成规律和遗传特点,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知识,对病虫害进行有效预防。目前这种方式已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在环境保护和农药控制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总之,在农业生产中,应加大农药使用监督管理,对化学农药进行全面检查并制定相应的安全使用标准,通过改变施药方式、农药剂型等,使农药残留减少。另外,病虫害防治可通过生物治理和生物监測的方式,采用有效措施减少土壤中农药残留,减轻环境污染,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