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语境下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视觉素养的认知与建构
2019-11-23孙韵巴黎
孙韵 巴黎
摘 要:高校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视觉素养教学主要围绕美术设计等课程展开,通过对多种图文视觉化知识、图文关系的分析,深化学生对视觉概念、视觉元素的认知,从而提高学生的视觉转化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章主要探讨在多媒体语境下,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视觉素养的教学实施策略。
关键词:多媒体语境;大学生;视觉素养;图像信息
注:本文系2017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新媒介生态下艺术设计专业听障大学生视觉素养培养路径研究”(2017SJB0654)。
多媒体语境下,高校教师对大学生视觉素养的教学,通常从宏观、微观层面,对学生的视觉信息思维能力、解读能力、评判能力、应用能力展开教育,引导学生从海量数据信息中提取出对自身有用的视觉记忆内容,从而保证学生正常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
一、大学生视觉素养及其构成要素
我国学者对视觉素养的界定,主要指出视觉素养包括视觉思维、视觉交流、视觉学习等内容。南京师范大学张舒予教授认为,在眼睛接收到视觉图像后,人们的大脑会根据自身的思想观念,对视觉中的图画、图形进行信息转换,这就形成学生的视觉思维。之后学生将与其他人进行视觉交流,向他人传达图像中存在的观念或内涵,最后再通过多媒体中的图像内容展开视觉的再学习。
高校教师对学生视觉素养的培养,通常要围绕观看对象、观看主体展开,也就是说学生观看视觉图像的角度,也会对视觉信息的分析、传达产生影响。大学生视觉素养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视觉思维、视觉感知、视觉评判、视觉应用交流等内容。首先视觉思维指的是学生对视觉图像的感知力,学生通过对图像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可以在自身心理构建起对某一事物的基本认知。其次,视觉感知与解读能力,指的是学生能够从海量图像内容中,采集到对自身有用的视觉信息。而视觉评判是指学生对图像信息质量、信息真实性的判断能力,并对现有的图像内容作出思考与评价。最后,视觉应用交流、创作学习,是利用视觉符号、视觉信息进行思想传达,并与他人展开互动交流,主要着重于视觉图像中内涵的挖掘。[1]
二、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视觉素养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高校专业教学缺乏良好的视觉培养环境
我国高校学生視觉素养欠缺的主要原因在于高等院校专业课程教学并未构建起符合学生发展的视觉图像认知环境。一方面,理工类专业课程着重于概念、公式与实现原理的教学,学生只能被动记忆海量的文字、符号信息,这严重制约着学生的图文视觉记忆。而另一方面,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图形设计学、摄影学、建筑学、语言学等课程的图文教学带来机遇,学生接触的图文信息变得多样化、海量化,如何对大量图文内容进行选择性筛选、理解与记忆,成为专业课程学习面临的主要问题。学生在过多接触网络化的图像内容后,容易陷入视觉认知、文本信息获取的麻木状态。[2]因此高校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对学生视觉素养教育的忽视与缺失,不仅会造成海量图像资源搜集与管理的无序化,还会对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视觉批判能力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导致其视觉素养的下降。
(二)大学生多媒体信息的解码能力较低
认知心理学指出,人类大脑作为外部信息的接收、加工器官,能够对外界传来的视觉、听觉、嗅觉、感觉等信息进行处理。而当下我国大学生视觉解读能力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在接收到错综复杂的图像信息后,第一时间只会对现有的图形、图像内容进行解读与分析,而往往不会结合已有经验和存储的旧知识,建立图像与其他信息之间的关联。因此部分学生在接触到海量多媒体信息时,由于其缺乏某一专业领域的知识储备,无法利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对当下的图像内容进行解码,或者在视觉信息解码过程中出现错误。
(三)大学生对图像信息的筛选、编码能力弱
我国大学生在日常专业课程学习、生活中,常常会接触到多媒体软件、PPT课件、电视等视觉媒介,这些媒介中存在着大量的图片、图像、视频等视觉信息。多数学生在接收网络化图像信息时,往往娱乐至上,进行图片或图像内容的选择性接收,那些较为抽象、复杂的视觉图像会被其忽略。而且由于学生智力、生存环境之间存在差异,不同学生对新图像知识的理解存在偏差,对视觉图片或图像的信息挖掘也面临着种种障碍。比如某些学生的图像信息编码能力较弱,一旦在多媒体中展示大量的图像信息,其难以通过对视觉图文内容的筛选、挖掘与分析来表达自身思想情感,因此只有加强学生图像编码能力教育,才能提升其对图像内容的应用能力。
三、多媒体语境下大学生视觉素养认知的培养策略
(一)引导学生关注视觉图像信息的特征
在学生视觉素养认知的培养方面,应根据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不同视觉图形、图像进行分析,关注图像本身的特征,以及图像与文字所存在的关联性,使学生准确区分信息是否有效、是否存在特定涵义。在学生视觉图像信息认知困难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剔除掉存在干扰的图形、图像信息,将学生关注重点转移至图像符号的内在涵义上。若某一图像或事物在该环境中存在特定的涵义,那么就要对视觉图像的内涵作出进一步解读。例如,在高等院校美术设计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很多画家的作品,之后向学生询问不同图像的信息特征,如图像是否表达某一内涵,图像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性。当所有画作都出自同一画家时,学生很容易找到图像信息的特征和关联性,反之则很难发现,这就达到了培养学生视觉认知能力的目的。
(二)教学生识别视觉图像不同维度的差别
视觉图片在信息存储与传达的过程中,通常不只是携带一种外部特征或重要信息,而是包含多种可供识别的刺激信息。因此高校也要根据学生的视觉感知力、学习状况存在的差异,以及专业视觉信息的类别差异,进行多维度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来帮助学生准确掌握不同视觉内容的主要特征。例如,高校摄影专业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使学生快速掌握摄影技巧、图片编辑方式,可以安排学生欣赏不同摄影家的作品。通过对多种摄影图像的比较,以及图像之间关联性的分析,深化学生对不同视觉图像的客观认知,找出不同摄影图像存在的共同点、差异点。其中部分图片的视觉构图存在相似之处,部分图片的颜色、亮度、饱和度较为一致,部分图片的采光、色调等较为协调统一,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对视觉图像的记忆点,帮助学生从不同维度理解视觉信息之间存在的本质性差别。[3]
四、多媒体语境下大学生视觉素养的建构策略研究
(一)创设符合学生发展的视觉文化教学环境
高校校园、课堂作为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主要场所,其会对学生的视觉图像认知产生重要影响,所以构建积极健康的校园视觉文化环境,创设符合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视觉感知力、视觉素养的提升。首先我国高等院校教师应根据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软件、PPT课件、电视等视觉传播媒介,向学生展示图形设计学、摄影学、建筑学、英语语言学等学科的视觉图像,包括图片、图像、动画或视频,引导学生参与到多元化视觉内容的学习中,加深学生对不同视觉图像或符号的理解,以深化其在视觉认知中的文化素养培养、思想感情表达。其次,高校要在学校校园、广场、走廊中,设置一系列具有视觉吸引力的画作、花卉、雕塑、现代装饰物等,或者邀请著名美学教授开展视觉素养讲座,使学生在课下的互动交流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视觉素养。
(二)培养学生对视觉图像的长时间记忆
由于视觉图像具有短时停留的特征,所以在学生视觉图像分析的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多媒体软件、PPT课件等多种信息教学手段,对学生开展组块、精致性复述的教学,增强学生对视觉图像或符号的逻辑性理解,这样才能尽可能保证海量视觉图像信息的记忆。其中视觉图像的組块教学,是根据意义将图像中存在的碎片化信息进行集合,例如a、l、l组成一个有意义的单词all,一般5~9个信息形成一个组块,因此组块记忆可以扩大学生大脑的信息存储容量,以方便其后续对视觉图像信息的提取与使用。而精致性复述是相对于机械复述而言的名词,精致性复述不仅要对视觉图像内容进行重复记忆,还要理解视觉信息中存在的内在涵义,从而提高视觉图像信息的记忆清晰度、准确度。
(三)强化大学生视觉编码、解码能力的教学
视觉信息编码、解码指的是,根据自身对视觉内容的主观认知,对图片或图像中所包含的特定涵义进行分析,从而将多种视觉信息进行存储与表达。在高校大学生视觉图像教学中,主要使用概念图、思维导图等方式,将图片、绘画、雕塑、现代装饰物等事物进行网络化,形成具有内在知识连接的网络关系体系。教师可以在黑板或多媒体软件上,向学生讲授概念图中不同图像特征存在的关联性,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视觉图像的主要含义。例如高等数学的几何教学中,几何图像的点、线、面有着紧密的视觉关联性,教师通过不同图形的概念图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抽象图像的内容。而思维导图是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实现流程与概念图类似,多种视觉图像教学方式的运用可以有效实现大学生视觉编码、解码能力的提升。
五、结语
视觉素养作为一种图像处理能力,培养学生对图形构造、图像信息的分析与挖掘能力,可以增强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的视觉素养。教师对学生的视觉认知培养,需要对现有的视觉图像内容进行识别与分析,强化学生专业理论知识、视觉图像概念的关联性教学,教会学生知识迁移的方法,对视觉图像信息进行编码与解码,才能提高大学生面对图形、图像内容时的视觉素养。
参考文献:
[1]孙芳芳,任永祥.基于视觉文化的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2):37-38.
[2]严晓蓉,何高大.视觉学习视角下的语言可视化表征与教学应用[J].远程教育杂志,2015(2):46-54.
[3]孙成磊,张新明.大学生视觉素养现状分析及培养对策[J].中小学电教,2016(Z2):14-16.
作者单位:
孙韵,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巴黎,南京工程学院离退休工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