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曲词生花”班上的剧本点评(一)

2019-11-23谢柏梁中国戏曲学院

艺海(剧本创作) 2019年4期

■ 谢柏梁 中国戏曲学院

学员(李世军):《王玉芳》的剧情简介,主要讲的是职业学校服装专业培养了一波学生,本来把他们全派遣出去工作了,但是不久后这些学生又被退回,理由是他们跟不上新时代的潮流需求。学生的家长过来找学校的麻烦,校长女儿就过来帮忙请老师,请的就是她青梅竹马的李海鹏。李海鹏说,如果跟他结婚,就去那个学校当老师。但是职校校长是打算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当地一个土豪的,但这个土豪的情人已经怀上孩子了,这个情人当然就不想让这门婚事成功。

谢柏梁(以下简称“谢”):各位,李世军的《王玉芳》给我们展示出一幅乡土画卷,一个有志于办学的家庭,以及围绕这个家庭两代人,围绕办学师资,围绕着法律意识和现代精神所展开的一些冲突。

首先,这个戏的好处是生活气息浓。第二,它有好多矛盾的纠葛,令我们感受到这个社会生活的真相。做父母的,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有贝之财,还是嫁给无贝之才,这一选择也有意思。做校长的,他想把学办好,把学生培养好,也有其基本诉求。

提几个小的建议供参考。这出戏的中心重点是写什么?你现在一个诉求是要好的教师,要好的职校教师才能把学校办下去。但是如果没有好的学校,好的老师就招不进来。目前的矛盾是社会上的用人单位把学生退回来。如果在此基础上,有人举报到上级教育部门,说你这个学校该停办了,或者至少要具备学校与教师的资格证书才能办,把所有的矛盾都集中起来推到极致,那才是山雨欲来的危机,戏才好看。要有几个矛盾的聚合,到了墙倒众人推的地步,戏剧危机才可能显得更加严峻。危机之下的求才之心才更急,校长他所有的投资乃至教育报国之心都会被毁灭。

剧本说要每一个学生都会打板,这也要具体分析,学校里面也分不同的专业。打板做模子或者裁剪、画图、做样衣,不一定所有的学生都要学会打版设计。我们国家大部分服装厂第一都是盗版,第二都是欧美的设计版型。所以打板子做模子,并不一定要所有的学生都要会。现在看起来有点像是个三无学校,空怀一腔热血去办学校那还不成,可能还要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专业要求。

再比方说,用人单位不会把学生都退回来,也有学生聪明地落地生根,也有的学生长得漂亮被留用,也有转岗改行的……不能写所有学生都被辞退。还有后面的剧情反转,女儿想跟这个有才的教师,老妈希望女儿嫁给土豪,好像一定是势不两立。说不定以后土豪会投资这所学校呢?所有的信息可以拎在一起,有时候会有反转。

这出戏的重点场次在哪里?聚焦在哪里合适?怎么把不聚焦的戏删减?这都要思考。

关键要把所有散乱的人物串起来。咱们要集中优势笔力写冲突,这样这个戏才可能做得比较好。通过办学,通过土豪跟他的情人,跟这个学校是否可能产生捐资、用人、选材等多重扭结呢?

还要关注一下最近的民营职校还有多少生存空间,有一段时间我们国家鼓励民间办职校,现在基本上尘埃落定。也就是过去办得好的正规化了,办得不好的老早就撤销了。择婿倒是有戏剧性,把自己的女儿给有才之人还是有财之人。真正的有才之人你怎么把他留住,人家到深圳去打工也好,考学也好,去海外也好,你怎么把他留住,这又是一种有悬念的写法。

所有关于职校的事情,关于服装厂的事情,你要把它都给拎起来才好看、好玩。我是觉得先做减法,再看今天的时事,最后再把好的戏剧元素集中起来。好不好?

《王玉芳》要优化,所有的戏都要经历一个磨的过程,这也是一个人格修炼、逐渐升华的过程,搬上舞台也是打一个综合性集体战役的过程。

学员(王戈丹):老师好,同学们好!之所以写纳兰题材,因为他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文人。我读他的诗词的时候感觉就很美,还有他喜欢梨花,我也喜欢梨花。我们在香港,戏是为演员去写的,因为我们是一个演出市场,观众喜欢看什么我们就写什么,这在香港是一个定律。我们粤剧分六大柱,文武生、花旦、二班,第二花旦等,每一位演员比较清楚他自己的角色定位与身份。希望老师帮我分析一下我的戏。谢谢。

谢:各位,我稍微简单介绍一下这几天关于港澳戏曲在京演出的背景。我连续三年参与了全国基层戏曲院团汇演的评论工作。2018届先有澳门小朋友主演的一台粤剧,由澳门街坊总会指导的儿童粤剧,那真是有模有样,唱功、武功都还不错。

第二个场面是今天晚上(7月27号星期五),是香港的一组小戏在全国地方戏剧院演出,这是由香港声辉粤剧推广协会带来的《六国大封相》《紫钗记之拾钗》《三娘教子》等经典折子小戏专场。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女士与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张晓明、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主任王志民、香港特区政府民政事务局局长刘江华、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李群等都为之喝彩加油。我们千人计划编剧班也在场,躬逢盛事。

香港与澳门的戏曲受到内地戏剧界的重视,已经融入了各省戏曲的大家庭。也许大家觉得香港没有专业的粤剧团,但是从八和会馆一直到好多协会,都把粤剧团办得很好。可能香港有的团队在唱法上,在规矩上,比广东的粤剧团更加讲究传统的继承。香港政府对粤剧的支持力度不小,只要粤剧团能够受到观众的追捧,都可以申请补贴。从整个文化生态来看,广东粤剧在岭南人的生活当中是一种精神审美行为,也就是说很成功的、很有钱的、很有权的人,哪怕平头百姓与草根阶层都以唱粤剧、讲古话作为一种文化追求。希望各位学员以后也写一写粤剧,但不容易,它有好多语言的难关、曲牌的难关和刚才讲的为演员写戏的难关,要一一克服。

这个剧本叫《纳兰与青格儿》(《落花如雪》)。这个剧本的特色如下,第一它的文辞与说白比较典雅,有文人气,不是大白话。二是王戈丹同学很注重曲牌与唱词的融汇,尤其在炼字上比较规范。换句话说,她试图把纳兰的词跟自己的唱词,在好多方面有一个尽可能地吻合与对接。国内剧作家曲词写得最好的就是郭启宏,他在写《南唐遗事》的时候,特别注意怎么把李煜的词风跟自己的曲词结合起来。在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当中,王戈丹同学跟我另外一个硕士余永杰是比较重视和注意唱词的雅洁,说白的古风古韵。

这个戏的好处还在于写一往情深的真爱。写纳兰跟格格的情,写得特别动人。

可以提点小的建议,强调他们两个人的情,这是主线;但是这当中康熙对清格格的情是值得尊重的,剧中把这一条副线太过弱化甚至是贬低了。他说看你们这一对人如此好,实际上康熙这是更深的情,我容忍你们,我玉成你们,但是我也要你们两人各自陪伴我,从白天到黑夜,夫妻分开陪我,让你们几乎没有相见的时间。康熙对这对情人是真心的喜欢,有对才学的喜欢,也有对人格状态的喜欢,还有我对格格外貌秉性的喜欢。康熙的这一点真爱没有充分地展现出来,所以戏有点平面化。要将其充分展现出来,才是这个戏纠结与好看的地方。我们都知道纳兰跟格格好,最后是悲剧,那还有不知道的皇上的悲剧。康熙从始到终,偏偏要对她如此的垂青,如此的爱恋,这个要有所强化才有意思。

在座的各位,都知道郭启宏最早的昆曲名著是《南唐遗事》,该剧的最后一句话我们大家都很感动,这句话是什么?大意是赵匡胤的郁闷。也许李煜是失败的,可是李煜是占了情场,他最终是爱玉英的,那我比不过他,我空有满腹的壮志豪情,我占有整个江山社稷,可是我占有不了玉英这个女人的心,我只能用强迫的方式来获得她,但是我最终不能获得她的灵魂。他这一笔写得有意思,写出他是真汉子,写出一个男人的遗憾,他可以拥有一切包括这位女子的身体,但是拥有不了这个女人的灵魂和真心。这一笔点得好,美人与江山的相互转化,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彼此遗憾。

本剧要把康熙的遗憾写足。康熙想了个没有办法的办法,让这个格格来陪,那是因为自己既爱她的文才也爱她的风骨。让这个纳兰来陪,既是自己的亲戚皇族,那更重要的是他的才情。不仅仅是我把你们分开,把你们分开让你们见不到彼此,都只能见到我,那我就得逞了。不能把一个君王看得太简单,要写出一个男人、一个统治者的生命境界。

其二,比方说格格和亲这个关目,是为自己的家族解除危难,那就像马致远笔下的王昭君一样,到了黑水河一带就跳下去了。但是这里的和亲任务没有完成,家族还可能碰到困难,对不对?这些细节要处理好。最后从一个公主变成一个江南的女子,唱词写得好,词风很正。大家感到见字如见人,见诗如见人,都很好。但是从格格到江南女子,她有没有记忆,记忆有多少;大家是否去寻找他,她死后尸骨在哪。这些情况作为一个比较长的电影、电视剧还是可以的,作为一个戏曲怎么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把它照应周全,还是要想办法。一个戏的容量有限,哪写得了那么多,说一件事就要贯彻到底,咬定青山不放松。那怕左右盘旋,飞云出岫,但还是要倦鸟知还,更多地把笔墨集中在感情与命运的冲突上。

简练集中之后,还要写出艺术的境界和生命的况味,三角恋存在的合理性,就在于大家都是真诚而高贵的追求,哪怕失败者也是痛苦而高贵的,要写出这种高贵和痛苦,写出我拥有江山之后的遗憾和难堪,如此这般这个戏才好看。

接下来是川剧,《乱世糖坊》。

学员(张淼):这个戏是我和两位作者合作的。选取的背景就是20世纪30年代开始,抗战期间的一个事。有一家糖厂老板叫赵工建,少爷是送到城里念书去了,少爷的两个朋友,一是李东生,是他父母收养的孤儿;二是管家的女儿林玉秀。这三个人是从小的玩伴,但是两个男子都对林玉秀有着私下里的倾慕。少爷跟父亲说要去当兵抗日,然后父亲不准他去,强迫他和林玉秀结婚。新婚之夜,他把父亲给活活气死了。然后就李东生就替他参军去了。少爷年纪轻轻就撑起了糖坊的大业,但是中间经营不善,糖坊的管家林天才就打他的主意。中间遭遇了很多……他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后,却将酒厂要变为酒精厂,要为抗日做贡献。唱词写得特别烂,不好意思。

谢:各位,这位张淼同学与人合作的《乱世糖坊》,其特点在于这几点:第一他这个剧本写得像剧本,就是说白、唱词有行动感和戏剧性。一个戏如果说白很长,通常是文学本而不是戏剧本。戏剧本就是你来我往,没有对手戏不成。所以这出戏比较像剧本,有形象感,能够照顾到台上演员。如果演员在台上没有话说,不能彼此对应起来就会很尴尬,就缺乏戏剧性。

第二点,张淼很客气,他说唱词写得不是最好,我看还可以。人家还是押韵合辙、叙事清楚的。唱词有几种,有文雅派,还有本色派、当行派。当然在本色、当行的同时,还要适当做一下心理描写。一个戏当中,至少要有几段情感激扬的掏心窝子的话。比方说戈丹的戏,康熙到了最后,他感觉折磨你们就是在折磨我自己,这就是最抒情的话。当着所有故事都交代清楚了,便可以尽量张扬,要长江大河般地抒情。《乱世糖坊》往往枝节太多,平分秋色,戏眼太多,分配太薄,催泪动情之处还不大够,没有做到叙事与抒情的紧密结合。

这出戏的生活质感强,有好多四川人的风土民情和充满智慧的歇后语。不足的地方在于怎么把握人物的行动线,谁是真正的热血青年、抗日青年呢?少爷赵家玺开始就要报名当兵,他还是家产丰厚的大户人家子弟,几世单传的一脉。作为自觉的有知识的爱国抗日的青年,他怎么很快就回归到自私、小气,商人逐利的小格局中,前面的起范就没有得到后面的照应。还是要回到原点和终点,最终他还是要爱国。也许爱国的火苗是人家帮他点燃的,但归根结底是他自己自觉点燃的,否则一开始为什么只有他去报名,其他人为什么不报?把他从高大写得渺小,还要人家用绑票等各种方式来催动他去抗日,这个有点过了。正因为有知识有抱负,他才比人家先知先觉,他才首先报名去抗日,后来怎么沦落到一个小农经济和商人的感觉呢?人物的一致性不是太够。

本剧中的新婚之夜,叫老爸去听壁根,这个可能不雅。旁边三大姑、四大姨、小伙伴听听壁根可以,老爸在旁边听就非常不合适,旁听自己儿子跟新娘子怎么在床上大战,这个不好。他还是一个员外级的有身份的人物,与旁边的二叔、三婶一起去听,大有预备扒灰之嫌疑。而且一听还给气死了,这就太离奇。

其实这个戏最令人感动的就是这个员外,哪怕自己家里面是几代单传,哪怕自己家里有大产业,但是只要为了抗日,还是认同儿子去报名参军,这是道义感。

本戏也有赵家玺、李东生、林玉秀之间的三角恋。林玉秀跟李东生相好,她就是喜欢他。但是在戏中的喜欢还是要找点理由,总要找一点共同语言与性格沟通,找一点情感基础。现在的问题是林玉秀嫁过来,成为赵家玺的人,尽管他们两个人不情愿,尽管两个人可以没有任何的亲热动作,但是林玉秀听到他要去当兵抗日去了,子弹不长眼睛,不知道他还能不能回来。他家里又是几世单传,在这种情况下身和心是可以分离的。为了你们家族,为了你这种抗日的大义,可以为你家传一个种子,但是我的心又在李东生那里,这种身心分离、灵肉不一、情感飙升的戏,可能更加好看。这个戏的中心点是爱国、是抗日,在这个抗日和爱国的大背景下,那所有的戏剧情节都可能发生反转。

还有李东生是孤儿,为什么人家赵家玺有那么大的家产、几世单传去报名,李东生知道这个事之后,他不主动去报名而冒名去顶替,最后成为运输队大队长,我还是不大能认同。你看田汉的戏,田汉的戏流传到今天的不是抗日戏,可是田汉的抗日戏在当时实在是写得好。可能李东生是被老员外做工作,顶替做炮灰上去的。但是从不理解到理解,从被动到主动,性格有发展,剧情有突变,这样的处理应该更加好一些。

《桃花扇》中,侯方域、李香君好了之后就分开,分开之后好长时间不见面,经过千山万水、许多坎坷见面之后,两个人做拥抱状要到一起过生活的时候,一个张姓道士大喝道,你看国在哪里,家在哪里,君在哪里,父在哪里,偏是这一点花月情根,割它不断吗!这个时候你还搞谈情说爱,卿卿我我,合适吗?

本剧中的那些土匪都要抢钱的,怎么抢怎么高兴;但是一旦知道这一笔钱是给抗日战士的钱,那才不去抢呢。土匪也爱国,这一种绿林情怀才有意思。不管男女老少,不管百姓还是匪徒,大家都爱国,那这个戏就有一种时代感。搞了半天挑头担子一头热,只有这几个人爱国捐躯,那些人包括土匪在内冷若冰霜,这就没有写出抗战时期特殊的民族主义向心力。

但是你们几个人是会写戏的,一些唱词、说白写得好。就是总的内核有时候有所混淆了,荡漾开去又跟当时的时代精神不吻合。包括最后怎么样酿造酒精,怎么把这个酒精做得最好,是不是要拿生命来殉,酒精的催化剂与情感的催化剂还有抗日的催化剂等各个方面,都要有所关联……我觉得这个戏可以做好,这不仅仅是“乱世”,最终是救世的糖坊,是抗日救国的糖坊,是通过这几个小人物建构起中华民族钢铁长城的糖坊。

学员(臧宝荣):《高天厚土》是一个援疆题材的戏,主要塑造了唐义华这个人物,有这么几场戏,第一场是破例饮酒,第二场是骑驴追虫,第三场是含泪别妻,第四场是半路遇阻,第五场是风波又起,第六是一个丰收在望的尾声。通过这些事件塑造唐义华扛得起责任,顶得住压力,挡得住诱惑,为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不惮风险,大爱无私的援疆干部形象,展现艰苦的援建精神。

谢:宝荣同学是少年早慧,出道甚早,她的小戏以前就获得了文化部专家们的好评。但是现在如何在大戏方面有更多的开拓呢?我们一起来探讨。

第一,这出援疆戏想体现出两个地方的民俗民情、人格操守和事业的追求,包括山东汉子这些人怎么对新疆在技术上的支持和情感上的支持,题材选得好。

前段时期中国最大的民族矛盾是新疆问题。我上次专门到新疆兵团去讲了一天课,文联的朋友告诉我,剧团去演戏,外面都有一个全武装的班子在把守。新疆以前是最和平的地方,跟汉族相处最好的地方,但是一度变成一个重灾区,现在情况又得到了根本性的好转。写援疆的戏在一定意义上是对国家大政方针的一种支持,也是对新疆文化的一种维护,还是对新疆跟内地情谊的这么一种表彰和纽结。我的维汉联姻戏曲剧《翦氏夫人》,8月底也要演出,有兴趣的话各位可以到北京去看。

第二,宝荣的戏在技术没有问题,写唱词写说白,戏剧性、场面性、生动感都不错,这方面她的技术轻车驾熟。如果提几个小的建议,那就是在怎么样更加符合人情物理做点文章。比方老唐要回去的时候,新疆当地百姓马上很生气,说没把咱们当萝卜当菜,马上态度就发生180度的转换。还有个别年轻人说他镀完金要回去,他欺骗了我们。我在想,场面上一定有人说不是的,人家也有妻和房,人家也有爹和娘,人家也有小崽崽,家里面也有小稻秧,为什么就让人家一直待在他乡外地,不能回老家去呢?

类似这样的场面还有。您现在写的是他夫人过来,夫妻一起援疆。但是老唐家里还有80岁的老娘,家里还有病人啊,未必非是过来这里才崇高啊。我愿意在新疆继续扶贫,但自己家里谁来扶贫呢?他夫人要来支持他有没有后顾之忧?催情的要点总要有纠结与后顾之忧。

我们还要看事件背后的情感和具备冲突的事件。刚才张淼的戏,在雇工、少东家跟美女之间的情感,在爱国的背景下可以深化。宝荣的戏要让家庭的负担与援疆的纠结更加感人。艺术作品中的焦裕禄,好多的功劳都是后面的人做的,但是我们将其典型化地集中起来,那就感人。生活中真实的事情,写到戏剧中就未必真实。还是要写人情之必然。如果他夫人援疆,家里怎么办?小孩在哪里受教育?人家也许还说你在高考移民啊。如果心里面不牵挂着山东,不牵挂自己的父母小孩,那也很无情。既然对家里无情,那你对新疆就有义吗?这个意有多深,情有多厚,这是在做秀还是苦行僧呢?把矛盾的冲突和情感纠葛在深处,再把它聚焦起来,沿着这个来高度聚焦,可能会更好一些。

包括戈丹的戏,你说这两个人很痛苦,但我说最痛苦的是康熙,谁都知道纳兰痛苦,但是康熙的真性情在于,朕拥有江山却拥有不了你们的才华,拥有不了你们的灵魂。当然,朕希望你们谈情说爱,用不朽的诗词为这个时代铸造丰碑,伟大的时代应该有细腻的感情和深情来表达。康熙的情怀,他的郁闷痛苦,变成江山社稷的大包容。

《高天厚土》,高的是什么?是情谊,厚土讲的是山东传统文化。从被动地派过去到自觉地留下来。当地老百姓离不开我,但我也离不开山东的家庭,在这里搅起暴风雨般的灵魂风暴之大漩涡来。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