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顺:夜郎故地绽新颜
2019-11-23何广
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何广
走进长顺,现代化的城南新区、精致婉约的老城区、黔中古镇广顺、依山傍水的威远古镇……一座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山水园林盆景城市”跃然眼前。
长顺地处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区和贵州“三山”贫困地区中的麻山腹地。曾经这里基础薄弱、交通不便、望山兴叹,祖辈饱尝贫困的艰辛与疾苦。
70 年来,长顺县在风雨中砥砺前行,书写一段又一段传奇:生产总值从1978 年的2420 万元提升到2018 年的67.67 亿元,增长近280 倍;财政总收入从1978 年的542 万元增至2018 年的7.2 亿元,增长近800 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改革初期每年不足238 元增至现在28724 元和10172 元。
70 载革故鼎新,神州巨变,长顺崛起。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长顺县以砥砺奋斗的坚强意志、坚不可摧的奋进力量,团结全县人民上下一心,不断书写长顺繁荣发展的崭新篇章。
城乡蝶变绽新颜
走进长顺,现代化的城南新区、精致婉约的老城区、黔中古镇广顺、依山傍水的威远古镇……一座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山水园林盆景城市”跃然眼前。
公园小区内,离退休老人们下棋、喝茶、逗鸟,休闲娱乐活动丰富多彩。一座紧邻贵阳、紧贴贵安、环靠安顺的山城,以花绕蝶舞之姿、群山环抱之势,成为许多人心目中宜居宜游宜业的城市。
“变化从2011 年开始,县委、县政府规划建设城南新区以后,长顺县城开始飞速发展。”与新中国同岁的长顺县原武装部政委艾应祥回忆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长顺的变化,真可谓逐电追风,令人应接不暇。”
艾应祥说:“以前上街,点支烟就可走完全城。现在,行走在长顺城区,一条条宽阔的柏油路,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还有繁华热闹的商业街,让人感受到了现代都市的气息。”
近年来,长顺以“一城、两带、三片区”为核心,点、线、面结合,致力打造一座山水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人居环境一流的山水园林盆景城市,推动山地特色城镇建设。
截至2018 年底,长顺县城规模从 2.5 平方公里增加到11.53 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18.2%提高到45.7%,休闲旅游、餐饮、商铺遍布全县,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城市品位大幅提升,全省示范小城镇广顺镇打造黔中古镇初具雏形,代化、白云山、鼓扬、敦操等特色小城镇加速发展。
同时,长顺用“经营城市”的理念和思路“经营农村”,加快示范小城镇、特色小城镇建设,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了威远古镇、广顺凤凰坝、白云山中院等一批“百姓富、生态美”的新农村,美丽乡村“颜值”和“气质”齐俱,吸引了众多城市人向往。
大道长歌征如虹
改革开放初期,长顺交通基础设施落后,紧邻贵阳的区位优势得不到发挥,是全省唯一一个毗邻省会城市的贫困县。
“上世纪80 年代,从敦操乡到县城乘车至少要6 个小时,现在只要一个半小时。”长顺县档案史志局的葛国中今年已经54 岁,他见证了长顺近年来交通的发展。他说:“直到2012 年底过境长顺的第一条高速公路,惠兴高速建成通车后,长顺的交通才变得方便快捷。”
要致富,先修路。长顺人充分认识到,交通是发展现代化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大动脉”,也是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构建立体全面开放格局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长顺县紧扣“增加密度、提高标准、形成网络、四通八达”目标,加快构建“融贵阳、融贵安”新的经济增长体系。惠兴高速过境通车,城区路网交错纵横,通村公路盘旋山间……蓬勃发展的交通“大动脉”在广阔的大地上不断延伸、交织。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长顺县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1656.61 公里,其中:过境高速公路54.35 公里、普通国省干线334.97 公里、农村公路1267.29 公里(通组公路 608.231 公里)。已基本形成以高速公路为骨架,国省干线为支撑,县乡公路为依托,村、组公路为血脉,各种运输方式相互协调,实现了县域内“30 分钟上干线、1 小时上高速”的开放型交通网络,内优外快、互联互通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区位优势随之凸显,作为黔南连接贵阳、贵安的“桥头堡”作用充分发挥,为长顺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产业崛起底气足
近年来,长顺加速融入“两贵”(贵阳市、贵安新区)发展区,加快实现建成全省脱贫攻坚示范区、全省山地农业先行示范区、贵阳贵安产业承接配套示范区、国家级绿壳蛋鸡全产业链基地、全省乡村休闲旅游基地、全省优质农特产品生产加工物流配送基地“三区三基地”的目标,依托山地特色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山地高效农业,以绿壳蛋鸡、高钙苹果、紫王葡萄、优质核桃为主打品牌的“长顺四宝”,以及蔬菜种植、生猪养殖已发展成为全县山地生态农业的支柱产业,先后被列入全国农产品创新基地县、全国农产品主产区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长顺农业的发展正蹄疾步稳。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70 年来,长顺工业经济实现从无到有、从粗到精、从弱到强的巨变。以“一区三园”为工业实体经济发展主平台,围绕新型建材、特色轻工、智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积极承接贵阳“退二进三”和贵安新区产业辐射,推进产业大招商,跑出了工业经济发展的“加速度”。
民生雨露润心田
改革开放后,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长顺县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民生保障不断升级。
到2018 年,长顺通过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实现县域内就诊率达90%以上,建成乡镇标准化卫生院6 个,在全州12 个县市率先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启动“一站式”即时结报,全面落实“四重医疗保障”制度,政策范围内医药费用实现100%报销,人均寿命提升到74.3 岁。
党的十八大以来,长顺的变化日新月异。图为长顺县城南部新貌。(长顺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长顺的教育事业也得到迅猛发展。从上世纪90 年代起,长顺集全县之力,全面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任务,2005 年底高质量通过省“两基”验收,全县基础教育走出了“烂房子、土台子、老民办、泥孩子”的窘境。2018 年,长顺通过整合教育资源,推进校点布局调整,实现除广顺外的初中集中到县城办学,让全县的初中学生都能享受到更加公平和优质的教育资源,高级中学“申示”成功,增强了全县教育自信。
除医疗、教育外,文化旅游等事业也全面开花。近年来,长顺推进形成文化娱乐、休闲度假、健康养生、乡村体验旅游新业态,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快速崛起。2018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35.76 亿元。同时,出台了促进服务业发展奖励办法等一系列鼓励政策,有力推动了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站在新中国成立70 周年的重要时间节点上,山川秀丽、政通人和、产业兴旺的长顺正以全新的形象,改写着这方夜郎故地曾经的闭塞和贫穷历史,一个更加富裕和谐美丽的新长顺正昂首阔步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