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体旅融合奏响旅游协奏曲

2019-11-23石含开孙梅梅

当代贵州 2019年34期
关键词:都匀黔南黔南州

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石含开 孙梅梅

搭乘文体旅融合发展快车,黔南通过实施旅游“九大工程”、文化“五大工程”,厚实文体旅内涵,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居全省第一。

“旧说天下山,半在黔中青;又闻天下泉,半落黔中鸣。”自古黔南山水之美,令人向往。当前,黔南州将文化旅游业作为先导产业,以举办旅游发展大会为契机,以旅游“九大工程”为抓手,以全域旅游为路子,按照政策设计、工作部署、干部培训、督促检查、追责问责“五步工作法”,推动黔南文化旅游产业从高速旅游增长向优质旅游发展转变,快速推进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如今,“生态之州·幸福黔南”总给人留下一次次“观中国天眼·品都匀毛尖”的美好体验,正是这里独特而丰富的资源优势,造就了全州旅游业发展指数从2015年的全省第六位上升到2018年的第四位的亮眼成绩,当前保持持续上升态势。

值得期待的是,全州又迎来了9月17日至18日在都匀市、都匀经济开发区举行的黔南州第十三届旅游发展大会。届时,主题为“山水桥城·光影茶都”的旅游盛会将带领大家再次游览这里的好山好水好风光。

深度融合 厚实文体旅内涵

近年来,搭乘文体旅融合发展快车,黔南通过实施旅游“九大工程”、文化“五大工程”,厚实文体旅内涵,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居全省第一。

黔南是多元文化碰撞的资源大州,境内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山地文化、三线文化及生态文化交织融合、擦出火花。惠水好花红、三都水族风情谷、瓮安草塘温泉、荔波邓恩铭故居、贵定农耕文化园等文体旅品牌已声震八方、享誉全国。作为黔南旅游精品之一,荔波县成功获封中国旅游影响力品牌、中国最美县域城市等荣誉称号,惠水县好花红入选全国“乡村旅游创客基地”。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随着文体旅资源的不断融合与开发,全州旅游资源呈现出百家齐放的良好势态。截至目前,全州现有国家A级景区46个;优良级旅游资源835处,其中五级资源28处、四级资源123处、三级资源684处;温泉旅游资源34处;世界自然遗产1处;国家湿地公园8处;国家森林公园6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国家地质公园1处。随之增加的还有四星级以上酒店46家、高端精品民宿17家、旅行社171家。

转型升级 提升旅游高质量

为做好文化、体育、旅游领域的深度融合、转型升级工作,黔南这样行动:加强对外宣传、开拓新业态、加快项目建设、提质扩容等等。

2008年,首届黔南州旅发大会在平塘县举行,至今,黔南州连续举办了十二届旅发大会,旅游发展成绩可谓硕果累累。借助旅发大会影响力,推出了世界自然遗产之旅、天文科普研学之旅两条国际精品路线,先后赴日本、挪威、丹麦、瑞典等国家开展旅游推介和招商;《一次“黔”往 终生“南”忘》《斗破苍穹》《无名之辈》等影视作品登录荧屏,更是让“生态之州·幸福黔南”享誉全国。

积极探索新产品、新业态,通过前期打造和后期宣传,涌现出了龙里水乡、长顺神泉谷、都匀杉木湖等户外运动、民宿产品等项目,充分满足了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同时,还建成了都匀影视城、衫木湖公园、国际酒博园、龙里巫山峡谷等优质旅游项目,更好吸引游客。

同时,在旅游目的地提质扩容上同样下足了功夫,荔波县大小七孔景区增加旅游步道、改扩建游客服务中心、新建旅游厕所、开放荔波古镇网红街、安置自动售票机……基础设施日渐完善的荔波让游客玩得安心、省心、舒心。荔波实现了景区客容量从3万人提升到了如今5万人的巨大突破。截至今年8月3日,大小七孔景区入园总人数比去年提早9天突破200万人大关,达202.34万人,同比增长22%。

都匀螺蛳壳茶山。(罗毅 / 摄)

不仅如此,黔南州还出台了《黔南州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工作方案》,提升全州重点景区服务质量水平,其中,小七孔景区的网格化管理得到多方高度认可,为此《小七孔景区网格化治“痛点”打造“四心”旅游标杆》在全州推广。

据统计,2019年上半年,全州旅游总人数、总收入增速分别达35.8%和24.3%;国内过夜游客和入境过夜游客从2018年的14.1%和37.9%增长到2019年上半年的16.8%和93.9%。

丰富业态 擦亮黔南新名片

内容即品牌,品牌即名片。近年来,黔南州立足历史文化优势,打造了平塘“中国天眼”、龙里油画大草原、都匀毛尖小镇、贵定金海雪山、瓮安草塘千年古邑、长顺神泉谷、独山天洞、罗甸千岛湖等一批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黔南文化旅游新名片,为黔南旅游发展打足底气。

文化搭台,旅游唱戏。以“好花红”文化品牌为引领,深挖都匀毛尖文化、三都水族文化、贵定花灯文化等,创作出文艺节目100余个,其中《绕家大歌》获第九届世界合唱比赛金奖,水族舞蹈《铜鼓祭》获全国舞蹈大赛“荷花杯”银奖,音乐舞剧《水家人》获第六届贵州省文艺奖舞蹈类三等奖。

除此之外,体育事业发展蒸蒸日上。2017以来,全州建成9个综合公共体育场馆,面向公众开放率达100%;组织实施村级农体工程252个、乡镇级农体工程18个、健身路径90条,实现乡镇级农体工程全覆盖。全州竞赛运动水平不断提高,2017年省第九届少数民族运动会以获28枚奖牌位列全省第二;省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以35枚金牌总数名列全省第二;2018年全省十运会以22枚金牌、97枚奖牌均位列全省第四名,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开展中国足协国际足球锦标赛、都匀马拉松国际邀请赛……黔南文体旅综合发展水平逐年提升。

目前,黔南还推出了“茶文化休闲之旅”“不忘初心之旅”“乡村休闲之旅”等6条精品旅游线路,并开通都匀高铁站至荔波小七孔、平塘天眼等25条旅游专线客运,实现景区一站直达无缝对接、游客无障碍往返。

现在,黔南正按照顶层设计、州级统筹、县(市)落实思路,建设大景区、培育大产业、发展大旅游。国际高品质山水康养度假目的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山地温泉州、户外运动州、体育旅游示范州呼之欲出、跃然而来,一幅描绘着生态游、乡村游、文化游、科普游的全域旅游优美画卷正在黔南州徐徐展开。

旅游扶贫 鼓了腰包百姓乐

打赢脱贫攻坚战,黔南旅游不缺席。依托《黔南州发展旅游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等政策支持,黔南州积极开展旅游扶贫,2018年,共培训乡村旅游各类人才6830多人次,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1万余个,直接间接带动就业10万余人,其中的“五带一保”扶贫经验得到全州及全省的推广。

通过因地制宜选好景区建设+乡村旅游扶贫、民族文化+乡村旅游扶贫、美丽乡村+乡村旅游扶贫等多种模式,促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将乡村作为景区来打造,全方位促进乡村发展。目前,已经涌现出了全国“乡村旅游创客基地”和“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模式”的惠水县好花红、“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荔波县和三都自治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的荔波县和贵定县等旅游扶贫试点。截至目前,全州开展乡村旅游的自然村寨突破100个,农家乐近800个,一批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应运而生,农村环境越来越优美、农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吃上“旅游饭”鼓了腰包的荔波小七孔附近拉柳组村民蒙柏友说:“现在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如今,拉柳组村民通过开办农家乐,户均年收入超过20万元,七八成的农户都买了轿车,过上了幸福的新生活,成为旅游扶贫、富裕一方的典型代表。

猜你喜欢

都匀黔南黔南州
春日花田映红颜
贵州省黔南州长顺县小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研究
黔南州国际国内公共关系协会赴黔南州农业产业发展协会交流工作
山水黔南
都匀市老干部争当义务宣传员
都匀 向春节返乡人员送温暖
全域旅游嘉年华我在黔南等你!
绘就“大都匀”画卷
黔南州各县认真贯彻落实州离退休干部工作会议精神
都匀市老干部心系都匀的旅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