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共产党宣言》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2019-11-22陈步伟
陈步伟
[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仅在根本立场、运思方式与理论底色等方面继承了《共产党宣言》确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原则,而且创造性地在社会主义建设、党的自身建设与全球化等领域发展了其提出的诸多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两者共同作为共产党人的精神旗帜,在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奋斗精神与树立人类解放情怀等方面发挥重要的精神指引与精神奠基作用,鼓舞着中国共产党人与中华民族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征程中不断前行。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共产党宣言》;科学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69(2019)10-0004-04
一百七十一年前,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发表,第一次使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以党纲的形式系统地展现在世人眼前,意味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也标志着共产党人初心确立;2017年10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昭示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升华。初心的确立和升华,映射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之光之璀璨。深入探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宣言》的继承与发展,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把钥匙,是深入理解和践行中国共产党人初心的最好途径。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宣言》确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一脉相承
(一)坚守人民立场,是贯穿《宣言》的一条红线,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
坚守人民立场,是指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立足点,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成果由人民共享。它是人民群众史观以人民为动力、以人民为目的、以人民为尺度的具体体现。《宣言》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立场之上,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将是资产阶级的“掘墓人”,是人类解放事业的领导者,代表着人类历史发展的方向。《宣言》指出,“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 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其余的阶级都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没落和灭亡, 无产阶级却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1]4。随着大工业的不断发展,无产阶级日益联合并逐步强大,进而代表广大多数人的利益。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立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充分彰显了维护人民根本权力、保障人民根本利益、依靠人民实践力量、确立人民满意标尺的价值意蕴。
(二)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宣言》贯穿的基本方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运思方式
作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和重要方法,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实质在于以客观事物为出发点,尊重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并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而不断深化认识和实践。正是坚持这一方法,《宣言》以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和发展的客观情景为基点,准确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历史命运,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进而得出社会主义必将胜利的科学结论。《宣言》指出,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不能容纳这种强大的生产力。作为资本主义内在固有的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不可能在资本主义框架内得到解决,只要“一着手克服这种障碍, 就使整个资产阶级社会陷入混乱, 就使资产阶级所有制的存在受到威胁”[1]37。因此,资本主义必然炸毁,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将成为历史必然。以这一方法为运思模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中国国情为立足点,体现出鲜明的实践特色。无论是针对领域发展的不平衡而提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或是针对党内出现的政治生态的不良倾向而强调党的政治建设和纪律建设的重要性,都是其重要佐证。
(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是《宣言》确立的活头源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底色
《宣言》中提出的科学社会主义原理,阐明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影响以及被社会主义替代的历史必然性,提出了“两个必然”理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1]43),科学回应了“社会主义从何处来”;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本质属性和宏观路径,提出了“两个绝大多数”(“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 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42)理论与“消灭私有制”理论,系统回答了“无产阶级革命如何胜利”;阐明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策略,提出了“两个决裂”理论(“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1]52),初步回应了“社会主义如何建设”;阐明了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宏观样态,提出了“一个联合体”理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1]53),宏观预测了“共产主义将呈现何种面貌”。这些基本理论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沉寂,反而在歷史的长河中不断确证其科学性,并被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下来。无论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历史使命的强调,还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坚守,抑或是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的遵循,都是其重要例证。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造性发展了《宣言》中确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一)面对中国整体转型升级所遭遇的诸多挑战和复杂情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问题为导向,系统发展了《宣言》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理论,为破解中国问题指明道路
《宣言》旗帜鲜明指出无产阶级的总任务是“消灭私有制”,提出无产阶级的近期目的是“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1]52,并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十条具体措施,如“把全部运输业集中在国家的手里”“按照总的计划增加国家工厂和生产工具”“把农村和工业结合起来,促使城乡对立逐步消灭”“把教育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1]53。即使时代变迁与认识深化,这些谋划所内涵着的基本精神(如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科学发挥政府作用、统筹兼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依然绽放光芒。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所遇到的挑战和问题将前所未有。有学者从学理上将这种挑战看成是中国整体转型升级必然要遭遇的挑战[2]。在这此特殊境遇下,《共产党宣言》所确立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精神被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承继发展。例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新发展理念在经济建设方面的重要指导地位,突显了共享理念在推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理论价值,充分体现了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战略决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将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改善政府治理模式与提升政府行政效能的战略意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五位一体”总布局作为实现民族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重要路径,充分体现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战略规划。
(二)面对中国共产党的新使命新征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发展了《宣言》关于党的自身建设的基本主张,为新时代党的建设谋划蓝图
《宣言》不仅是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理论指针,更是世界共产党自身进行自我革命的理论指南,内含着丰富的党建思想:明确提出无产阶级政党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和大多数人利益相统一政党,即无产阶级政党本质论;无产阶级要实现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与实现共产主义相统一的政治目标,即无产阶级政党目标论;无产阶级要协调推进政治建设与经济建设相统一的战略谋划,即无产阶级政党任务论[3]。《宣言》明确指出,无产阶级在争得民主之后,不仅要利用政治权力没收资本主义的全部资本,而且要“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1]52 。这些基本理念不仅在当时发挥着重要影响,对新时代党的自身建设同样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被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承继发展。例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突出强调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强调了无产阶级政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政治领导地位,发展了无产阶级政党任务论,为实现共产主义的最终政治目标提供了政治保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突出强调了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首要地位,发展了无产阶级政党本质论,为无产阶级政党提升防腐拒变的能力、凝聚重要力量提供理论支撑。
(三)面对世界公共性问题日益突显与全球治理格局失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发展了《宣言》中关于“世界历史”的基本理论,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力量
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许多马克思主义经典篇目中都能找到相关论述,而《宣言》无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篇。在《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阐明了以资本逻辑为主导的世界交往的普遍发生进而诞生世界历史的客观事实与发展趋向。资本的增殖属性迫使资产阶级不断扩展“势力范围”,意图将全球纳入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框架之下。这一方面客观上推动了民族国家间隔阂的消逝与普遍交往的生成,另一方面也使世界贫富差距逐渐增大,落后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从属关系”逐渐产生。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1]36。同时,由于资本逻辑在扩张过程中必然会造成国内阶级矛盾演变为国际阶级斗争,因此世界历史的逐渐形成也开啟了人类历史向共产主义迈进的新纪元,这也是“自由人的联合体”思想的深层含义。面对当前诸如全球变暖、恐怖主义、核安全等人类共同问题突显与美国等国家基于自身利益阻碍新型全球合作与治理秩序形成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展了《宣言》中世界历史理论,为世界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基本国情出发,涵盖了提升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战略构思,使中国与各国加强交流合作,积极顺应全球化与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向,发展了世界历史理论中关于普遍交往的思想;从世界情景考量,涵盖了倡导“一带一路”的战略谋划,为中国积极推动全球化提供基本路径,发展了世界历史理论中关于国家间从属关系的思想;从人类发展谋划,涵盖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蓝图,为人类文明的进步贡献力量,发展了世界历史理论中关于世界历史趋向的思想。
三、作为共产党人的精神旗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宣言》一道鼓舞中国共产党人奋力前行
如果说理论层面的传承与发展能够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宣言》跨越时空进行“沟通”与“对话”,那么精神层面的薪火相传则能够使两者共同作为精神旗帜鼓舞着中国共产党人攻坚克难、不断前行。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宣言》共同为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提供了精神支撑
自《宣言》传入中国以来,诸多优秀中国共产党人都是受到其重要影响,进而确立并坚守着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毛泽东指出,《宣言》是使其树立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三部重要著作之一;邓小平明确提出,《宣言》是其“入门老师”[4]。概言之,《宣言》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之源。正是在《宣言》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人才能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不断攻坚克难、勇往直前,创造出令世人瞩目的“中国奇迹”。在民族复兴的攻坚克难时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共产主义信仰的当代表达,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宣言》共同为永葆奋斗精神提供了精神养料
自《宣言》传入中国以来,它所具有的科学思想与彻底的批判、斗争精神一直鼓舞着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险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不断奋斗。即使在苏联解体以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之时,《宣言》字里行间所具有的昂扬的奋斗精神一直激励和鼓舞着中国共产党人,使其顶住西方大肆鼓吹的“历史终结”的舆论压力与经济制裁、军事威胁等造成的外部压力,带领中华民族不断探索着适合本国国情发展的社会主义之路。中国在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越走越顺、越走越远的客观事实无可辩驳地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共产主义的现实性。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内含着的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不懈奋斗精神正是彻底的批判和斗争精神的当代回应,将鼓舞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为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而不断前行。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宣言》共同为树立人类解放情怀提供了精神指引
实现自由人的联合体,不仅是《宣言》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生动描绘,也体现了其具有的浓厚的人类解放情怀,成为历代世界无产阶级对人类解放事业进行不懈地探索与追寻的精神动力。树立人类解放的情怀尤其是对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命运的关注,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践所遵循的基本精神。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赤裸裸地殖民与剥削已经随着殖民体系的瓦解被历史所淹没,但当前由资本主义国家所主导的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依然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人民造成负面影响,世界贫富差距的不断增大也成为阻碍人类文明进步的最大绊脚石。作为中国更好为世界作出贡献的理论指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字里行间中流露出对人类解放事业的情怀与考量。它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5],彰显了对广大受压迫人民的关注;它明确指出,虽然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但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充分表明新时代中国依然要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保持良好的交流合作。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韩庆祥.当代中国的整体转型升级与哲学创新发展[J].理论探讨,2016,(1):43-47.
[3]杨崇磊.《共产党宣言》的党建思想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启示[J].宁夏党校学报,2017,(3):43-46.
[4]李东东,石重.感悟和把握真理的力量——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与《共产党宣言》[J].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18,(6):31-35.
[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N].人民日报,2017-10-28(1).
责任编辑:王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