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秀区烟农队伍建设现状及建设对策思考
2019-11-22张权张福强罗萍昝建朋
张权 张福强 罗萍 昝建朋
摘 要 烟叶是烟草行业发展的基础,烟农队伍是烟叶生产发展的重要基础。保持烟农队伍稳定是新形势下保持烟叶生产持续、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但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快速发展,农村就业渠道的不断拓宽,致使烟农不断流失,严重影响了烟草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研究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烟农队伍现状,分析烟农队伍流失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措施来实现增加烟农收益、发挥合作社主体作用、推进烟地合理流转、提升烟农整体素养和完善风险保障机制等目的。
关键词 烟草;烟农队伍;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1.059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新一轮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青壮年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农村人口加速老龄化、妇幼化,致使烟农队伍不断流失,“谁来种烟”已成为我国烤烟产业稳定健康发展亟需解决的瓶颈问题[1-2]。为此,以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为例,分析烟农现状,总结出当前烟农流失的原因并提出对策。
1 烟农队伍现状
1.1 烟农数量与种植面积情况
从表1可看出,西秀区烟农数量从2014年的1 830户减少到2018年的505户,5年间减少了1 325户,减幅达到72.4%,烟农数量下降趋势极为明显;烤烟种植面积由2014年的2 631.35 hm2降低到2018年986.67 hm2,减少1 644.67 hm2,降幅达到62.5%,种植规模呈明显下降趋势;烟农户均种植面积由2014年的每户1.44 hm2增加到每户1.95 hm2,户均增加0.51 hm2,户均种植规模呈上升趋势。整体上看,虽然烟农户均面积略有增加,但受烟农数量流失的影响,种植规模下降幅度较大。
1.2 烟农种植效益情况
由表2可知,西秀区2018年烟农种植效益最好,单位面积产值达到4.31万元/hm2,2017年烟农种植效益最低,单位面积产值3.11万元/hm2,2018年较2017年单位面积收入增加1.2万元/hm2;2018年户均收入最高,单户售烟收入达8.42万元,2014年户均收入最低,单户售烟收入5.04万元,2018年较2014年户均收入增加3.39万元。整体上看,烟农种植效益呈平稳略有上升趋势。
1.3 烟农年龄结构情况
由表3可知,西秀区30岁以下的烟农占2.38%,30~39岁烟农占12.67%,40~49岁烟农占43.76%,50~59岁烟农占35.84%,60岁及以上烟农占5.53%。40岁~59岁烟农占79.6%,是种烟的主力军。纵向来看,2018年较2014年,除50岁~59岁烟农占比回升9.07个百分点外,其他年龄段烟农数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30~39岁、40~49岁下降幅度较大,分别下降了3.17个百分点、4.6个百分点。整体上看,青壮年烟农流失较严重,烟农老龄化趋势明显。
1.4 烟农文化程度情况
对2018年西秀区合格烟农花名册中烟农文化程度进行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综合来看,烟农的文化程度以初中和小学及以下为主,占94.09%,说明目前烟区烟农文化程度普遍处于较低水平。
2 烟农流失的主要原因分析
2.1 种烟收益不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烟农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的进行生产经营决策,根据烟叶种植的比较收益来决定是否种烟以及烟叶种植的规模大小[3]。从表2中2014—2018年的烟农种植效益来看,5年间种烟单位面积产值上升趋势并不特别明显,同时,烟地租金、烟用物资(煤炭及肥料)、用工成本却在不断增加,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种植效益的提升,烟农收入并没有得到明显的增加,甚至烟农种烟效益的提升不及成本费用的增加。
2.2 劳动力短缺
经济社會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城市化发展进程,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涌迁移,造成农村劳动力的流失。烟叶生产作为密集型产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多个环节用工需求量都比较大,农村劳动力的短缺使烟叶生产受到较大限制,特别是在移栽、烘烤阶段,劳动力的缺失往往会导致技术标准落实不到位、移栽时间不集中,采收和烘烤不及时等问题,从而影响了烟叶的内在品质和外在质量,直接影响了烟叶种植效益。
2.3 土地流转困难
目前土地流转机制尚不健全,土地流转仍以农户自行协商为主,一年一流转的比例较高,流转土地的价格差异性、随意性较大,很多时候甚至需要依靠行政力量才能解决,给烟农规模种植造成障碍。而且随着农村经济发展,产业争地的现象也日益突出,烟叶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向基础条件相对较差的区域转移的趋势,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路进烟退、水进烟退”“设施建到哪儿、哪儿就不种烟”的现象,从而带来了耕地破碎、布局随意、耕作制度难以统一等问题,降低了生产技术的落实,增加了用工成本。
2.4 经营管理水平较低
近年来,随着现代烟草农业的不断推进,烟叶生产主体逐渐由烟叶的种植者转变为烟叶生产的组织与经营管理者。当前,行业推进烟叶高质量发展,对烟叶生产的经营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烟农通过经营管理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落实标准化技术,产出更优质的烟叶。但烟农之间经营管理水平的差异较大,影响了烟叶生产投入及生产质量,导致管理较差的烟农因种烟收益差而放弃种植烟叶。
2.5 自然风险较大
烟草农业和大农业一样对自然条件有很强的依赖性。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各烟区遭受自然灾害频次逐年增加,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将对烟农造成不可逆转的经济损失。虽然烟草公司每年都为烟农投保,在遭受自然灾害时,烟草行业给予补贴救助,保险公司给予保险补偿,但这些仅能抵消物化的成本,烟农的直接损失和隐形损失无法弥补,严重挫伤了烟农的种烟积极性。
3 稳定烟农队伍的对策与建议
3.1 切实增加烟农收益
提高烟农种烟积极性,激发烟农种植烟叶兴致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烟农收入。因此,政府部门和烟草公司要以提高烟农收入为核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提高烟叶收购价格的基础上,一方面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切实解决困扰烟农的烟叶生产难题,进一步提高烟叶的生产质量,获取最大收益;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补贴力度,制订合理的烟叶税收返还政策及烟草补贴政策,加大基础设施维修、土地流转、土壤改良、物资扶持等方面政策倾斜,降低烟叶生产成本,从而为烟农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
3.2 发挥合作社主体作用
烟农合作社在加速土地经营承包权流转,促进规模化经营,实现减工降本,增加烟农收入以及培养新型烟农方面成效显著[4]。因此,要大力建设一批治理体系完善、运营规范、管理水平高的烟农合作社,将原有的技术性强、用工量大的农事操作集中起来,在进一步做实专业化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分级服务的基础上,探索移栽施肥、大田培管、成熟采收等专业化服务,为烟农提供全方位、高质量服务,降低烟农用工成本。
3.3 推进烟地合理流转
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体制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结合“三权”促“三变”模式,进一步协调政府或指导合作社建立土地流转服务平台,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完善土地分等定级评估体系、探索土地流转价格形成机制,采取土地互换、租赁承包、入股、经营权置换等方式,将土地进行集中流转储备,建立信息数据库及土地流转台账,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推动种烟土地流转规范、健康、有序发展。
3.4 提高烟农整体素质
建立政府扶持、烟草支持、多元办学的烟农教育培训体系。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职业烟农,制定不同培训工作方案,充分利用各类培训资源,因人施教,有的放矢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强化烟农工序化作业、减工降本、标准化生产等生产管理意识。同时丰富培训形式,做到培训、现场指导和技术服务三位一体,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用烟农最乐意接受的方式和最朴实的语言向烟农传授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开展烟叶生产技术比武和竞赛活动,提高烟农学习科学化管理、技术知识的积极性,积极组织烟农进行现场观摩、现场操作和参观学习专题培训,以合作社为平台,让烟农间互通信息,交流经验,传授技术。以多种形式、多种举措提高烟农整体素质,让烟农真正成为现代烟草农业生产经营者[5]。
3.5 完善风险保障机制
建立烟草公司与政府每年为烟农投保的烤烟保险和救助机制,积极与气象部门衔接,形成烟叶种植事前气象保障、事中救灾干预、事后保险补偿的长效保障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根据烟区气候特点,有针对性地对烟水项目进行修复,使这些设施在烟叶春旱移栽期间发挥作用。加强对主要病虫害防控及植烟土壤改良等方面的研究,降低烟叶病虫害的发生频次及程度。构建信息服务体系,运用手机短信、微信等信息平台,建立烟农信息化服务体系,使烟农做好防范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 谭子笛,侯军,苟剑渝,等.贵州正安烟农状况与现代职业烟农队伍建设[J].贵州农业科学,2014(9):262-264.
[2] 張喜峰,郑敏,王静,等.陇县烟区烟农状况与职业烟农队伍建设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9):258-260.
[3] 何轶,焦剑,陈风雷,等.基于因子分析的烟农职业化评定体系构建及贵州省情况分析[J].中国烟草科学,2017,38(3):91-96.
[4] 肖春生,肖汉乾.湖南烟农合作社的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烟草学报,2013(19):53-59.
[5] 吴定琨.职业烟农培养探讨[J].南方农业,2017(23):91-97.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