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人工混交林营林技术

2019-11-22胡雄军

绿色科技 2019年17期
关键词:营林技术

胡雄军

摘要:指出了培育人工混交林是我国林业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是推进森林管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简要分析了人工混交林营林的主要作用。以某区域为实例,从混交樹种选择、混交比例设定、混交方法把控、造林时间调整、协调种问关系5个层面探讨了人工混交林营林技术的具体要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人工混交林;营林技术;混交方法;种间关系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9)17-0225-02

1引言

近年来发展人工混交林已成为我国林业建设的重要战略方向,在改善树种结构、提高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具有生态、景观与经济等多重效益。我国人工混交林营林中存在缺乏明确培育目标、营林技术储备不足、人工混交林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如何把握科学的营林技术要点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2人工混交林营林的主要作用分析

2.1增强物种丰富度

由于不同植物树种的趋光性、向地性、环境适应力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培育人工混交林需综合考量不同植物的生态特性进行科学搭配。例如在种植高大乔木树种的同时,应在其庇荫处搭配喜阴厌阳的苔藓类植物,在垂直层面上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持生态平衡特性,并增强森林资源与物种的丰富度,为不同类型植物创设适宜生长空间,发挥经济与生态等综合价值。

2.2改善林地生态环境

通过将多样树种与植物进行搭配种植,在提高生态物种丰富度的同时也能够营造出区域小气候,优化区域范围内的空气质量,防范因种植单一树种而对土壤中某种元素产生过量汲取,依托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改良土壤质量,实现土壤中营养物质与微量元素的动态消耗与补充,构建良性的生态循环机制。同时,部分植物树种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将会为其他物种生存提供能量滋养,在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的基础上,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林地生态环境,实现营林目标。

2.3增加林业产品价值

在人工混交林的树种选择方面,应坚持生态性与经济性并重的原则,结合市场需求进行林业产品的种植,配合技术性手段实现森林资源修复与经济效益指标的兼顾。同时,人工混交林的营林技术与生产模式带有显著的自然性特点,为各类树种植物营造近似天然的生长环境,有助于最大限度保障植物的自然生长,促使林业产品的营养、质量得到有力保障,进一步增加了林业产品的附加价值。

2.4提高灾害防御能力

相较于单一植被类型而言,人工混交林具有更强的防火阻燃能力,以针叶阔叶林为例,这类混交林营造出的区域小气候具有温度低、湿度大的特点,具有较强的防火阻燃能力,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对森林火灾的防御作用。同时,人工混交林内涵盖了多样化物种与生物资源,并且为满足其生存所需提供了丰富的食物与营养物质,也蕴含一定量的生物天敌以维持生态平衡,对病虫害的发生构成了抑制作用,促使人工混交林的灾害防御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3人工混交林的营林技术要点

3.1区域概况分析

以我国北方某区域为例,该区域涵盖山地、平原、河谷、高原等多种地貌类型,地势自西南向东北方向倾斜,东西长为1659km、南北宽约530km。从地理环境条件角度出发,该区域自然光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处于0~14℃区间内。从降水情况角度出发,该区域的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匀,年均降雨总量保持在451.6mm左右。从林业建设发展角度来看,该区域以往偏向于种植单一树种,虽然近年来林业种植面积持续扩大,但其所收获的经济与生态效益未得到明显改善。基于此,该区域拟由种植单一树种林地转变为营造人工混交林,并在现阶段已取得一定进展,在此还需推动营林技术要点的标准化建设,以此扩大人工混交林的种植规模,更好地实现生态、经济、景观等效益目标。

3.2混交树种选择

混交树种大体分为阴性、阳性两种类型,选取适宜的树种是保障混交林质量的关键要素。在此可依照以下两种原则进行树种选择:其一是因地制宜原则,应切实结合混交林种植区域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选取适宜树种,以此提高树木的成活率。例如在海拔为1000~2000m的地区,推荐选取落叶松、樟子松、刺槐等混交树种;在海拔超过2000m的地区,则推荐选取落叶松、油松、云杉等树种。其二是合理搭配原则,应借鉴成功案例进行树种搭配,侧重于选取萌蘖能力强、抗病虫害能力强、经济价值高的树种,并综合考虑不同树种的生长速度、喜光性、根系发育情况、养分需求量等林学特性,以此实现树种的科学搭配,提高人工混交林的培育水平。

3.3混交比例设定

在人工混交林的混交比例设定上,应兼顾生态、景观、经济多种效益,依据利益平衡与最大化原则进行林木的合理栽种。例如栽种针叶林在育林经济效益方面占据明显优势,而栽种阔叶林则能够有效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具有显著生态效益,对此应结合地方需求与造林目标进行混交树种、混交比例的合理设定,更好地满足区域发展需求。同时,在设定林木混交比例时还需考虑到不同树种的生长特点,以当地主要树种的竞争力作为衡量指标,进行混交林数量、占比的调节。以杉木和酸枣的混交比例设置为例,其具体参数设置如表1所示。

3.4混交方法把控

在培育人工混交林的过程中,混交方法的选择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种间关系,进而影响到人工混交林的培育成效。采用传统的株间混交、行间混交方法极易引发种间尖锐矛盾,对此则需采用阴性、阳性树种混交起到协调种间关系的作用,但也需要考虑到种植成本、种植难度等因素;采用星状混交方法能够有效缓和种间矛盾,但其施工难度较大;而采用行带、带状、块状混交方法则不易引发种间矛盾,其施工难度较低,因此已成为当下林业生产所选取的主要培育方法。

3.5造林时间调整

通常应结合不同混交方法、混交树种进行造林时间的设定,例如在选取阴性、阳性树种搭配种植时,需确保两类树种分别位于下层和上层,平衡其种间关系,保障树种获得良好的发育;在选取两种阳性树种搭配种植时,则应保持二者在高度上的一致性,实现树种的均衡发育。例如在该区域范围内选取落叶松与油松进行带状混交种植,其中落叶松具有成活速度快特点,油松具有育苗简便、易于生长等特点,因此可适当将种植落叶松的时间提前,待砍伐落叶松后保留油松作为纯林,实现经济与生态效益的兼顾。

3.6协调种间关系

通常人工混交林中的树种在其生长过程中处于相互依存、互为竞争的关系,对此需密切调查不同树种的生长规律,选取科学的混交比例与混交方法,保障树种处于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此外,还需加强对人工混交林的抚育管理,例如在种植林木前清除地表植被、翻耕土壤,并选取植物茎秆遮覆在地面处,为树种与植物生长提供充足的氧气和水分,从而进一步提高人工混交林的营林质量。

4结论

据中国林业网发布的资料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全年计划完成造林1.01亿亩,森林抚育1.2亿亩,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7.8万亿元。鉴于我国人工混交林的营林技术尚未达到成熟标准,因此还需在混交树种选取、培育目标设定、种间关系调节等层面予以严格把控,从而切实提高我国人工混交林的培育成效。

猜你喜欢

营林技术
提高营林技术对治理林业病虫害的探讨
营林技术中的植物多样性保护探讨